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学院动态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动态

“易学与哲学”青年工作坊顺利举办

时间:2020-10-27

2020年10月24-25日,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讲师何益鑫召集,并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主办、上海易学研究会协办的“易学与哲学”青年工作坊在复旦大学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24位学者围绕易学哲学、易学史及《周易》经传思想等不同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会议开幕式由何益鑫主持,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林晖、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志宏和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何俊发表重要致辞。林晖教授回顾了易学研究史,强调了“易学与哲学”这一论题的时代意义。张志宏研究员作为上海周易研究会理事兼秘书长表达了上海周易研究会对本次工作坊的认可与支持。何俊教授结合自身的治学经历,重申了易学对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性。随后,何俊教授以“还理于象——叶适易学的破与立”为题做了主旨报告。作为永嘉学派的代表,叶适的易学研究独具特色,且构成对朱熹、陆九渊之学的批判,并奠定了永嘉事功学的学理基础。

24日上午的会议主要围绕《周易》蕴涵的“数”的观念与哲学展开。本场报告由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彭鹏主持。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廖海华发言的题目是“中国古代‘数本原’观念探析”,他认为以冯友兰以来的数哲学研究为线索,通过数的独立性和先在性这两条标准,可以在《周易》诠释史中辨认出数本原观念发展与演变的整体脉络。暨南大学文学院讲师李元骏的论文题目为“宇宙图式与经文训释——一种对汉末象数易学的反思”,他指出汉末象数易注之学立足经文训释并吸收调和了西汉象数易家的这两种面向。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谷继明以“明清之际邵雍数学的影响——以方以智为例”为题进行报告,深入考察了方以智对邵雍数学的研究。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助理教授陈岘从“由‘占’返‘理’”这一角度讨论了清初图书易学对“数”、“象”关系的诠释与调和。

24日下午的报告分为三场,第一场由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舫主持,主要围绕易学的文献学研究展开。北京体育大学人文学院讲师陈石军详细考察了程颐的《易传》的成书时间、写作过程,对程颐《易传》成书流传提出了新的看法并澄清了不少问题。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硕士生陈耀辉发言论文为“清儒李光地《周易折中》的易学观探微——以‘四圣一心’为中心”,探讨了朱熹“四圣一心”之说与《周易折中》的关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硕士生周亦成从考信、崇经与再诠释三个方面介绍了崔述的易学思想与易学方法,她指出“考信”是崔述的易学研究方法,“崇经”是崔述易学思想的内在旨归。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后杨易辰从《礼记·礼运》出发探讨了“大人虎变”与《礼运》之“革”的理解和关系,进而展现了《易》的阴阳之变与《礼运》之间的相互关联。第二场由杨易辰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辛亚民通过周易卦名命名体例和甲骨文字形的分析论证坤卦卦名本为“黄”。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张亦辰论题为“明夷卦六五爻‘箕子之明夷’异说平议”,指出惠栋、焦循和尚秉和对“箕子之明夷”的改读是有问题的。刘舫则以《周易正义》和《周易要义》为中心研究了“以纬证经”的出现与刊落。下午的第三场会议由廖海华主持。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硕士生叶泳妍结合出土文献马王堆帛书《要》篇及传统文本中的“持满之道”讨论了《周易》的“损益之道”,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季磊则细致地分析、探讨了《周易·象传》中“君子以经论”的文字与解释问题,而彭鹏则对《大象传》中的“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提供了新的诠释。

25日上午的第一场报告由谷继明主持。上海健康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陈焱就“论船山对《河图》与‘天地之数’的新诠释”作报告,他认为王船山的解释之不同在于把传统象数融入到对于以“神化”为核心的宇宙论生成学说诠释当中。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生李昕探讨的是王夫之的“乾坤并建”思想,主要考察了其与《系辞》“天尊地卑”的关系。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后孙逸超报告题目为“朱子对《先天图》的改造与诠释”,考察了朱子的六十四卦横图与圆图的结构的确立过程及其多重诠释层次。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硕士生郎嘉晨则通过分析朱子对艮卦之新诠来把握朱学之成立过程。第二场报告由陈焱主持。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讲师高瑞杰从易纬与天道两方面分析了何、郑郊天礼之异同。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苏杭则通过对易纬《乾凿度》“易”义的分析,指出了以往学者在《乾凿度》“易”义和“太易”理解上的问题。最后,何益鑫报告了“论《周易》本事”一文,他认为《周易》是一个有关文武周公时代的系统的历史叙事,这是他立足于《周易》本身而作的内部重构。

会议闭幕式由何益鑫、谷继明主持,各位与会学者轮流分享了参加此次会议的收获,并表达了对未来进一步交流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