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学生风采首页  学生园地  学生风采

S计划丨奖学金获得者采访(第二期 研究生篇)

时间:2018-10-29

图片


深入了解了哲院几位S级本科生

本期推送将带你听听研究生的声音

这群国奖得主中

有2018年世界哲学大会的报告人

连续5年获得国奖的记录保持者

有度过七年复旦生活的宗教学系“元老”

有深感脱发教训的公派博士生

还有一室、同心、双奖的学霸寝室”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群“S级”的研究生

听听他们的所思所感

图片

1

脱发给我教训


我是

图片

人在海外,信号有误,以真人为准

张新

2016级博士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向下滑动以浏览全文


对自己有怎样的治学要求?

 我自己很喜欢复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我想“博学”应该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要求自己有一个宏阔的视野,而不是仅仅停留于自己所专注的“狭小”的专业领域,这种宏阔的视野对于学术研究而言大有裨益;二是要求自己在所专注的“小问题”上应该有着丰富的积累,做到专业领域内的“博学”,我们哲院的老师就经常要求我们做到这一点。


 而“笃志”是要求自己能够有着坚定的意志与信念,既能够在学术研究中遇到困难时不退缩,又能够抗拒外界的一些诱惑从而不忘初心。我认为我们校训的后一句话是要求自己有着发自内心的问题意识与时代关注,从而在学术研究中通过阅读经典哲学著作探寻圣哲先贤所提供给我们的充满智慧的回答;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修正自身的一些“傲慢与偏见”,另一方面也会更加确信自己对所专注的问题的思考,从而承担起自身的时代责任



国外交流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我很珍惜在杜克大学哲学系进行学习与交流的机会;需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我想首先应该感谢我的导师白彤东老师的推荐与指导。一段海外交流经历不管是对于学术研究还是“重新认识自己”都有重要的催发作用。在这里学习一段时间后,感受最深的有三点。


 一是在学术研究的方法与视野上,这边更加强调跨学科的研究与融通,不仅哲学研究中注重借鉴异质性的哲学资源,比如在德性伦理学的研究中大量借鉴中国哲学的相关思想;而且大量借鉴道德心理学、人类学、神经科学、生物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来与古典哲学著作进行“对话”与“比较”。为此,杜克大学哲学系专门成立了比较哲学研究中心。我想这是值得关注与学习的。二是在经典文本的研究与解读上,既强调对文本的细密解读,又不忽视当下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这边研究中国哲学或者比较哲学的教授对中国哲学文本的熟练掌握与细密化的解读实在让人敬佩,而且在写论文的过程中能够直接关注与回应当下学术界对该文本的最新研究成果。三是研究生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极高,大家往往能够对某一问题产生集中而热烈的讨论。这一方面是因为研究生课前必须完成相关文本与论文的阅读,且必须写出具有针对性的评论,另一方面是因为任课老师的ppt正是根据我们研究生所写的评论来设计与安排的。以上是我现在感触最深的三点,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会有更多的收获。



在“脱发”方面有怎样的教训?

 对我来说的教训对其他人来说很可能就会转化为有益的经验。脱发的原因很多,虽然命定的因素(比如基因)无法左右,但还是可以在我们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上作出改变。焦虑与压力也许无法避免,但可以得到有效的释放。


 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通过规律的运动得以释放,我个人比较倾向的是长跑,当跑上一段距离后,真的能感觉到压力似乎从身体里面流淌了出来,浑身轻松。而且,有一项规律的运动非但不浪费时间,反而会提高读书、写作等方面的效率。另外,完美情结可以有,但千万不能因为追求完美而迟迟不付诸行动,这样会加重内心的焦虑感,无形中给自己增大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合理安排时间,暗示并促使自己提前将作业、论文等硬性任务解决掉,这也许才是达到完美的最佳方法。完美不是罪,但千万不能因为追求完美害了头发!


2


立人先立己


我是

图片


黄子洵

2017级博士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向下滑动以浏览全文


对自己有怎样的治学要求?

