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学院动态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动态

哲学学院举办“西方哲学的回顾与展望”黄颂杰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研讨会

时间:2021-03-10

2020年3月9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黄颂杰教授不幸因病离世。在黄颂杰教授逝世一周年之际,3月6日,“西方哲学的回顾与展望——黄颂杰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研讨会”在我校逸夫科技楼二楼多功能厅举行。哲学学院党委书记袁新,院长孙向晨,副院长王新生、林晖、张双利,党委副书记陈洁,以及黄颂杰教授生前同事、学界友人、学生等六十余人参与了此次研讨会。

会议由袁新书记主持。会议开始前,全体参会人员为黄颂杰先生默哀一分钟。孙向晨教授代表学院致辞,回顾了黄颂杰教授的生平、治学成果与行政工作经历。孙向晨院长指出,黄颂杰教授一生无私奉献,为人谦虚和善,为学孜孜不倦,为师提携后进,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他所挚爱的西方哲学研究,奉献给了复旦大学和复旦哲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他追求真理、启迪思想的学者品格和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始终是哲学学院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永远是推动我们哲学事业更好发展的精神动力。



袁新书记主持会议

全体默哀

孙向晨教授致辞

会上,黄先生生前同事、好友,以及学生代表分别发言,回忆黄颂杰教授的为人、治学、生活、工作,表达追思之情。

刘放桐教授发言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刘放桐教授与黄颂杰教授曾长期共学、共事。最初接受西方哲学教育时,他们的观点就常常不谋而合。刘放桐教授认为黄颂杰教授在学术上很有天分,同时为人平和,默默无闻地为哲学系建设做了许多贡献。黄颂杰教授虽然已经离去,但他留下的事业和愿景仍需要后辈学人努力实现。

余源培教授发言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余源培教授表示,黄颂杰教授是他所尊敬的同时代学者,复旦哲学今天取得的成就得益于黄老师这一辈人兢兢业业的努力。他在学术问题上主张百家争鸣,在西方哲学史研究中贯彻全方位、多思维、多路径的方法,在担任学报主编过程中也坚持这样的学术态度,终其一生保持敦厚中和、宽容真诚的高尚品格,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些可贵品质是最值得我们怀念和传承的。


童世骏教授发言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童世骏教授回忆起黄颂杰教授对年轻一代的关心和扶助,在他发表的文章中,下载量最多的就是由黄老师约稿、发表在《复旦学报》上的。黄老师对学术的热爱和忠诚经受了多年的考验,复旦哲学的学术共同体的形成,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担任系主任和学报主编期间开创的学术传统。


汪涌豪教授发言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汪涌豪教授回忆了他和黄颂杰教授相识的往事。真正开始接手《复旦学报》的工作后,他才对黄老师随和慷慨的性格有了更真切的感受。黄老师在学报界德高望重,他的谦和包容与真才实学,在与之交往过的人中有口皆碑。


潘德荣教授发言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潘德荣教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攻读硕士期间,就曾来复旦大学向黄颂杰教授请教问题,黄老师温文敦厚的君子风度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也从黄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

俞宣孟研究员发言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俞宣孟研究员谈到,黄老师毕生都抱着积极上进的态度对待西方哲学和其它种类的新学问,即便在治疗期间,也还在与自己讨论和交流学术问题。对于黄老师的突然离去,感到无比痛惜和怀念。

郁振华教授发言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郁振华教授提到了复旦哲学尊师重道的院系传统,黄老师对个人情感交流的重视促进了这一传统的形成。学术共同体很大程度上也是伦理共同体,师友之间的情感纽带十分重要。此外,黄老师晚年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观点,如“理论与实践的重构”,后学应该沿着他的道路继续推进。

吴晓明教授发言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吴晓明教授表示,黄老师像韩愈所说的“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在学院形成了重玉帛而轻干戈的学术氛围。复旦哲学取得的成绩是学院多年的传统开出的花朵,与黄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爱才似渴的态度有关,而他“以学术为本”的理念将成为学院至为宝贵的财富。

陈学明教授发言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陈学明教授说,黄颂杰老师不是兄长但胜似兄长,不是导师却胜似导师,自己走上哲学研究的道路离不开黄老师的支持。黄老师晚年没能完成修订《西方哲学史》,是为憾事。

孙承叔教授发言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孙承叔教授感叹黄老师一生以平凡自居,但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如今复旦哲学的成就离不开黄老师的奠基,他为哲学系奉献了一生。

张庆熊教授发言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张庆熊教授曾与黄老师一起编写《辞海》的条目,他感到黄老师对于学术的贡献就在于,扎实认真地做了很多站得住脚、经得住考验的、能为大家所认可的工作。


张汝伦教授发言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张汝伦教授谈到,黄老师的宽容敦厚是其本性使然,黄老师继承了他的老师全增嘏先生的风范,这是复旦哲学应该延续的传统。

徐长福教授发言

中山大学哲学系徐长福教授回忆起《哲学是一个问号》一文的诞生过程,欣慰的是在黄老师逝世前这篇自述在《实践哲学评论》上刊登出来了。正如黄老师所说“哲学是一个问号”,研究哲学的人应该在净化灵魂和完善灵魂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


《哲学研究》杂志社黄慧珍编审发言

《哲学研究》杂志社黄慧珍编审说,是黄老师赋予编辑这个职业的神圣感,让她最终选择以编辑为职业方向。黄老师的人格和学术修养是合一的,对黄老师最好的纪念就是把他的精神和学统传承下去。


一条网络科技副总裁季桂保发言

一条网络科技副总裁季桂保提到,黄老师生前希望把全增嘏先生发表在《天下》杂志的十几篇文章翻译出来,出版一个中英文对照版,但最终没能实现,希望黄老师的学生们能继承遗愿,弥补这个遗憾。

吴新文教授发言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吴新文教授说黄老师非常平实,同时也敢于对西方哲学下大的判断,敢于打破偏见和成见。黄老师的学问呈现出一种整体性,能使我们对西方哲学形成更好的理解。


徐卫翔教授发言

同济大学哲学系徐卫翔教授说到,黄老师的为人和为学是统一的,他对世界、对他人、对哲学、对自己都是真诚的,正因如此才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做好工作。黄老师是一个灵魂干净的人。

胡传顺副教授发言

江西师范大学胡传顺副教授是黄老师最后一届的博士生,他表示虽然与黄老师相处时间相对较少,但学到的东西却很多。



朱晓红副教授发言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朱晓红副教授谈到,黄老师虽然性格温厚,但始终保持作为一名学者和哲学家的批判性。黄老师为宗教学学科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在为人为学上对她有很多潜移默化的影响。


汪行福教授发言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汪行福教授追忆道,黄老师对他所指导的每个学生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关怀备至。黄老师的主要学术思想可分为几个部分:首先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角度去理解西方哲学史;其次是要建立哲学的思想矩阵,哲学不能孤立,必须与科学、宗教、艺术结合起来研究;最后,关心社会现实,有济世情怀。未来还要继续对黄老师的学术思想进行讨论,挖掘其中的珍贵遗产。


张双利教授总结发言

张双利教授在总结发言中再次表示,黄颂杰教授把一生无私奉献给了复旦哲学学院,这种精神值得哲院全体师生继承与发扬。希望汇聚众人的力量,像黄老师一样,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完成黄老师还没有来得及完成的工作,在新的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守护复旦哲学的事业,开辟出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