中文
学科首页  学院概况  系科设置  学科

中国哲学学科

时间:2021-01-01

在20世纪学科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国传统学术打破以往“经史子集”的文献分类法,而被分为文、史、哲三个相关的独立领域,而中国文化之主流形态的儒、释、道三家思想则在近代学科体系的建构中,被组合成中国哲学学科的主体,以至于成为当今哲学八个子学科中最具“特殊性”的一支。1956年复旦大学哲学系成立时,中国哲学学科的相关教学业已展开,早期主要负责中国哲学专业教学工作的是胡曲园、严北溟和王遽常三位先生,其中严北溟先生1959年撰写了中国哲学学科初期的代表性著作《孔子的哲学思想》(上海人民出版社)。而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家和书法家王蘧常先生的加入为复旦中国哲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学术基础。

1982年,复旦大学中国哲学专业被教育部和国家教委评定为国内首批具有招收博士研究生资格的博士点,由严北溟先生担任博士生导师,王蘧常、潘富恩先生为硕士生导师,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人才,这些人才也为后期中国哲学学科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作出了贡献。同时,随着八十年代以后学术环境的变化,中哲学科的研究广度和研究深度也出现了质的飞跃。2002年,复旦中哲被评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

经历六十余年的积淀和发展,复旦中哲学科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即深入中国哲学的经典诠释、理论创新与国际对话,不断推动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16年,复旦大学在整合上海儒学研究资源的基础上,成立了“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2019年,上海市儒学研究会挂靠到复旦大学。2021年,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复旦大学分中心揭牌。未来,复旦中哲将有效整合上述研究力量,在坚持复旦固有的宋明理学研究的强项之外,进一步加强经学、先秦诸子、魏晋玄学、近现代中国哲学以及中西比较哲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围绕“宋明理学研究”、“经学及先秦诸子研究”、“近代中国转型时期‘江南儒学’的谱系传承与未来重建”、“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哲学”等四个课题方向展开深入研究。

复旦中哲现有在编教师 1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4人。

中国哲学学科的研究方向有:先秦哲学、两汉魏晋哲学、宋明理学、明清儒学、中国近现代哲学、中国经学与经学史、中西哲学比较等。 

复旦中哲科研平台有:上海儒学院、何俊青浦江南儒学研究工作室。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成立于2016年9月,是在上海市委宣传部直接关心下建立的,从事儒学研究和传播的学术机构,为复旦大学校设研究院,以继承和阐扬中华文明传统、探索江南儒学的学术精神、推动儒学现代化、确立儒家思想的全球地位为使命。“文化名家工作室——何俊青浦江南儒学研究工作室”成立于2020年9月,隶属于由青浦区和复旦大学共同建设的复旦江南文化研究院,其宗旨为促进江南文化研究、努力打造江南特色文化品牌。

复旦中哲有学术书刊《现代儒学》。《现代儒学》创刊于2016年,由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主办,是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复兴、致力于儒家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为基本内容的研究集刊。采取以书代刊形式出版。每年春、秋各出版一期,目前已出版至第9辑。由海内外40余名著名学者担任编委。本刊以发表有关现代儒学研究领域的重大问题及前沿话题的文章为主,兼及传统儒学领域的研究,以及中外学术与思想的比较研究,旨在为国内外儒学研究者提供高水平的学术思想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