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图书推介首页  图书资料  图书推介

佘碧平:《心智的秘密——论心智的来源、结构与功能》

时间:2020-03-25



书本信息


作者:佘碧平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9月

开 本:16开

纸张:胶版纸包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08157293



作者简介


佘碧平,比利时鲁汶大学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外国哲学、现象学、法国哲学。主要作品有:《梅洛——庞蒂历史现象学研究》《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等。



目录

总序//001

内容概要//001

绪论//001

一、研究对象//001

二、研究方法//008

三、本书的内容与架构//014

第一部分 心智的来源//021

第一章 心智的来源//023

第一节 协同演化//024

一、生存演化//031

二、生理演化//034

三、规范演化//038

四、协同、交流与共感//041

第二节 现代人心智的特点//046

一、想象力的开放性//049

二、超越化的象征世界//058

三、规范的超越化//064

四、创造性//072

第三节 自我意识//076

一、自我意识的出现//077

二、自我意识的三重性//087

三、自我认同//090

第二章 心智与存在//095

第一节 共感场//095

一、存在的意义是在共感场中显现出来的//097

二、显现亦是象征化//101

三、思想博弈与规范化//104

第二节 “第三者”意识:内在的与超越的召唤//110

第三节 共感形而上学//116

一、亚里士多德的经典形而上学//117

二、笛卡尔的形而上学//118

三、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119

四、共感场论//122

五、交流逻辑//128

第二部分 心智的结构//135

第三章 感受//135

第一节 欲望与情绪//141

一、自我实现与社会承认//144

二、欲望与权力//147

第二节 共情//149

一、真实感//156

二、美感//160

三、道德感//165

四、神圣感//170

第三节 直觉//174

一、心态//177

1、感知//178

2、意义//180

3、方向//180

二、行为//182

1、处世//183

2、为人//186

三、习性、制度与文明//189

第四节 想象力//190

一、两种想象方式//192

二、想象与时空感//198

第五节 感受的逻辑//202

一、感受的形式与规范//205

二、感受的过程//210

1、自由联想//210

2、概念结构化//211

3、连贯的变形//213

4、风格//214

第四章 理性//217

第一节 理性的内涵//217

第二节 推理理性的崛起与发展//224

一、理性的突破//225

二、近代理性观//228

1.古典理性//228

2.协商理性//230

三、从近代理性观到可理解性//231

第三节 推理理性及其有限性//234

第五章 见识//239

第一节 感受与理性的联动性//241

第二节 见识:协同的智慧//247

第三节 思想系统//251

第三部分 心智的功能//257

第六章 表达//259

第一节 交流场//259

第二节 表达的协同性//262

一、三种表达方式//263

二、表达的协同性//267

第三节 表达行为//272

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智世界:对《罪与罚》的解读//274

二、笛卡尔的思想结构:对《谈谈方法》的解读//276

第四节 表达的隐喻性与创造性//278

一、自身与他者的隐喻指涉//279

二、表达的创造性//281

三、表达空间的生成变化//284

第七章 决策//288

第一节 决策的基本要素//290

一、形势//291

二、意图//293

三、计划//294

四、决心//299

第二节 反常//301

一、反常只是另一种心智生活方式//302

二、正常化的权力机制及其再生产//306

第三节自由//310

一、“必需”//313

二、妥协//315

三、三种自由//318

四、人性//320

第八章 心智培养//323

第一节 心智培养与制度建设//324

第二节 公正与制度创新:体验、成本与效率//328

第三节 全球意识//331

结论 人的心智是一件未完成的作品//336

参考文献//340



内容概要

本书探讨的是人类心智的来源、结构与功能。在第一部分中,我们把人的心智活动放回到生活世界之中,也即它所处的背景中。这一背景就是人与周遭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与意义的交换活动,而人的心智活动就是对这一交换活动的自反性的感受与意识,其中就存在着自生的调控机制。从心智的来源上看,人的心智是人的生理演化、规范演化与社会演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说,从最简单的单细胞体生命一直到人类,任何生物都对自身与周遭交换物质、能量、信息的活动有着自反性感知,只不过,人类在这一方面的感知兼有超越性、创造性、象征化和规范化等特点。

作为人与周遭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与意义的交换行为的自反性意识,其实也是人在周遭世界中“为人处事”的存在方式与共感方式。可以说,人与周遭世界的意义就是在这一共感场中显现出来,并得以象征化与规范化。对此,传统形而上学(包括亚里士多德的经典形而上学、笛卡尔的形而上学与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中都存在“盲点”。为此,本书提出一种“共感形而上学”,它包括共感场论与交流逻辑。即,作为人在周遭世界中的存在方式,人的心智活动不仅是对人与周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与意义的交换活动的自反性意识,更是人与周遭之间的共生、协同、共感、交流与博弈活动,遵循一定的形式与规范,如感受直观逻辑、理性推理逻辑与辩证思考方式等。

随后,我们对人的心智活动的这一机制进行结构分析与功能分析。在本书的第二部分“心智的结构”中,我们将具体描述与分析人类的心智结构,认为它是“三重加工系统”,包括感受直观、理性推理与见识等三部分,而且,这三部分是联动的。人的感受直觉是人的心智运作的基础,它汇聚了所有认知信息,而人的推理理性则是有限的,无法脱离人的感受直觉,否则就失去了信息来源。从个人与群体的知识体系来看,最基本的是对自身与世界的理解与感受,涉及形而上学、宇宙论与人学等方面的问题。而为了向他人证明自己对自身与世界的理解与感受的可靠性,需要形式化的演绎推理与证明,以求证实。可以说,任何以推理理性为主导的科学理论其实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背景,即有自己的形而上学、自然哲学与社会哲学。

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集中探讨心智的用法与功能,即心智的表达与决策。因为人的心智活动展现的不仅是共感场,还是交流场与博弈场。人的表达是完整的,兼有感受直观、理性推理与辩证思考等不同向度。在交流活动中,人的表达还会发生“连贯性的变形”,其中会绽现出人的隐喻、机智、幽默与反讽。这些都是人的表达的创造性之处。

人的决策亦是人的心智的表达与用法之一。不过,人不是随心所欲地作出决策,而是根据自身所处的形势,深入了解各方的意图、习性以及各方之间的关系,然后创造一些条件,增进或改变己方与各方的关系态势,让它朝着有利于己方的方向转化,最终达成己方的目的。由此可见,尽管人有创造性,可以努力改变自身的命运,但是,人的自由亦有受限的一面,即人的自由创造需要“时机”,即己方与各方的关系态势转化到最有利于己方的状态,否则,人亦“回天乏术”。同样,人性亦是如此。人类只能在生存活动中最大程度地彰显人性,而无法完全实现人性。换言之,人性与人的心智一样,都是一件尚未完成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