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应用伦理专硕首页  招生培养  应用伦理专硕

2023级新生代表|周璇:希望我们收获英雄式的无畏与更为清醒稳定的内核

时间:2023-09-07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 2023 年应用伦理专业新生周璇。

很荣幸能作为新生代表在此发言。首先,在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我今年 33 岁,自 2015 年硕士毕业后便在互联网行业工作。在我的前三十年里,也许我是在场所有人当中,离哲学最远的一个人。从前的我虽然对社会议题、价值判断和观念形成很感兴趣,但“哲学”二字于我来说,却非常虚幻和模糊。直到去年上海封城的三个月里,我感受到了诸多内心的冲突和困惑,于是我尝试通过大学教材和公开课来自学西方哲学史。和学生时代的被动学习不同,那是我第一次,主动的因为内心燃起的对一门学科的兴趣而保持每天10小时学习。在这种“忘我而无用的专注”中,我感到自己生命的维度得以延展。

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世界里,我们的周遭充斥着流量导向的声音,片面的解读和未经思考的情绪,哲学让我学会静下来,维特根斯坦的“对于不可言说之事,我们应保持沉默”总是回荡在我耳边。一个社会事件,我尝试自己去搜索更多更全面的信息,期刊论文、电影纪录片、书籍文章,都是更为可靠的信息源,我得以退的更远,看得更清楚。我也越来越痴迷哲学,找到了想要深入求索甚至以此为业的方向——道德哲学,这就是为什么我作为一位 30+的社会人,会站在这里,选择第二次成为一名硕士新生的原因。哲学是爱智慧的学科,我们无法企及智慧,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哲学找到接近它的路径,并且这件事,never too late

很多人会把哲学研究误解为空中楼阁、 水中幻月,但在我看来,哲学可以帮助我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寻找到诸多现实问题的答案。以我的工作领域为例,抖音快手微博这些流量平台承载的内容生态呈现出的千百种面貌,背后存在着价值判断的哲思问题。比如如何在“商业逐利”和“价值观”之间平衡,大量对医疗保健的夸大宣传内容充斥着老年人的手机,它们缺乏严谨的科学支撑,但能给平台带来可观的流量和营收,这背后亟需平台和监管方以合理的道德视角介入;在 AGI 爆发的前夜,人工智能的伦理道德边界在哪,人类如何确保未来对自己主体性的把握;电影《奥本海默》里,人类拥有尖端技术以后,道德和自我欲望,该何去何从。现代社会中,人们该如何面对和自洽于“存在主义危机”,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个人所面对的生活,也是哲学。

科学解决有确定答案的问题,但是人生里、宇宙中,总是有很多没有标准答案的的问题,这些正是我们通过哲学去求索、去尝试回答的。大到人生方向,小到职场判断,人生面临的无数次选择构成了我们,而价值判断反向决定了我们在每个节点会去往何方。哲学提倡独立思考,我想真正的独立思考不是思考怎么做,而是判断做什么。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真正的明智是认清在任何情况下必做的正义之事的能力。” 于我而言,过去不甚系统的哲学研习助我拓宽了看待问题的视角,让我开始关注人类、关心世界,让我朝着精神的山海和世界深处走去,正如鲁迅先生的那句“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据我所知,在座的应用伦理专业新生中,有来自医疗、科技、金融等等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对于哲学的兴趣是今日相聚的共通之处。至此,我和在座的同学们一道抵达了哲学研究的大门。和哲学站在一起,自由地游走于多元化的思考形态,希望我们收获英雄式的无畏与更为清醒稳定的内核,愿这门充满魅力的学科给予我们生生不息的创造力,愿我们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旅途漫长,充满冒险,充满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