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学生党建首页  学生园地  学生党建

知行合一学党史:学史明理、砺行明志 ——记哲学学院20硕(研1)党支部“五·一”系友走访活动

时间:2021-10-26

实践前篇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面对这段鲜活的党史,复旦大学哲学学院20硕(研1)党支部六人于“五·一”期间千里赶赴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小谷溪村,在走访柴杰系友的同时调研我国脱贫攻坚的生动缩影和实践样本,在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中将道理想明白、搞清楚,在老党员的感召下自觉做兼具理想抱负和务实才干的复旦哲院人。

2021年1月,为了让身处校园的党员同学感知祖国大地上发生的扶贫奇迹,复旦大学哲学学院20硕(研1)党支部邀请了柴杰系友做一次线上分享。

柴杰系友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2002级本科生、2006级外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柴杰系友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下派到四川乐山马边彝族自治县小谷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曾于2021年4月被授予“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5月11日还接待了国家民委组织的湄公河国家驻华使节代表团,分享减贫事业的中国智慧和经验。

柴杰系友所分享的驻村主持脱贫工作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推动着支部党员思考一个根本问题:如何通过哲学学习赋予我们自身一种独特而有力量的方式,让我们作为党员能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并能够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中,拥有变革生活的力量?

带着这个问题,六位同志踏上了千里溯源之旅。他们上午给村小学生上课,下午跟随系友实地考察,晚上开展总结会议并规划次日活动。在扶贫大地这部理想信念最新的生动教材之中,实践团成员们认认真真学习了一次校园里所没有的党课。

实践参访

柴杰所在的驻村扶贫队形成了抓党建促脱贫、新建村小并成立教育基金、发展集体经济等工作思路,取得了优异成绩。就如柴杰在某次深夜讨论完工作后所说的,“组织把我们放到这里,完成组织交办是一回事,能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有所作为又是另一回事”,中国共产党人就是有敢于改变现实的巨大魄力和过硬能力。“鸡血,一定要像打了鸡血一样去干”,在接受校友会采访并总结基层扶贫工作的关键时,柴杰曾如此说道。


优异成绩背后是一个个难以言说的委屈,但柴杰曾经分享过一个真实事件:一位小谷溪老人曾经拉着柴杰系友的手为他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发自肺腑、感人至深。柴杰说他在复旦读书的时候就入党了,对于党史中群众感党恩的故事也读过,但是当自己帮助过的群众真心实意地对自己和党表示感激的时候,他心中涌起了从未体验过的幸福感。走访成员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袁渊同志在寒假走访贫困户的时候也感知到脱贫攻坚对于改善基层干群关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要通过切实工作维护和增强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

柴杰在校期间当过公务员讲师和工程硕士讲师、在投行里做过兼职、开过公司,这些丰富的经历和能力培养使得他在面对扶贫工作时更有底气。聊到如何从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气干部变成一个典型的“大嗓门”干部,柴杰仍然从以前读过的书中汲取智慧,告诉走访成员“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要讲人民群众听得懂的话,不然事情就没法做起来,这是我党早就形成的工作作风。在柴杰看来,人文情怀必须要有现实的载体,“不要当一个小知识分子,以为学点东西就可以教化人民”,必须要融入到人民当中去。柴杰提醒在校的师弟师妹们要“有视野、有激情、有能力”,启发走访成员反思在校的学习和生活状态。走访成员也接触到中纪委下派到马边县挂职副县长的陈劲松书记,他是北大毕业生,对马边和小谷溪的发展,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在他和柴杰身上,成员们感受到了北大和复旦学子的情怀和担当。