 换作之前,我可能会从读书、写文章等角度来思考这一问题。而现在,我鼓励自己从更宏阔的格局来理解治学的意义。如果有什么可以为求学之路提供不竭动力,那便是认识我自己、理解我的生命、我所在的世界以及我存在的意义。虽一直“志于道”,难免还会陷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固陋之中,在天人交战的撕扯感中备受煎熬。最困难的批判是对形气之私的批判。一己之私伴随着自我意识的终始,树立起己与人、己与物的对立。如果我对此缺乏反思,将难以瓦解有限的小知、难以融入经典的精神世界,无法从对义理的体贴中获得生命内在的更新力。这样的“治学”仅仅是远离生命的纸面之学,不能立己,谈何立人?希望自己能在日后的求学生涯中,更多地反躬内省,以义理润养我心,敬畏真理。而真理必使我们得自由。


国学对你来说是怎样的存在?

 虽然我现阶段的治学方向是中国哲学,但我并不是一个国粹主义者。我常提醒自己勿陷入民族主义的立场之中。孔、孟、老、庄等哲人都言说了难以测透的智慧,需要我用一生来体会。他们并不是我的研究对象,而是同行于求索真理途中的先辈。他们以自身的生命样态与存在方式为我树立了典范,让我在庸碌喧嚣的日常世界中尝试着活出别样的生活方式。无论是知还是行的层面,我深知自己和这些伟大人物的巨大差距。这为我不断反思自己,举直错诸枉提供了动力。我崇敬他们,但不会完全拜服在某一个哲人跟前,以致于丧失了反思性和批判力。在他们之上,还有那真正令人敬畏和渴慕的道。我更倾向于将国学经典中的义理与整个人类文明史的根本问题、人类存在的根本困境接续起来。更广阔的眼界、更宏大的治学格局是我理解古人的智慧及其现实意义的前提。


如何平衡学术和各类活动的时间?

 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在进行取舍时应本末之序。我平时很少有娱乐的时间,这样能省下时间来读书、思考和备课。在面对各种各样的学术活动时,也应有所取舍。独处治学是本。独处时,我尝试着深入自己内心,厘清种种困惑。我常提醒自己,一颗躁动不安的心无法真正进入经典的精神世界。治学须静心沉潜、深积厚养,非朝夕之功。一路上往往是孤独的,没有鲜花和掌声,需要定力、勇毅和甘坐冷板凳的决心。


 相比之下,会议论坛只是展示治学心得体会的地方,而不是让我深入致思、沉潜求道的地方。我会选择一些学术会议、论坛来参加,为的是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学会在短时间内组织观点,以清晰有序的语言将文章的基本思路介绍给别人。但不会将此作为我治学的重点。


 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守护大学之道。这不是件容易的事。能够把义理想明白是一回事,将它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给别人听,于人心有戚戚焉,则是另一回事,需要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中历练,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之所以每周都会花时间备课、讲课,不仅仅是出于提升教学经验的需要,更重要之处在于我本身热爱它。教学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我很享受这一过程。我能从孩子和老年学员的好学劲头中看到他们对美善的渴望,感受到求道是人存在的基本维度,我从中深受鼓舞。



3

本硕国奖大满贯


我是

图片


胡文静

2016级硕士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向下滑动以浏览全文


对自己有怎样的治学要求?

 “治学”二字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严谨且崇高的词汇,我对自己“学习”方面的要求有两点:一是吃透课堂,二是问题意识。对于哲学专业的学习而言,我认为良师引路极其重要,尤其是我本科进入哲学专业学习之初基础十分薄弱,面对浩如烟海的一二手文献,先跟随老师将课堂上经过凝练的知识点理解、吃透,就成了一件力所能及且效率较高的事情;随着基础的巩固及学习的深入,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则更加凸显,复旦哲院学生在选课上一向拥有极高的自由度,始终围绕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意识对各种不同的新领域进行消化、吸收,可以帮助我们在不同学科的交叉、不同观点的碰撞中有一个立足点而不至于迷失。



对于助管助教工作有何感触?

 我认为助管助教工作是专业学习与社会实习之间一个非常好的“缓冲地带”,尤其适合于专业能力较强且有意愿逐渐接触社会的同学们。对于助教工作而言,我曾经连续三个学期担任本科生《哲学导论》课程助教,配合导师组织好100多位来自不同年级、甚至不同国家的同学们一整学期的讨论课,妥善回答好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们各种各样的哲学问题,对我而言既是挑战,又是一个鞭策我不断学习的过程;助管工作相对于助教而言更偏事务性,并且会有老师们进行带岗指导,某些事项在操作上看似简单,却是一个锻炼待人接物、沟通表达、文稿编写、安排统筹等工作“软技能”的绝佳机会,能够游刃有余地完成校内助管工作,对于未来走入社会进行不同行业的实习而言,也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开端。



下一步选择怎样的突破?

