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周一谈治学首页  学生园地  周一谈治学

第137期|孙向晨:现代大学体制下,人文学科面临的三重挑战

时间:2020-09-21

编者按:近日,一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第37期、标题为《顶尖高校:绩点考核下的人生突围》的文章引发社会热议。当大学教育被赋予了人才选拔的效能,更注重技术性与应用性,强调个人志趣的人文学科则面临着极大挑战。本期周一谈治学选编孙向晨教授的文章《现代大学体制下,人文学科面临的三重挑战》,希望为大家提供的不仅是一篇学术文章,更能提供一种人文学习之于现代大学教育意义的全新思考。

本文原载于《文汇报》

孙向晨,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兼任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Fisp)执委会委员、世界汉学大会理事会理事、中华外国哲学学会副理事长、法国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副秘书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近代哲学、启蒙哲学、政治哲学、现象学、法国哲学、比较哲学。

01

一些著名人文学者以其对历史、思想的深切关怀,常常在现代社会享有很高的声誉,但是这一切并不能掩盖人文学科在现代大学体制下面临的重大挑战。

根据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的统计,美国2012-2014年拿到人文学科本科学位的学生减少了8.7%;而日本文部省2015年发布的关于国立大学人文学科关停并转的措施,则闹得日本内外沸沸扬扬。可以说,人文学科在现代大学体制下的发展充满危机。

人文学科本质上是一种对于自由人的教育,西方历史上所谓“自由七艺”(liberal arts);在中国则是对士人的教育,所谓通五经贯六艺,是之谓也。现代大学人文学科的设置深受西方“自由技艺传统的影响,历史、哲学、文学、语言、古典学、考古、艺术等被当作人文的基础学科。

人文学科作为一种培养人的学问,具体来说:通过文学语言的教育,培养个体交流与参与的能力,以及欣赏美好事物的能力;通过历史的教育,培养深厚的历史感与文化教养;通过哲学教育,培养反思与批判的能力。人文学科总是伴随着强烈的价值观念,探寻人类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所以人文学科”(Humanities)的拉丁语词源来自于人性(humanity)。但这样一种教育却在现代大学体制下受到极大挑战。

02

第一重挑战是受限于知识“科学化范式的宰制。自19世纪柏林大学开始,现代研究型大学的主要使命便是拓展人类的知识,揭示世界普遍的规律与本质。我们知道,对于知识这种普遍性追求的古老理想,从古希腊哲学家区分知识与意见之间的不同就开始了。经过现代科学富有成效的飞速发展,这种以求真、求普遍为模式的知识概念,对于人文学科形成了巨大压力,即便像政治学”(politics)这样古老的学问,在现代大学体制内也变成了政治科学”(political science),更不用说整个社会科学都在向这种知识范式靠拢。人文学科本质上陶冶人格、培养情操的价值取向,与单纯知识拓展的大学思路显得格格不入。这也造就了人文学科在现代大学体制下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危机。

第二重挑战乃是与知识“功用化理念的背离。自近代培根、笛卡尔、霍布斯以来,知识就是力量成为普遍的共识。追求“知识的目标不仅仅是沉思世界的本质,更要为改造世界所运用,知识除了其普遍化的特征外,近代以来更突出了其功用化的层面。以此检视人文学科的功效,会发现人文学科很难经得起这样的检验,它的非功用性很难体现现代“知识所要求的力量,这也就是在现代大学体制下,为什么人们经常会问,读哲学、历史、文学究竟有什么用呢?在这个层面上,人文学科再次败下阵来。

第三重挑战则与知识“产品化的市场要求格格不入。现代大学越来越成为社会市场的职业培养所,直接服务于市场的需求。大学的很多专业和学位,本质上就是个产品,是一个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换的产品,是有市场价格的。人文学科作为全面培养人的学问,面对这样的产品预期与市场的压力,无疑将再次败下阵来。

03

可见,人文学科在现代大学体制内不断面对各种挑战,从根本上处于重重危机之中。而基于人文学科的本性以及培养人的要求,“人文学科依然会在大学中继续存在,但无论人文精神的口号喊得有多响,种种的不自信却到处显露无遗,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莫不如此。具体表现如下:

表现一,在现代大学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三大系科群里,眼下只有人文不能说是一种科学,只是一个学科;科学宰制的大学中,大家拼命地以成为科学为荣。比如,在芝加哥大学,历史学系就不在人文学科群中,而是放在了社会科学的学科群中,历史研究中简单的实证主义倾向严重,鄙视一切思想性研究;分析哲学传统中则自然主义思想大为流行,通过对科学种种模仿,以显示自身的合法性和专业性。文学领域则不断地制造出各种理论,以显示在这个领域知识的进步与扩张,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人文学科本性的扭曲。

表现二,人文学科努力地使自身不断功用化、技术化,一方面是以各种“应用××,实用性文科来彰显自身的功用性;另一方面则努力以技术手段加入进人文学科的研究,以显示自身学科的科学性,最好还能用上科学的仪器。

表现三,人文学科也不断地使自己能输出各种产品,打造自身在市场上的有用性,比如在人文学院下面会有文化产业专业、心理咨询专业、人文旅游专业、翻译专业等等,这些都在显示出人文与市场接轨的企图心。

面对挑战,人文学科种种的自救措施不乏荒腔走板的内容。而笔者认为,在现代大学体制内,在“科学宰制的逼迫下,人文学科需要做的不是简单地模仿科学,努力生产产品,而是需要正本清源,回复到人文学科的实质人文精神”(Humanism)中去。人文学科是有别于“科学的另一种文化,是有别于知识的另一种技艺。它的学科目标、方法论基础、智慧类型都有自身的特点。人文学科首先是培养从个人到民族健全自我的学问,以守护人类思想,涵养道德情操,反思社会生活,批判性创造为宗旨;她追求的不是以理论智慧为基础,以为指向的知识体系,而是基于实践智慧努力去深刻理解各种文明类型的人类生活,解读人类的意义与价值世界;人文学科是有价值目标的,她以守护人类的智慧传统,锻造健全社会,维护人类自由、权利与尊严,引导人们追求美好世界为自身的崇高目标。我们必须在此前提下,重新定位人文学科之于现代大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