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周一谈治学首页  学生园地  周一谈治学

第100期特刊丨百期荟萃,书写哲院人的治学之道

时间:2019-05-06

2014年10月15日

“周一谈治学”栏目上线

我们相遇在此

潜心求知,切磋琢磨

纶音妙语,激荡哲思

100期的相会

书写哲院人的治学之道

萃取凝练岁月的思与言



勤勉,以坚守

以敬畏,以执着

百期特刊

我们邀请栏目创办人与培育者

与我们共话“周一谈治学”的初心与未来

Q1、启动“周一谈治学”栏目的初衷是什么?

盛情

学院的学风培育、第二课堂学业辅导包括线上线下系列品牌活动,“周一谈治学”是其中之一。栏目最开始名为“大家谈治学”,第一篇发在2014年10月,是刘放桐老师的《学术研究的三种品格》。后来,希望“治学”成为学生每周的“第一要事”2015年11月改名为“周一谈治学”,除了寒暑假,每周发一篇。此后,我们又在每周五推出了“下周讲座预告”栏目。

希望通过网络平台整合教师和学工双方资源,持续不断释放教育能量。栏目内容分为五个方向:校风学风培育专题文章、治学精神引领、治学方法提升、校园学习攻略、哲院教师治学初心访谈。希望通过栏目文章的持续推出,让学生的学习有方向、有目标、有方法,激发学生学以报国、成才奋进。

Q2、栏目建设的理念是什么?

盛情

目前“周一谈治学”已经成长为学院第二课堂育人的“金牌栏目”、精品项目。在内容生产方面,我们走的是“大众化”、“精品化”路线。“大众化”指的是,内容生产不是由一个小团队完成的,而是集聚师生合力,是学院全员育人的成果。学工团队进行整体设计、资源整合,以这个栏目作为呈现平台,栏目背后是整个学院的育人力量。目前已经发了100期,持续了4年半的时间,采访过的老师太多了,也借此机会向所有参与栏目建设的老师表示感谢。哲院的老师非常有育人情怀,也非常的团结,从这个栏目的成长上就可以看出来。

“精品化”指的是我们不随意推文。虽然栏目发布频率很高,但无论是整体选题策划还是每一篇文章的内容选取、图文设计、教育理念融入,都是精心考虑过的,致力于打造精品文章。每一篇文章背后都体现着学工团队对育人工作的重视与执着。回顾栏目的成长,有大家太多的心血,我们的责任编辑都是辅导员。从一开始参与微信公众号创办的吕哲、毛安然,到后来的徐艺萍、蒋姗珊、陈思航,还有协助审稿的王银飞、汤克凤等等,他们是这个栏目的主力,带着一批批优秀的学生做出了这么好的成果。如果有机会,应该把所有文章的责任编辑、小编整体呈现一下,没有他们,就没有这个栏目。

Q3、“周一谈治学”之于自己的意义?

蒋姗珊

“周一谈治学”是我加入全媒体后第一个主要负责的栏目,现在回想起来,我和这个栏目有种“互相成就”的缘分吧。一开始,作为一个新栏目,“周一谈治学”要求我和小伙伴们投入非常多的精力,我们每周都在一起找资源,开脑洞,几乎是“逢山开道、遇水造桥”,一步一步在原有的框架下开拓出一条新路线。这个过程肯定给了我很多成长和成就感,我很荣幸可以陪伴它成长,也很荣幸有它陪我成长。

Q4、印象最深的一期“周一谈治学”?

徐艺萍

印象最深的是一期期末季哲学家的表情包,非常切题又好笑~

Q5、未来对“周一谈治学”有怎样的期待?

盛情

希望能继续坚持下去。这个“坚持”不是为了坚持而坚持,而是继续捕捉学生需求,针对学生治学痛点,继续带着兴趣去做这件事。希望栏目成长为哲学及相关学科更多学生需要看、喜欢看的栏目,可以做的更专业,小切口去做,做得更深入,更好实现我们帮助学生学术成长,帮助学院培育学风的初衷。也期待小编们继续通过这个平台提高能力、流淌才华、收获友谊。

徐艺萍

离开哲学学院已经有2年的时间了,常常在朋友圈刷到“周一谈治学”让我忍不住想说:“教练我想读书!”希望未来周一谈治学能够一直做下去,充分发掘哲院与国外高校的友好关系,采访到更多国外教授,听听在他们的学术环境中哲学学科的研究方法;也希望能够关注更多与哲学做交叉跨界的学科,说不定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给予哲院学子很多启发;另外哲院师生的语言能力都十分厉害了,也很感兴趣老师同学们的外语学习经验。

蒋姗珊

一般来说新事物开始时总是混沌,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努力后框架逐渐建立,但仍旧会面临内容单薄的障碍,然而耐心地度过一次又一次瓶颈期后会有一刻突然觉得这个栏目有了自我发展的生命力,我觉得“周一谈治学”现在就站在这一刻前。在内容上我们可能需要进一步发掘一些“真问题”、“小问题”,在前期策划上多花时间,进一步提高内容的效度和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