 鉴于暂时没有读博的打算,因此硕士阶段收尾,其实也意味着前后延续近20年的整段校园时光步入尾声,意味着人生新阶段即将开启:)


下一步是走入社会并选择一份职业,关于这个问题,我愿意遵循多年来哲学专业教会我的两点准则:一是好奇心,绝大多数选择了非自由职业的人,不得不进入一段时间内从事固定一份工作的状态,但保持鲜活的好奇心可以帮助我们拓展自身的边界;二是实践原则,坚信每天在做的事情能为众多人的生活带来一些积极的改变,能帮助我们建构起对自己所选择职业的价值感与幸福感。


 基于以上这两点准则,也基于过去几年里我在课余时间进行的多个行业的实习体验,我选择进入互联网行业,以此作为走出校园后的职业起点,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团队一起为先进的技术方案赋予更多创造性的产品呈现形式。


4

宗教学系“元老”


我是

图片


杨文怡

2016级硕士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向下滑动以浏览全文


对自己有怎样的治学要求?

 不算要求吧。人想清楚这点很重要:永远不要意图以学术去取悦谁。什么“算”学术,什么“不算”,也许由某些潜在的游戏规则所决定,但是,小到观点、打磨论证本身,大到选题和方法,都不要期望以之取悦别人。要依本性来吧,是学术本身取悦了我自己,这点就很棒。


大学中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虽然不想那么矫情,但是讲真,是在复旦遇到了生命中最珍贵的人(复数的!)。现在回想本科毕业时那句歌词“我在复旦遇见了一生一次的爱/你的存在填满了我无用的回忆/也让我读懂了自由的意义”,真的特别有感触。这个“爱”其实内涵很深刻的。对这些珍贵的人,我有很多愧疚,因为没有很好地回应他们,而这本身是比任何事都重要的。


 必须要提的是我的导师朱晓红老师。特别关心我,总惦记着我的事情,很像妈妈(鼻酸)。朱老师是个特别有个性的人(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我骨子里就玩世不恭”…),看问题很敏锐,但是待人却没有一丝的刻薄,特别朴实善良。本科时候做宗教学的田野,她跟我讲,“同情”这点特别重要——不是要人感同身受,更不是放弃科研的客观性和批判性,而是勿忘他者的生存处境。人要卸下防备和攻击的姿态啊。朱老师还常说,做学术要不卑不亢,敢于坚守自己所思所写。写文章选题目,要么有所创见,要么就一定要有趣。



“宅”和“马拉松爱好者”会是矛盾吗?

 这两件事也不矛盾。“宅”只能说明你兴趣爱好当中的绝大部分都更适于在自己的洞里完成,而跑马是那个让人勉为其难要出下洞的例外…而且,宅对我来说是保存体力和脑力的基本方式,跑马也仅是在精力较充足的时候想要比赛就去比了。我是一个特别不能一心二用的人。要么专注干一件事,要么不干,我不会平均使力。我无法做到有规律地同时投入学习和训练。所以单就哪一方面来说,我都不是一个用功型选手。事实上,我明显是一个有极端“临时抱佛脚病”的人,不管是学习还是体育比赛,运气好的话就出成绩了,所以策略可能对我来说是更重要的东西。研究生阶段我花在运动上的时间真的屈指可数了,室友可以证明我大部分时间都不出洞= =,运动量长期限于每日洗澡。这点还是不要学我。比较任性。

5

一室,同心,双奖之


我是

图片


高垚

2017级硕士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向下滑动以浏览全文


对自己有怎样的治学要求?

 踏实认真,顺其自然。我觉得学习首先要踏实认真,不能贪多贪快,不求甚解,还是要静下心来,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认真的去阅读、去思考、去写作。只有把基础打扎实了,才能有更进一步的研究,才能真正有所得、有所成。不过比起设定一个目标,然后拼劲全力去实现它,我可能更习惯于给自己一个方向,然后沿着这个方向,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下去,把当下的每一件事情做到自己的极致,至于最后的结果,则是水到渠成,哪怕不尽如人意,也不必感到遗憾。所以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踏踏实实读书,认认真真做事,不断进步,不负时光、不负自己。 


对你有很大影响的一位哲人?

