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图书推介首页  图书资料  图书推介

张庆熊、郁喆隽:《哈贝马斯对当今世界焦点问题的反思》

时间:2022-02-02

作者:张庆熊、郁喆隽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2.1

ISBN:9787542675897

作者简介

张庆熊,1993年获瑞士弗里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基督教研究中心主任,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副主任。

郁喆隽,现任复旦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宗教学系副主任。兼任上海市宗教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宗教学会理事。

目  录

序言

第一章 哈贝马斯晚年的哲学著述和对当今世界焦点问题的回应

一、哈贝马斯晚年学术著述和转向问题

二、哈贝马斯对当今世界焦点问题的回应

三、哈贝马斯哲学思想的来源和效应

第二章 徘徊在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之间

一、论康德的道德自主性概念

二、论黑格尔的伦常历史性概念

三、论马克思对黑格尔的伦常概念的批判

四、论哈贝马斯融会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相关观点的良苦用心

第三章 分裂的西方,裂隙何来?

一、举目变局

二、分裂的西方

三、“我们的”不是“普遍的”

四、裂隙何来?

五、内在的断层线

六、出路何在?

七、结语

第四章 《分裂的西方》及其底层逻辑

一、混沌时局与理论贡献

二、“对话”主题日益凸显

三、批评单极霸权

四、交互主体的对话模式

五、理想主义的黄昏?

第五章 重思耶路撒冷“遭遇”雅典

一、何谓耶路撒冷“遭遇”雅典?

二、哈贝马斯的“宗教转向”

三、“转向”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四、对于当下中国的意义

第六章 “后世俗社会”解析

一、导言

二、世俗、世俗化与世俗主义

三、世俗化的“迷思”

四、哈贝马斯的“宗教转向”与“后世俗社会”

五、总结

第七章 宗教可以/应当进人公共领域吗?

一、“公共领域”概述

二、论争的背景、经过和文本基础

三、罗尔斯的观点

四、哈贝马斯的表述和批评

五、修正和比较

六、对当代中国的意义和启示

第八章 理性与宗教间的角斗与协同

一、哈贝马斯论民主的法制国家的前政治的基础

二、拉辛格论自由国家的前政洽基础

三、哈贝马斯论理性与信仰间的对话和合作

四、拉辛格论理性与信仰间的对话和合作

第九章 现代化过程中的伦理缺位和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

一、政教分离与“伦理缺位”

二、宗教语言与“翻译”

三、发挥宗教积极作用

四、宗教融入公共领域的体制保障

第十章 商谈伦理作为解决当今世界焦点问题的一条出路

一、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原则

二、普遍化原则面对的挑战

三、商谈伦理原则面对的挑战

四、哈贝马斯的解决方案及其问题

五、对当代汉语学界的启示

附录:哈贝马斯上海之行记略

主要参考文献

中文

西文

“社会科学方法论与社会哲学研究从书”总序

本丛书以“社会科学方法论与社会哲学”为研究主题。社会研究要以人为本,而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研究的种种问题都与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相关。事实与价值、规律与规范、必然与自由、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一元与多元、说明与诠释等社会研究中的观点和方法论争论,乃至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文化科学、精神科学等学科分类和这些名称的由来,无不与人在社会中的生存方式紧密关联。人一方面有自我意识、自我决断能力,自己为自己立法和选择走自己的道路,另一方面人也受制于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有些学者旨在建立一种既定性又定量的社会科学,希望能像自然科学一样正确预言末来发生的事件;有些学者认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本质差别,社会科学具有阐明人生意义和伦理教化的职责;还有一些学者则旨在把上述两个目标综合起来。于是乎,实证主义、实用主义、结构主义、现象学、结构功能论、符号互动论、交往行为理论、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形形色色的社会理论应运而生。在这些社会理论中所涉及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是这套社会科学方法论与社会哲学研究丛书重点关注的问题。


