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学科首页  学院概况  系科设置  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

时间:2021-01-01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哲学一级学科下属二级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1955年,复旦大学哲学系筹备小组起草了《哲学系建系计划和教学计划》,确定马克思主义哲学事业的培养目标为“哲学家”;1962年,马哲专业第一次招收研究生;1982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外国哲学成为哲学系首批博士点,也是建国后国内高校首批培养文科博士的系科之一,胡曲园、严北溟、全增嘏分别担任三个博士点的导师;1983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特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科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研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复旦的马哲学科就已经系统地开设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课程,开风气之先。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

第二,学科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1979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成立,复旦大学是第一批的发起者与参与者,与此同时,复旦大学哲学系也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课程。进入新世纪之后,该课程配套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导读》入选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三,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复旦的马哲学科积极同当代西方哲学展开积极对话,高度关注当代学界的前沿问题研究与现实问题研究。中包括现代性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反思与批判等主题。同时,学科点的老师们也关注当代中国现实问题,从思想出发阐发中国道路与新文明类型等重大现实问题,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复旦马哲现有在编教师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人。其中3人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上海市教学名师1人,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1人,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

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研究方向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哲学思想、《资本论》及其手稿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思想传统、唯物史观与历史哲学研究、认识论与价值论研究、社会政治哲学研究、现代性问题研究、当代西方激进哲学研究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科研平台有: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暨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基地成立于2021年,由邹诗鹏教授任基地主任,范丽珠教授、李辉教授(生命科学学院)、王新生教授分别任副主任,曹锦清教授与孙向晨教授任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基地聘请10位专职研究人员及10位兼职研究人员。基地挂靠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及其相关民族理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