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临近,又到双十一
空气中弥漫着单身的快活气息
在“脱单告急”的今天
一人份的生活似乎总有遗憾
“你为什么单身?”
问题穿梭百年
四位哲学家用他们的光棍物语
记载不一样的“单身汉”心声
随附:旦旦哲学单身办主任张寅的评注
运思书斋独身似神仙
笛卡尔生来羸弱多病,由于他必须照顾身体,所以上学时也可以睡懒觉,日上三竿才起床。这后来成为他的起居习惯,多数长篇作品都是在床上写成。而谁要是像笛卡尔那样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床上度过,他就会有一天产生怀疑,我们周围的世界是否都是现实的,或者只是一场完美的梦幻。这或许是笛卡尔怀疑一切的契机之一。
笛卡尔自称“假面后的演员”,离群索居,不愿意别人认出他来。在荷兰生活近20年,他没有和任何人有过联系,主要是依靠大量的科学信件往来。笛卡尔认为,“人也完全可以过孤独退隐的生活,就像在遥远的沙漠中一样。”这些信件中,就有一位叫伊丽莎白的普鲁士公主。
在1642年拜读了《第一哲学沉思集》后,聪明好学的伊丽莎白公主经朋友介绍结识了笛卡尔,在之后长达7年多的时间里来往书信60多封。得到有才华的妙龄公主赏识,笛卡尔也乐意之至。他们集中探讨了作为灵魂和身体的统一体的人以及激情问题。笛卡尔还专门写作《论灵魂的激情》,希望帮长期流亡导致抑郁的伊丽莎白公主渡过难关。然而,在他们来往的书信里,永远都只在谈论哲学与科学的问题,根本没有半句甜言蜜语。直到笛卡尔去世,两人都没能修成正果。
笛卡尔年轻时,怀疑他的女朋友存不存在;后来他想明白了,他爱上了哲学。
精打细算踌躇终错过
所有单身汉都是未结婚的男子。康德是个单身汉。
德国人传统生活理想是:买一栋房,种几棵树,养一只狗,结一次婚,生一堆孩子。康德一辈子只办到了一点:63岁的时候,他买了一栋楼。
不过,康德曾经还是想娶一位温柔漂亮的寡妇为妻,但他计算了自己的收入和开销以后,便把这个决定一天天地往后拖,最后另一个人捷足先登,康德坐失良机。后来康德又着实喜欢过一个威斯特伐利亚姑娘,待到康德准备造访时,她已经远走高飞了。康德也曾考虑过对一个柯尼斯堡女士的爱情,但后来却失去了热情。据统计,康德和女子的通信只占他一生通信的2.17%。
康德晚年曾感叹,“当我需要女人的时候,我却无力供养她,而当我能够供养她的时候,她已经不能使我感到对她的需要了。”
这位独身老人认定,独身生活有许多好处,他能使男人更长时间保持年轻的外貌,他甚至认为,独身的人比结婚的人更加长寿。
两情相悦无聊还无谓
怪人叔本华,炫酷的发型暗示了他愤世的性格。
在人生这个“摆钟”上,叔本华始终在“痛苦”和“无聊”中晃晃悠悠。爱情可以让他解脱吗?当然不。
“在每一个两情相悦的例子里,无论男女双方彼此的赞赏和钦佩显得多么客观和带有如何崇高的意味,其唯一的目标只是生产一个具有特定本质的个体而已。”叔本华如是说。恋爱中的人是盲目的,是因为他们被“种族意志”所驱使,而失去了理性的个人意志。当两个人在一起后,种族意志得到了满足,才会恢复了理智。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觉得奇怪:“当初我为什么会看上这个人?”
对于叔本华来说,结果可能就是如此了——一个人独处会不快乐,但多一个人也不会快乐;就像我们挤在一起取暖,太接近了不舒服,分开了又嫌冷。
因此,叔本华或许不太懂什么叫“相信爱情”。
他唯一信赖的,或许是那条名叫“世界灵魂”的卷毛犬。
爱情无多坎坷说孤独
尼采的热恋在1882年的初春,然而,这段爱情只有五个月。
故事那年,尼采结识了一位来自芬兰(一说荷兰)的姑娘,露·莎乐美,并且热烈地爱上了她。俩人第一次见面时,尼采问,“我们俩是从哪里一起掉落到这地球上的?”他向莎乐美倾诉衷肠,把她看成是唯一值得信赖的人,因为这个聪慧的女子竟然愿意去读他写的那些奇怪的书,并且还能与他进行势均力敌的交流——这一切让这位孤独的哲学家欣喜若狂。但是,他又没有胆量主动地亲自求婚,而是把一位朋友推上前去做媒。让尼采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这位朋友恰恰也爱上了莎乐美。此后不久,尼采得知她接受了另一位男人——一位并不是哲学家的男人的求婚。
尼采给爱情下了定义,他认为这是唯一值得哲学家来下的定义。“爱情之法就是战争,基础就是两性之间不共戴天的仇恨。”他感叹,“唉,那只是一对灵魂的贫乏罢了!……你们的结婚终结了许多短促的疯狂,而代以一个长期的愚蠢。”
但这世上还有一种爱的延续,“在延续中,两个人的渴求指向另一种新渴求,指向共同的更高的目标,即位于他们上空的理想。可是,谁熟悉这种爱情呢?谁经历过这种爱情呢?它的正确名字叫友情。”
这位唯一的心造的朋友,正是查拉图斯特拉。
特别鸣谢:绘画创作者沈周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