 大概是老子吧。我还没有真正接触哲学的时候,就阅读过他的作品,那些文字间流溢出的悠然惬意的状态是我所欣赏和向往的。其中展现出的哲人的智慧和人文的情怀,即使尚不了解它的深刻内涵,也会被它溢出的气度所感染。那种博大的胸襟和超脱的气度,是我远不能及的,也是我所心向往之的。这在某种意义上对我来说算是一种启蒙,最初懵懵懂懂的理解,是我之后一直努力想要达到的高度。对生活中的得失悲欢不强求,就不会因外界的事物丧失自己的本性,就能够在一种平和、宽容的心态中自然地成长,这样反而会有更为灵动的生机,让人感觉一切都是充满希望的。


宿舍对你来说是怎样的存在?

 宿舍对我来说是一个能让身心都得到舒缓的地方。在宿舍你可以安安静静地一个人休息一下,平缓情绪、放慢脚步,从忙碌的生活中暂时逃离出来,调整自己,这样才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去迎接之后的生活。而且忙碌的生活很容易让人变得浮躁,特别是事情很多的时候,可能就会被任务推着走,慢慢迷失自己,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结果反而什么事都做不好,这种状态是很危险的。所以我觉得需要留出时间来放空自己,让自己沉淀下来。而宿舍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安静的空间让我可以静下心来去好好梳理自我,反思自我,对一段时间的生活做个总结,至少要知道自己做了什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把握好让自己舒适安然的度。

6

一室,同心,双奖之


我是

图片


吴一鸣

2017级硕士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向下滑动以浏览全文


对自己有怎样的治学要求?

 最大的要求应该是保持谦逊。认识到了自己的无知,才有动力去追求知识。在此过程中我很感激自己的老师以及身边的同学们,他们给了我很多的帮助与指导、灵光与火花、陪伴与信心。其他的要求还有保持积极心态,多思考等等。有时候我也反思自己到底在实践中有没有达到这些要求,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它们一直指导着求学的道路。


社会实践中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感触最深的是世界越大,自己越小。换个积极点的说法,就是发现生活与发展的空间比自己原先认识的要大很多。先且不论在实践中收获的实打实的成长,我想强调的是可能性的上限的提高,这意味着先前定义的完美其实并不一定是完美。就像一个在海滩捡贝壳的小孩,走一公里捡到一只最漂亮的贝壳,等他走到两公里的时候,可能他就会改变自己的想法与审美。


 这个道理诚然很简单,然而带来的真切体验实在很有冲击力。这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情,甚至在情绪上完全能够冲散“我居然连这个都不知道”的沮丧,因为在此时此刻占据你的是新事物带来的欢愉欣喜,和一种想要继续探索新领域的好奇。在我自己浅短的生命体验中,好奇心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无论是一种安静得近乎惰性的好奇,还是一种热切的发散的好奇,都时时让人克服自身的纠结、摇摆等等踌躇的状态,并且带来新的活力、动力,甚至让人心怀感激。



宿舍对你来说是怎样的存在?

 是温暖的窝,异乡的家,甚至有一种依恋的感觉。


 一方面是对一个固定居所的依恋。它是属于自己的确定的绿洲。从高中时代起,我就身处家乡之外,并且在未来的规划中,依然可能延续这种状态。虽然在幸福的日常生活中,我极少有乡愁可言,但是提起这个话题,我便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其他漫游者所展现的精神生活——“谁这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这便是渴望:随波逐流 在时间里居无定所”……对我而言,一方面是远方的召唤,一方面是回归的渴望。而这一精神状态居然在现实中的一方小小天地中迷离落地,重新回到了躯壳中。妙哉!


 另一方面是与人的相处。我喜爱热闹,喜欢与可爱的人接触。一些快乐的瞬间,一些精神的感染力,一些笑脸,一些善意,种种都是宝贵的体验与回忆。朋友们给我带来快乐,我希望自己亦如是。从友谊中收获的人与人之间真正的联结,以及相异的灵魂相遇相处的时刻,都值得永久珍藏存留。

图片

感谢本硕博所有奖学金得主的真诚分享

所谓的S级,不仅仅是一个评分

更是一个激励自己向前的目标

是时刻铭记的新要求、新动力

活出自己的S级人生

愿我们每个人

都是一团永不熄灭的火


等等

别走还有彩蛋

转发这只曾鑫坤!开启元气每一天!

转发这只大锦鲤!国奖原来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