谈到现代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与社会哲学,不免需要介绍和评述现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与社会哲学的各个流派,我们这套丛书的诸多小册子将以此为专题分别展开研究。但作为中国的研究者,心目中要时时谨记,如何联系中国现实的国情和文化传统,加以反思地把这些社会理论和社会研究的方法介绍给中国读者。这是我们这套丛书的意义之所在。我从贺麟先生在其《文化与人生》的序言中得到启发。他提出了“有我”、“有渊源”和“吸收西洋思想”这三个要点。我想这三个要点也是这套丛书的要求。“有我”指有自己的思想见解,不人云亦云地抄袭现成公式口号,以自己的真知灼见解答我们自己的时代所困扰我们的问题。“有渊源”指,虽说有我,但并非狂安自大,前无古人;追思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渊源,在与传统的对话中获得启发,以史为鉴,寻找解答当前社会问题最佳方案。“吸收西洋思想”指,有渊源,发扬文化传统,却并不顽固守旧;对于西洋人的社会思想和哲学,虛心以理会之,切己以体察之,期望将其根本精神,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给国人,使中国人感到并不陌生。

贺麟先生是在八年抗战争取得胜利之时写下这篇序言的。他认为,在这期间,不但高度发扬了民族的优点,而且也孕育了建国和复兴的种子。笔者意识到,如今这些种子已经到了茁壮成长的时候了。本小册子的各位作者,希望继承贺麟先生的志愿,融贯中西文化,采纳百家之长,为民族复兴和人类幸福,社会哲学的研究作贡献。


本系列丛书的研究和出版得到2017年上海市文教结合“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出版工程”项目和2017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国外社会科学方法论新形态及中国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71ZD041)的资助。


张庆熊  谨识

2019年11月18日

序   言

当今世界不太平,哈贝马斯忧心忡忡。二十一世纪伊始,不祥之云伸展在世界的地平线上。2001年的9.11事件拉响了举世震颤的警报,随之而来的阿富汗战年、叙利亚战争至今没有平息的迹象。不仅如此,西方也发生了分裂,欧盟出现英国脱欧事件,法国出现黄马甲运动,美国发动贸易战。宗教极端主义和民粹主义成为两大忧困当今时局的思潮。近十多年来,哈贝马斯主要关注宗教和社会治理这两大问题。在他看来,世俗化与非世俗化之间的矛盾,社会团结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构成当今现代性进程中的主要张力。处理不好这两大矛盾,在国内和全球范围内都会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导致非理性的血腥冲突,乃至世界大战再次爆发。

哈贝马斯对当今世界焦点问题的反思体现在他这十多年来发表的大量著作和论文中。本书作者对哈贝马斯新近思想有一些跟踪和评述,散见于不同的刊物中。考虑到哈贝马斯的见解值得我们深思,因此我们把相关论文收集起来,按章节加以编排和修订,以便提供较为完整的视域。

本书各章及其作者如下:

第一章 “哈贝马斯晚年的哲学著述和对当今世界焦点问题的回应”(张庆熊);

第二章 “徘徊在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之间”(张庆熊);

第三章 分裂的西方,裂隙何来?(郁喆隽);

第四章 《分裂的西方》及其底层逻辑(郁喆隽);

第五章 重思耶路撒冷“遭遇”雅典(郁喆隽);

第六章 “后世俗社会”解析(郁喆隽);

第七章 宗教可以/应当进人公共领域吗?(郁喆隽);

第八章 理性与宗教间的角斗与协同(张庆熊);

第九章 现代化过程中的伦理缺位和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张庆熊);

第十章 商谈伦理作为解决当今世界焦点问题的一条出路(郁喆隽);

附录:哈贝马斯上海之行记略(张庆熊)

哈贝马斯关注焦点会因时局变化而转移,但基本思想一以贯之,交往理性和商谈伦理是其哲学思想的内核,也是他为解决当今世界紧迫问题所构想的途径。

张庆熊 郁喆隽  谨识

2019年11月27日于复旦大学光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