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学院动态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动态

首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史研究”论坛顺利举行

时间:2020-09-07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史研究渐渐成为热点研究的议题。为进一步展开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史的研究,2020年9月5日-6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与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了首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史研究”论坛。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党校、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的八十多名知名学者参加。另有《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动态》、《教学与研究》等多家编辑记者参加了论坛。

开幕式由复旦大学邹诗鹏老师主持,邹老师在开幕式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史研究的宗旨与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史是近些年来在国内蓬勃兴起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的延伸并提升。与思想史研究不同,理论史则偏向于理论问题本身的运演,要求内在把握哲学与实践的内在关系并使之体系化。随后的会议中,复旦大学吴晓明教授、北京大学的杨学功教授、山东大学的刘森林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的王海峰教授、北京大学的聂锦芳教授、中山大学的马天俊教授、复旦大学的张双利教授、中山大学的林进平教授、北京大学的仰海峰教授,《学术月刊》杂志社主编姜佑福教授从“聚焦时代之问,提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以理论史的视角,重思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资源”等角度,进行了主旨发言。

本次论坛共设置了四场分会场,约50名青年学者向大会汇报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讨论的主题之广,论域之深,得到了与会专家们的一致肯定。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域一方面涵盖了理论史视阈下马恩原著研究,另一方面也囊括了对马克思主义若干经典问题的理论史考察以及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源的整理应用。其中,“阿尔都塞研究”“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等主题词依旧受到学者们的青睐。吉林大学的王庆丰教授向大会简要介绍了剩余价值理论史上的三段公案:重农学派公案、洛贝尔图斯公案和柄谷行人公案。通过诉诸剩余价值史上的三段公案,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考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真实涵义和意义。南京大学的孙乐强教授则通过批判当代西方左翼学者对于马克思“一般智力”的逻辑转换,旨在说明他们过度泛化了“一般智力”和“固定资本”的内涵,混淆了一般智力和智力一般的区别,使得他们的思想不免带有一般智力决定论倾向;结构了阶级逻辑,在斗争策略上陷入后现代主义的窠臼之中。

整体来看,学者们的讨论既充满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又不乏理论前瞻性,生动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宝贵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