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图书推介首页  图书资料  图书推介

鲁明军编著:《前卫的承诺——〈十月〉访谈录》

时间:2023-03-29

《前卫的承诺——〈十月〉访谈录》

图片



书本信息

作者:鲁明军 编著 

书名:《前卫的承诺——〈十月〉访谈录》

出版时间:2023.3

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 东方出版中心 



作者简介


鲁明军,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策展人,近年策划“疆域:地缘的拓扑”(2017-2018)、“没有航标的河流,1979”(2019)、 “靡菲斯特的舞步”(2021)等展览。在《文艺研究》《美术研究》《二十一世纪》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近著有《目光的诗学:感知—政治—时间》(2019)、《美术变革与现代中国:中国当代艺术的激进根源》(2020)、《裂变的交响:20世纪中国艺术的三个当代时刻》(2021)等。2015年获得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华研究奖助金;2016年获得Yishu中国当代艺术写作奖;2017年获得美国亚洲文化协会奖助金(ACC),同年,获得第10届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CCAA);2019年获得中国当代艺术奖(AAC)年度策展人奖。




内容简介

2018年,编著者围绕创刊于1976年的美国著名当代艺术评论杂志《十月》(OCTOBER)的诞生、运作以及历史变迁,采访了罗莎琳·克劳斯(Rosalind Krauss)、道格拉斯·克林普(Douglas Crimp)、本杰明·H.D.布赫洛(Benjamin H.D. Buchloh)、伊夫-阿兰·博瓦(Yve-Alain Bois)、大卫·乔斯利特(David Joselit)、莱耶·迪克曼(Leah Dickerman)等10余位杂志编委成员和作者。这些受访者大多都是继格林伯格之后,美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评论家和当代艺术史学者。其著述和观点的影响力不仅限于美国本土,也早已辐射至欧洲、乃至全世界。然而,时至今日,我们对于其理论背后的故事特别是批评发生和理论实践的动因依然缺少了解,这一系列访谈则恰好弥补了这一缺憾,它不仅立体地呈现了“《十月》学派”的前世今生,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艺术批评与理论的历史概貌。



目录


序言

鲁明军 | 《十月》的诞生:革命与智识


上篇

罗莎琳·克劳斯 | 《十月》与艺术批评的理论蜕变


道格拉斯·克林普 | 告别《十月》:从理论到行动


本杰明·H. D.布赫洛 | 《十月》:结构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


哈尔·福斯特、杰瑞特·内斯特 | 《十月》:一个“微型乌托邦”


伊夫-阿兰·博瓦 | 《十月》:智识时代的“遗产”

大卫·乔斯利特 | 艺术作为世界的“代理人”


莱耶·迪克曼 | 历史即当代,思考即行动


希维亚·柯波乌斯基 | 《十月》:晦涩是一种适当的挑战


玛莎·布斯柯克 | 《十月》:学术话语的守护者


亚当·莱纳 | 《十月》的生产、流通与传播


下篇

蒂埃里·德·迪弗 | “《十月》不是一个党派”


克莱尔·毕夏普 | 《十月》、“社会参与”与艺术批评的困境


卡罗琳·A. 琼斯 | 《十月》:去政治化的政治


梁硕恩 | 《十月》:延续前卫的承诺


帕梅拉·M. 李 | 当代,那时与现今:个人以及一代人的观点


高名潞 |《十月》的启示


附录一

安妮特·米切尓森、罗莎琳·克劳斯 | 《十月》发刊词 | 王志亮译


乔治·贝克、罗莎琳·克劳斯、本杰明·H. D.布赫洛等 | 《十月》(No.100)圆桌会议:艺术批评的现状 | 徐旷之译


附录二

鲁明军 | 马尔科姆·X的幽灵、《十月》及其他


鲁明军 | “末日在此”:政治、阴谋与“艺术正义”

后记




学者、艺术家倾情推荐

“前卫的承诺”,这是一个不断地被提及,又不断地被重写的历史。作者通过非常独到的视角,以访谈的方式,透过对于“《十月》学派”发展的脉络,重新梳理了前卫这个概念如何从乌托邦主义向新自由主义的演化及兴衰的过程,探讨了前卫这个历史的概念在今天所具有的潜在意义,即当代艺术、批评及理论,如何让其自身能够保持不断地接受挑战和更新的能力。 

——汪建伟(艺术家)


《十月》改变了当代艺术研究和批评的轨迹,它也是将当代艺术和当代理论完美嫁接的典范。这本书生动地还原了那个激动人心的剧变场景。但愿这不是艺术批评的最后辉煌。

——汪民安(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于西学的译介,已经成了“当代中国文化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鲁明军编著的《前卫的承诺》,不仅以极富现场感的访谈第一次为中文世界完整地呈现出“《十月》学派”的前身今世,而且必将因为对“当代艺术”多重意涵的前瞻性把握,重新予以处于技术、政治和历史交叉路口的中国思想界更多刺激和更大启发。

——罗岗(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这本书是中国学者对西方当代艺术展开田野调查和口述研究的代表,只有近距离地观察、探访、提问、倾听和对话,才能真切感受当代艺术语笑喧阗中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以及每一位清醒而理性的参与者在时间走廊中去回望与反思时的睿智与真诚。

——李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鲁明军编著的 《十月》访谈录《前卫的承诺》来的很及时。《十月》杂志出现的时候代表的上世纪战后最重要的艺术转折点,用理论的视角去思考和研究他们眼前发声的巨变。理论被艺术激发与刺激。当时像舞蹈和音乐那样,艺术跟理论有必要的互动。我们现在又在面临一个时代转折点,是不是《十月》杂志的这些先驱理论家们可以回过头给我们一些启发、让我们更清晰地看我们眼前的巨变?鲁明军通过他在纽约的驻留找到了非常值得交流的对象,让这一代学者在晚年与中国艺术界交流。这是难得的对话,非常值得关注。

——秦思源(声音艺术博物馆联合创始人)


在北美乃至全球当代艺术系统有着举足轻重影响的《十月》杂志聚集了几代卓越的编辑团队和作者群,但以往我们的引介却是局部的、不完整的。鲁明军的《前卫的承诺——<十月>访谈录》通过对作为编者、作者的评论家的深度访谈,系统呈现了《十月》的思想背景、发展脉络以及理论体系,让我们较为完整地获知一个杂志与整体当代艺术进程的关系。

——胡斌(广州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十月》学派”开创了学院派批评写作的先河,把当代艺术上升到学术研究的高度,让谈论艺术成为一门严肃的学问。本书的编者采访到了所有该学派的核心成员,以生动的现场访谈,让读者得以明晰美国当代艺术批评和理论发展的具体生成语境。当下,学习当代艺术批评史和批评写作,“《十月》学派”的文章已是必读文献,如果我们抱怨这些文本过于晦涩,那么从这本访谈录开始,阅读上的困难可能就会迎刃而解。

——王志亮(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