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对于哲学专业来说,二外的学习问题始终萦绕在大家心头。学习二外到底能否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这个世界沟通呢?今天的周一谈治学为大家带来了二外特辑,希望通过学长学姐的个人经验来为大家提供一些借鉴。
二外对学术学习起到什么帮助?
拉丁语直到现在还是宗教学、哲学学习时的重要工具
拉丁语|理解西方文献的古典学基础
A:拉丁语(看其他作品)的经验不多,大致是看课文,但魏老师用的大多是原文,像是西塞罗、塞涅卡、小普林尼和约翰福音这样的……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自己听懂断头谷里的女巫咒语说的什么意思了。还有就是读西方文献比较能够理解他们的古典学基础,特别是和公民有关的概念,还有阿伦特的作品里面这个也比较多。
日语|很难用中文表达的语气和用词变化
A1:看过一些文学原著,比如宫泽贤治,星新一,川端康成啥啥的,只是为了练习阅读理解。除了什么时候开脑洞想看日本哲学思想。
A2:看了很多日语的小说和文献,说实话对日语感触比较深。自己平时也翻译漫画和小说给室友看,日语的语气和用词根据用者的身份不同会有很大的变化,有的很难用中文表达,但是这种差别非常有趣。
A3:可以扩大学术的面,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不同文化圈背景下的人对差不多的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然后在与他人的观点对比中对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完善。
德语|用于具体的词义辨析
A1:因为我现在接触比较多的就是德国古典哲学,所以二外学了德语现在看来是必须的技能,否则很多原著没有翻译、或者现有翻译没那么准确、或者一些具体的词义辨析上都需要直接参看德文的;当然学术之外么,可以看看文学作品啊诗啊什么的(虽然我看的也不多)。不过当然其实现在学术的话英语还是第一语言啦。
A2:(德语)算是工具,哲学上多了一种理解文本和学术交流时使用的工具。另外一重是能更直接欣赏和理解一些哲学外的新东西,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的东西很迷人。其实我的德语学习远没有到能看原著的阶段,但是在学术学习上,一些德语哲学文本的概念规模庞大,概念间差异微妙,可能概念的辨析上有优势,可以依据原文来辨析和澄清一些概念。还有比较实际的学术交流时和阅读没有英译和汉译的文本时的帮助。
德语是与哲学学习关系最为密切的二外之一
法语|接触法国学术独特的视角和传统
A1:(文本)看过一些,小说到学术著作都有。之前在巴黎政治学院交换过半年,基本修的都是法语课,那时也要求读不少文献。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借此直接接触到法国学术独特的视角和传统。
A2:因为兴趣点在法国那边,所以其实我需要读的书很多原文都是法语。但是有时还在读英文。要说帮助的话,当然是有的。我个人的体会是,很多哲学作品读英文是比读中文译本更加容易理解的,一方面,英语是我的非母语,我在使用英文时是会自动切换进更纯粹的“工作”状态的,在这个状态中我可以更加理性地思考。另一方面,语言与语言之间有很多东西是不可翻译的,语言背后有的是整个文化的框架的,所以译本总归是不得已的选择。
梵语|佛教研究的必备工具
A:梵语是佛教研究的必备工具。即使专攻的领域限于汉文材料,具备一定的语言训练、能阅读梵文文本,对批判性地处理汉文材料都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进入到佛教研究的学术共同体,也要求掌握梵语,即使自己研究处理的只是,比如,汉传佛教的某些材料,但是要阅读其他著作,参与学术会议,与同行进行交流,这都是必不可少的。
我经常遇到的一个现象就是,天台学的先贤多数不通梵语,只能依赖翻译成汉文的经典,因此经常有“依文解义”的误读和发挥,而这和他们解读的经典原义是不严格匹配的。更进一步,这种现象作为一个引子,可以发现天台学成立的独特的历史脉络和心智状况。这都是很有趣的。
二外在学术之外的帮助有哪些?
