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哲学教育实践基地首页  教育服务  哲学教育实践基地

哲学入门 |谢晶: 我们到底在生产什么?

时间:2021-03-26


图片


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谢晶老师的引领下,我们继续对 “劳动,想说爱你不容易”这个专题进行哲学探讨。谢晶老师从讲述生活中的例子,转向带领我们进行英语原著的品读,去探索几百年前那些思想家与哲学家对劳动的思考,给21世纪的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发与思考。


现场回顾


图片


我们探讨了GNP、GDP背后的骗局,我们深刻地发问所谓国民经济总值的膨胀,到底有没有带来生产量与质的提高,到底是将积极因素全部打包,创造出了指数级爆炸的效果;还是将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混为一谈,在盲目追求数据的增长高度。这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谢晶老师提出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女性与老人所付出的家务劳动推动了生产,却没有被算入GNP或者GDP的总值中?由此,我们探讨了为何女性与老人做家务,教育孩子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这牵涉到了production(生产)和reproduction(再生产)的概念。有人认为,女性与老人付出家务劳动与教育子女,可以使其他家庭成员更好地创造价值。这令我们的思绪从人与劳动工作的关系又跳转到人与人之间性别平等、乃至阶级平等的问题。


图片


在谢晶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越来越深入地将“劳动说爱你不容易”这个专题拆成一个个犀利的小问题不断回味咀嚼。初见这个“劳动说爱你不容易”这个标题,可能我们大家会联想到这是生产力与地球资源衰竭之间的比赛,是人与自然的斗争。在谢晶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我们总结了所谓的劳动不易其实是由人与人之间复杂交错的关系所决定的,我们从一个现象:“一些从事不是生存必要工作的人(如金融行业工作者)拿着极高的金钱回报的同时,农民、清洁工等维系人类社会基本运转所必要的工作者,却拿着低价的薪酬”。用批判的眼光来看,我们现代社会的一些工作是“无用”却回报丰厚的,并且我们会默认这种荒谬,将它变为一种常规。贫穷与富裕的差距,就如巨人与侏儒之间的赛跑,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依然会不断增加,形成一个奇妙的循环。


图片


“发问,然后解决问题,然后继续发问。”这是通过谢晶老师的四节课我们所学会的。关于劳动的课程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距离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依然遥远。目前我们的研究与探讨,还在一个很狭隘的方面,但我们所需要重视的不是答案,而是思考的过程:这是一份份眉头紧缩的苦思,是一个个精彩观点的碰撞,是一串串新的问题的解决与诞生。我们通过各种社会现象,探究其背后的本质,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敢于举手质疑,敢于大胆发问,敢于驻足思考,这是哲学的另一层魅力所在。


图片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上海市复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