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周一谈治学首页  学生园地  周一谈治学

第99期丨丁耘:读哲学史是学习一切方法的“元方法”

时间:2019-04-29

本期嘉宾:丁耘,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现象学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2009年),2017年宝钢”优秀教师奖”。主要研究领域:现象学、德国哲学、古希腊哲学、比较哲学及政治思想史。开设本科生课程《古希腊哲学》、《<理想国>导读》、研究生课程《西方哲学原著选读》、《现象学思维方法》、《哲学原典导读》等。

西哲特点

Q1、西哲方向的学习在问题域和方法论上有怎样的自身特点?

关键词“元方法”

这些问题本身就值得推敲,例如什么叫问题域与方法论。这些术语本身就是有哲学前提的。学习哲学的最大优点之一是敏锐地抓住一切论断(包括隐藏在问题里的论断)后面的前提。

首先,本科阶段应该注意打下宽厚基础,培养学术功底。过早分流,在没有宽基础上进行的“专业化”训练是不合适的。哲学就是一个,哲学和科学的区别就在于对整全的诉求。把哲学分为若干二级学科本就是不得已的做法,二级学科原来是研究生博士生的归属。现在本科生过早归属某二级学科,从长远来看,对真正的哲学研究肯定是不利的。

在这样的考虑下再来看西方哲学的学习。如果分流不可避免,那么相对而言,在若干二级学科中,学习西哲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片面性。比如说逻辑跟科学,从历史层面看逻辑学史与科学史早期和哲学史是高度重合的,它本身就是哲学史的一部分。可以这样说,西方科学本来就是某个形态的哲学,加上数学与实验。但数学与实验的前提,对真理、存在、整个实在世界的看法、对认识方法的看法,对人和世界关系的看法,这个完全包含在西方哲学当中的。第二,西方哲学的学习,严格上讲是西方哲学史的学习,如果要说有什么方法,那就是一个学习一切方法的“元方法”,就是读哲学史。因为每一个重要的哲学家都有自己的方法。这些方法之间的融合消长的关系不仅构成哲学史的一部分,也是科学本身的根基。比如笛卡尔、培根,培根的方法跟自然科学有着直接关系。每一个哲学家都会有他自己的特定的方法,但是我们今天大学里面教授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甚至是哲学研究,方法越来越高度同质化、标准化,有的趋向于僵化。这样会压抑住其他各种可能性,而学习哲学史可以打开更多方法上的视野。回溯是学习哲学史最大的帮助,这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对于学生来说,这也是最大的好处。

经典阅读

Q2、在精力有限前提下,如何分配哲学史概论和经典著作文本的阅读权重?

关键词“手段和目的”

就专门哲学史概论与经典著作文本二者,当然是学习阅读经典著作文本。学习概论和经典文本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是不一样的。哲学史概论非常好读,它相当于一个景区的浏览地图,通过地图能够知道你的相对位置,而孤立的文本是没办法告诉你的,或者说你进入孤立的文本的内在,会发现其自身会有一个内在的处理。而经典文本是不可替代的,需要自己去爬这座山,而不是说简单看看地图就可以的。这两个东西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个手段和目的的区别,看了这个地图以后你能更好的进入经典的文本。

Q3、在阅读哲学经典中,您认为同学们应重视哪些方式方法?

关键词经典魅力;接续哲学;阅读权重与次第

首先你要知道,经典文本一定是要反复读的。大一时读,你的收获就是二十来岁人的收获。那之后如果有机缘再重复读,你的收获会越来越大。当你读过那些历史上人类写的最复杂、最困难的文本以后,再遇到这些文字材料,就是如履平地,比如像《存在与时间》这样的书是可以从20岁读到80岁的。我的老同学(比我低一级)渠敬东老师,在本科阶段读《存在与时间》就读了六七遍,非常令人佩服。最近我偶然得知,他如今带了一个读书班还在读《存在与时间》,而他已经是成名学者了。这和他的研究也没有直接关系,但就像希腊神话的大地之子那样,大地永远给他提供力量。这就是哲学经典的魅力。你们也要找到这样的一两本书一辈子读,那也一定会给你们力量。

