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宏:中共党员,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女性主义科技哲学,身体哲学,生态哲学等。
Q1、在就业与学术两者之间该如何进行选择?学生在求学阶段的时候怎样准备比较合适?
首先是如果可以就尽可能早的确定下自己的方向来。很多时候最怕你自己犹豫不决,不知道到底往哪走,然后就开始着手于两手准备。但是这样的话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且最终的效率也难以确保。因此最好是早早为自己定下目标最好。另外,学术道路也不一定就是与就业相冲突的。可能你一开始打算的是走学术道路,但后面博士阶段可能发现不适合自己,这时候你也可以选择博士毕业后再找工作,从而不走学术道路也是行的,同时这样也提供给你认清自己的一个阶段,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道路。不过,要是你先是工作了很多年后再想回到学校从事学术难度就有些大了。
在你确定好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后,你就可以一心一意按照你自己的方向来努力和准备了。如果是走学术道路的话,你得有读博的心理准备,当然出国留学会更好,但是这样就要求提前做好准备,比如硕士阶段的研究方向就需要好好确定了,要让你的研究成果得到你未来可能的国外导师的认可。这个做好后,其他都是程序性的事务了,多方面关注留学信息以及相应材料的准备等。
Q2、学术道路上困难重重,徐老师您对此观点如何?
做学术很难,如果你之后要从事学术研究,你需要明白这一点并做好心理准备。尤其是我们这种人文学科,基本上都是自己在单打独斗,而不像理工科那样,会有整个团队的参与。但是做学术的难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见的。就是说,学术评价体系会对你的科研成果作出一些要求,然后这种一般都是有迹可循的。这能保证你在研究过程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而是带着要求和目的去发文章、研究课题等。而相反地对于工作,你很多时候可能很难意识到自己失败在哪。你可能会多次地跳槽,改变工作环境,但是除了偶尔从别人那里吸取教训之外,其他大部分时候都是要靠自己去揣摩该如何做才能获得成功。同样地在从政方面亦是如此,可能你需要的还有更多的人脉关系等。因此,对于后面两者来说,成功也不是那般地简单,而且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程序告诉你该如何做,要做好也是相当难的一件事情。
Q3、对于科哲方向面临的学科交叉趋势,徐老师您有何看法?以及学生们在面临补充各种背景资料的问题上您有何建议?
交叉学科的兴起和日益发展是我们社会所要求的,哲学学科的发展也不应当闭门造车,而是应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来加以研究,尤其是对于我们科学技术哲学,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你要想知道科学和技术的领域能产生什么哲学问题,这就要求你至少要了解一定的科学和技术的背景知识。当然,在补充这些背景知识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个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问题。如果你是想进行哲学研究,你应当将主要精力置于哲学问题上,然后对于所需的科学或技术的背景知识能够理解和了解就好,不必深究。不过,在学习和了解这类领域的时候,你也不必刻意地与其保持距离,如果你对某个具体的科学或技术问题产生好奇或有好的想法时,你也完全可以投身于一个新的领域,从事一些具体的科学技术研究,到头来看这样一个过程也是值得的。
Q4、对于现阶段的学习,徐老师您有什么建议吗?
好好利用复旦哲院提供的资源。现在我们的科逻系刚成立,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并且会有很多外来教授来开设课程和讲座,学生们会拥有很多很好的机会,要好好把握住,敢于迎接新的挑战。同时,在面临哲学问题时,可以向任何一个老师去提问,只要你主动问他们,这些老师都会帮助你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学院内部,虽然你是科哲方向的,你也可以去问外哲的老师、伦理学的老师,只要你的问题跟他们研究方向相关,甚至跨专业的老师,遇到问题也是可以去请教他们的。复旦在这方面做得很好,综合性很强,因此要好好利用这些资源。此外,要善于跟同师门的师兄师姐们交流,很多时候他们可能是最容易帮你解决问题的人。当你遇到一个问题时你不一定就能立马询问老师,这时候就可以跟同专业的同学多多交流,很多问题大家讨论讨论着自然也就明了了。因此,可以多多利用一起上课的课前课间时间以及师门群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