小谷溪村本地的干部队伍也做出了巨大的奉献。目前小谷溪的村支书和副支书都是90后,是外出务工的返乡干部,是柴杰和驻村工作队“挖”回来的。在与副支书交流中走访成员了解到,他之前的工作是高空作业——搭架子,工作辛苦、风险还大,但是收入高,每月过万,而村委会副书记的收入只有两千多。走访成员问他为什么答应回来,他说他被柴杰的愿景打动了:他跟我讲,在外务工虽然收入高,但是赚多少用多少,存钱不多,主要是本领还没有提升。而我还年轻,在村里跟着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工作,不仅能学本事、长文化,而且为家乡做实事有成就感。他并没有后悔当初的决定,仍然是干劲十足。驻村扶贫队秉持让干部“流血流汗不流泪”的宗旨,支持他们的工作,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柴杰说道:“我们乡村干部的收入很低,主要干部每个月大概只有两千块钱,非主要干部就更低了。如何让干部们能够养家糊口、过上相对稳定的生活,这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如果他们个人在家庭生活、医疗、孩子上学等方面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会尽力帮他们解决”。

在小谷溪小学开展社会实践的时候,老校长杨进也与大家聊了许多。杨进同时担任小谷溪小学和小谷溪所在的镇中心小学两所小学的校长。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山里的孩子有灵气,相比同龄人,他们对生活的艰辛有更多的了解,对外面的世界和未来有更多的期望。从他们的眼神里、同他们的交谈中,走访成员们感觉到孩子们懂得感恩,也懂得生存和生活需要奋斗,他们值得更美好的生活。为了把孩子送出祖祖辈辈都局限在其中的大山,平时杨进校长就“驻扎”在小谷溪小学,他将自己的育人工作概括为“静待花开”。走访成员们很难想象守候20年如一日是怎样的艰辛与忍耐,但当他们走进村小旧址,了解到几乎当地所有小学的校长与副校长都是杨进的学生时,他们恍惚间知道了答案。

柴杰系友今年的扶贫工作结束后就要返回原单位,他介绍了小谷溪目前的发展状况:干部队伍年轻有干劲,茶产业发展有了一定规模,湖羊养殖业即将开始,文商旅综合体建设正在进行中,新的教育基金即将成立,等等。从系友的介绍中,走访成员看到了他对小谷溪未来发展的信心。当走访队伍离开的时候,柴杰正在准备迎接东南亚五国参访团来小谷溪参访的活动,这对于小谷溪过去的工作是莫大的肯定。希望柴杰系友能够在小谷溪站好最后一班岗,希望小谷溪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实践后篇


2021年5月16日下午,哲学学院20硕(研1)党支部在光华楼西主楼2301室召开“知行合一学党史:学史明理、砺行明志”系列活动总结会,重点分享了此次走访柴杰系友的收获。

走访成员、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李东禹同志表示,此行中很多细致入微的体验与感悟将会在时间过程中不断展开、闪现在她的生命里,让她良久受益——这同样也是学习哲学、追求真理之于我们各自漫长人生实践的意义

实践感悟

与柴杰师兄初识于2018年北京的夏天,彼时其昂藏七尺的气度、循循善诱中对后辈的提携之意,叫人印象深刻。上学期末,我邀奋战在扶贫第一线的柴杰师兄给班级党支部同学做一次基层工作经历的分享,师兄欣然应允,又得见其拳拳扶持之心。在他的分享中,复杂的工作形势、务实的工作方法、乐观的斗争精神,启发人之深思、而想见其事业。

——冉升林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师兄的“大嗓门”和“粗线条”。与师兄接触下来,我感到在基层工作要有一点“野性”和“土匪气”,也要有“情怀”和“视野”,前者只有建立在后者之上才成为有内容的形式。“野性”和“土匪气”可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尽管我们不一定要学习,也学不来师兄的这一特质,但是要学习师兄放下身段、扑下身子,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工作作风,这对于小知识分子是困难的,对于人民公仆却是必修课。

——袁渊

在看了村里扶贫前后的道路、房屋变化之后,我头脑里第一反应就是扶贫干部们真是厥功至伟!在了解了关于村小学生们家庭环境与受义务教育问题上师兄与村干部们的殚心竭虑后,感慨扶贫工作真是药入病根,功德无量。他们是真正脱离了低级趣味,看淡了个人得失,一心一意团结在党中央脱贫攻坚的号召周围,把青春和才华奉献给了中华各民族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上的人。

——杨博


成为一名优秀党员,既要有人文情怀,又要兼具实践才干。经过此次走访实践,支部同志都表示将在知行合一中传承党史内在的精神,服务群众、矢志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