其次,必须要注意的是,哲学的经典文本是解决整体的问题的,一个真正哲学家是对所有东西都有看法、有解释的,而非只针对一个话题或议题,比如说在理想国第八卷里面有某个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些历史上的文献,这样“裁切”的做法完完全全就是科学的做法,而不是哲学的做法。真正学哲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看哲学史上后面的哲学家怎么学前面的哲学家的。这是产生哲学家最纯正的方法,就像黑格尔或海德格尔解读亚里士多德,尽管说他们的解读不一定像现在学术意义上康德研究或亚里士多德研究那样具有符合当今学术的“严格性”或“精确性”,但实际上才是真正“准确”的。因为他们通过这种研究真正进入了哲学。他们在哲学上是准确的,在学术上未必是精确的。因为他们准确地把握了先哲真正的问题和进路。学术上的唯精确标准是无法产生哲学家的,只能产生康德研究者和亚里士多德研究者。如果研究哲学史不以接续哲学为目标,这样的研究没有什么特有的价值,还不如研究政治史或艺术史。

在阅读哲学经典中,最重要的是阅读哲学经典的权重和次第。从什么时候开始、哪些读得多哪些读的少是有讲究的。虽然没有定法,随着研究深入和学历增长会有调整,但如果真的要学哲学你就要知道,要有耐心,要期之于长远。简单来说,次第就是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如果你大一毫无准备,一头扎进《存在与时间》,肯定就休克了。大概就是两种反应,一种是你觉得哲学就是故弄玄虚的糊涂话,能说这些话就是哲学,一个是你觉得那不可理解,因而都是胡说八道,因为还没有分析哲学讲得清楚来得可靠——这两种想法都是错的,因为你没有找到正确进入它的方法。有些经典需要后退做准备,就像很多理科课程需要有先修课程。比如读海德格尔之前,亚里士多德和胡塞尔就必须要懂。不是为了研究后两者,而是为了研究海德格尔。他们讲的东西你不了解,你根本就不知道海德格尔在说什么。

因而就有一个“哲学从何处开始”的问题。我个人的经验是,康德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不要期望在康德研究中马上有新成果崭露头角。康德应该是哲学生涯的开始,但不是哲学生涯的完成,他只是你学哲学打基础的第一块砖。你要找康德哲学中最困难的部分,比如第一批判中的先验分析论和辨证论。相较于知识背景的准备,就像亚里士多德的问题和胡塞尔的方法之于海德格尔的研究,对康德理论的准备应侧重于理解性层面,知识性的预先要求有,但也没那么多。康德哲学是现代最标准的哲学,如今在英语国家的研究也很热,他把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科学、对哲学、对自然、对道德、法权、政治、艺术包括宗教现代应有的观点和态度讲得非常清楚、八面玲珑。所以现代性要论证自己,最典范的就是康德哲学。而要超越现代想问题,那只有试着超越康德,要破坏他体系那种微妙而脆弱的平衡。那就要看后面的哲学,比方谢林黑格尔是怎么突破康德费希特的。不过专门研究康德也有两种做法:一个是以康德为底基研究康德,另一个是底基比康德更厚,有谢林、黑格尔和海德格尔。你的课题是康德,但问题意识和视野超出康德。这是不一样的。

Q4、在阅读外文文献中,您认为同学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关键词经典原意;重视中译本的价值

最重要的是准确理解经典的原意。

书是有“眼”的,即最重要的部分。这必须自己去读才知道,别人没法告诉我们。读这些部分,英文和中文没有太大差别,这只是内容上的区别。差别主要在于翻译文本的表述,对原文理解是否准确。这需要我们对一本书的中文、英文译本以及一些研究有初步估计。例如现在纯批有很多中文译本,我们要了解各个译本的长处与短处。在只能读译本的情况下,多收集译本,尽量把所有译本都收齐,最吃紧的地方对照着看。这样,首先能确定对词句的理解,之后再确定意思。

同时,我们还必须尊重有研究的中文译者,不能完全无视中文的西方哲学研究的积累。如果大家都不看译本,那译本就失去了意义。而且非常重要的是,我们要用中文去解释西方哲学。现在有些别出心裁的解释,例如将康德的先验哲学译成“超越论”,实际上是最早看了现象学界的译法,而没有读德国古典哲学学界的译本,所以整个的理解都是错的,搞不懂康德苦心区别“先验”与“超验”的用意。在这种情况下,读中文译本就非常重要了。再比如说《精神现象学》,中文译本中的“精神”就比英文译本中的“mind”译得更准确。这个“Geist”精神,和基督教讲的圣灵是有关系的。如果一上来就蔑视中文的积累,又读不了德文版,读英文版就会被“带到沟里”。

跨专业视野

Q5、西哲方向的同学应怎样对待其他方向的课程学习?