德语|开启另一种文化大门的钥匙
A1:用的最多的地方,大概就是通过一门外语了解了另一种文化吧。或者,更加具体地,是与一群可爱的小伙伴一起探索另一种文化的同时跳出很多桎梏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想与大家分享,就是我在学二外之前是一个对口音很有追求的人,又觉得口音是社会阶级的体现。学了二外之后,就觉得语言是用来交流的,能听得懂就好,不仅仅因为学了二外三外四外后口音会不自觉被带偏还觉得很好玩,也因为通过不同语言的学习,了解了文化有这么多可能的样式,觉得评价标准不应该那么单一,世界那么有趣又那么复杂,有力气应该去好好交流好好理解好好去爱,而虚荣是件无趣的事。所以我说一口chinglish那又怎样啦!
A2:主要是看纪录片,看电视剧,还有德语文学的宝库有待挖掘。当然还有新闻。有两个小语种的新闻网站:图片报bild.de和明镜周刊spiegel.de。一个看体育新闻多一些,一个时政多一些。
法语|阅读新闻的工具
A:现在基本就是阅读新闻了。
“巴黎高师”项目是哲院同学接触法语的重要途径
有什么建议给打算学二外的同学呢?
拉丁语|多读多听,多说多写
A:选什么语言要看需求。我自己的话,目标有超过十多种,然后按难易度和需求度一路排下来的。语言学习真的很苦,一定要多花时间,这是学姐唯一的忠告,最直接的方法是多读多听,多说多写,死语言只能死命读文献了。
日语|按照需求和兴趣来选择
A1:按照兴趣或者按照实际需要来,如果实际目标比较明确,那就可以适当牺牲兴趣,因为总共时间就那么多。
A2:我觉得二外最主要的就是兴趣,因为语言学习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过程,如果只是为了一个短期的目的的话很容易就中断了学习。其次语言学习对于环境的要求会比较高,如果不能暴露在那个语言环境里的话很多东西就没办法理解,更没办法使用,像看番看剧实际上就是在营造一个语言环境,适当的动口也是非常必要的。至于时间问题,当然词语什么的还是要花时间记忆,这个倒没有什么推荐的每周学数,因为,兴趣本身会安排好你一切的时间。
霓虹国的独特文化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德语|借鉴语言学
A:首先看有没有学二外的需求啦(比如学术上以后工作上兴趣上并且根据这些来选学什么二外)不过我觉得之前还是先把英语学好,不然二外学个半吊子英语也半吊子没意思的;其次就是个人精力时间和金钱(最后者是在报培训班上的考虑),毕竟学一门语言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要投入很多精力(你想我们从小学一直在学英语学到现在水平如何更不用说如果只是作为业余学的二外了);然后怎么学花多少时间么,这个看个人的学习情况以及最后要达到的目的(比如学术就对阅读和写作的要求更高,要是商务的话那口语水平就要求高),但是要达到精通程度肯定不容易;而且事实上在同一个语系中多学两门再学其他会发现越来越简单,但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不要一下子什么英德法一起学;还有可以借鉴一下语言学的一些东西,比如语料库什么的在实际运用中会很有用,甚至是可以接触一下人工语言知道语言怎么构造这样其实对学习自然语言也很有帮助。
法语|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和方式
A1:尽早学,如果是学二外,不要自学。另外学语言需要花费实打实的精力和时间,最好挑学术压力不是很大的大一大二学,或暑假密集型课程。
A2:我想说,学二外就像做任何一件别的要投入很大精力的事一样,我希望,它是你的手段也是你的目的,希望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觉得开心,即便最后并没有真的用到,也不觉得后悔。
梵语|明确意愿,做好打算
A:学还是比较困难,和学习任何一门现代语言都是两回事,学习方法、目标都是极为不同的。所幸刘震老师教书非常用心投入。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愿意学到哪一步,如果愿意学下去,就多留出点时间,做好打算,这基本是一个学不到底的东西。
二外的学习或许会是困难的,它或许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它也一定会是学习和生活中很好的助力。希望大家能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依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选择一门二外来学习,也希望这些心得体会能够为大家提供经验与参考。世界之大,有你的陪伴,让我看得更远。
特别鸣谢:本期供稿:匿名(14级本科生)、匿名(12级本科生)、小曼君(12级本科生)、龙猫(15级研究生)、nn(petite lapin)(15级研究生)、李裕晨(12级本科生)、朱梦成(12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