关键词科学哲学与逻辑学;国学

1、科学哲学与逻辑学

西哲方向的同学同样要重视学习科学和逻辑学,但态度和科学哲学与逻辑学专业的同学态度是不一样的。一方面,从哲学出发,我们便能看出,科学实际上是从哲学“化出来”的,所有这些都是有一定哲学前提的。数理逻辑、符号逻辑的确是要学一些的,帮助我们理解分析哲学的方法。但是不要被它迷惑。哲学不等于形式化,形式化也不等于符号逻辑式的形式化。另一方面,要学科学史,学科学史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定意义上,比深入、专业地学习某门科学更加可行和重要。

2、国学

中国哲学学习要重视次第。要有一定的文史基础,但是不要最后成为文史研究。你的重心是中国哲学史材料。我举个例子,著名经学家蒙文通先生,他的老师是大经学家廖平先生,和康有为齐名。他在廖先生那里学,先学《说文解字》,特别喜欢,准备长期学,后来被廖平一顿骂,说这玩意儿学这么长时间干嘛,读三个月可以了,只是用来读经的,否则你就成了小学家了,专门就研究文字学了,就一辈子弄这个了。这就叫次第。不能不学,但你不能一头就扎到这里面去了。就好比吃一顿大餐,前菜就给你吃饱了,正餐还没上来。

中国哲学目前学科内最重要的毋庸置疑是宋明理学,要有一定的四书背景。这对现在同学们来说是有些困难的,因为学中国哲学的方法和学西学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中国哲学不是从逻辑入手的,它是从自己的体证尤其是功夫入手的。这个特别重要,有些人学不进去就是因为他不知道宋明理学讲道理的出发点是身心功夫。中国哲学先单独学,作为系列学,它的学习方法和西哲不一样,但是对于中哲的道理的解释绕不开西哲,这是两回事。你除了自己按传统的方式学习、做功(身心功夫),比如静坐之外,要讲自己领悟的东西讲出来需要西哲的话语,需要完备的系统的论证。学中国哲学必须要有国学的材料,传统的、中国哲学自己的“学”的方式(就是《大学》里学的方式: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这个方式又要和西方的“学”(论证讲道理)要结合起来。这三种结合,比单独学西方哲学还要难。

要注意的是,“中西比较”是要警惕的。中学就中学的方法,西学就西学的方法,这两边都熟了自然就贯通了起来。一开始就学中西比较肯定学歪了,啥都学不好,学中学的时候想到西学,学西学的时候想到中学,那就全乱了。你学中学的时候就当世界上没有西学,你学西学的时候就当世界上没有中学。青年寄语

Q6、您对同学们还有什么寄语或期望吗?

关键词认识自己,沉心静气

在哲学专业中,最后出路有三种人:不搞哲学的人,貌似搞哲学的人,和真正搞哲学的人。对大一同学来说最重要的是明白要做什么,真正喜欢什么,如果你现在不做这个事情,老了以后是不是特别后悔。如果老了不是很后悔,其它事情没做才比较后悔,那就尽早做那件事情,不要浪费时间了。还有一种人,不是特别喜欢哲学的,但也没有其它东西喜欢的,我估计大多数同学是这样的,这也可以。比起学其它科学还不如学哲学,因为哲学有很开阔的东西。你被动地学了很多思维方式,赋予了你更多的灵活性,处理事情对待人物有更多不同的方式。这个是其它专业难以培养的,也是是真正受用的。对于真正要学哲学的同学来说,一定要有耐心。虽然每个时代都对学哲学不太有利,但这个时代尤其不利,因为这个时代是在以学术的名义挤压哲学。就是我刚刚讲的,貌似学哲学的人会把哲学挤到边缘上去。只有沉下心来,期于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