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老生发言代表隋艺菲同学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哲学学院15级本科生隋艺菲。今天,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希望能和大家真诚地分享我在哲院三年来的所思所感,聊一聊哲学于我而言的意义。
初入复旦哲院,相信同学们或早或晚都会遭遇这样一个场景——当你和亲朋好友聊起大学专业,说到“我的专业是哲学”时,一声声“哇哦”之后紧随起来的就是两个灵魂般的拷问——“哲学学什么呀?”“那你以后想做什么呢?”曾有同学戏称,自从加入哲院,这两个问题怕是要与“婚配否”旗鼓相当,纠缠一生。
问题意识
哲学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在我大一入学时,这些问题也曾让我不得其解。不过,我逐渐开始发现,对这些问题的反复思考,本身就标志着我们拥有了哲学必修的第一个能力——问题意识。
何为问题意识?很多同学可能会第一时间联想到哲学的几大经典问题,比如我是谁?我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但除此以外,还有无数探寻世界本源、审视社会变革、追问人生价值的问题意识,闪烁在浩瀚的哲学史长河中——当古希腊一位名叫泰勒斯的智者仰望星空、追问万物本源时;当笛卡尔反复追问“真正的知识是什么”从而确立其普遍怀疑的根基时;当康德深沉追问“我可以知道什么?”从而让世界从独断迷梦中惊醒时,问题意识,始终都是他们思入当下时代的契机和原点。对于我们来说,同样如此。
而且,当下这个极具变化的现实世界,早已为我们提供了多样的思考材料。无论是对自身的变化还是对身边事物的考察,无论是对热点问题的追踪还是对世界局势的探讨,哲学始终为我们留下了独立思考、大胆发问的空间。而历史上群星闪耀的哲学思想,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对话的场所,让相互矛盾且对立的观点在这里发出激荡的回响,让历时千年的哲学理论重新在当下焕发生机与活力。我认为,这是哲学最为令人迷恋的禀赋和性格,也是我本科三年来收获到的最为宝贵的财富。
哲学人的出路
接下来便要说说另一个灵魂拷问——“哲学的出路在哪里?”
这个问题可以说在折磨人的程度上比起“哲学学什么”毫不逊色。就以我的家庭为例,我的母亲一度认为我学哲学就是用来气她的。有一次她和我感叹:以前和你吵架还能你来我往、争锋相对,现在吵着吵着还得停下来想想你到底在说啥,真累得慌。当然,这些都是玩笑话。哲学肯定不是用来吵架的,更要避免生活中无谓的哲学辩论,那学哲学的出路在哪里?
这里,我想首先来说说我们班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这个五十多人的小班中,有同学在学术中安放自己对生活的批判思考,有同学在诗歌创造中激发自己的生活热情,有同学在音乐中释放自己的创作活力,也有同学在四大咨询公司证明着自己不逊于理科生的逻辑能力,更有同学在学生工作和支教实践中,阐释着自己作为哲院人的责任和担当。
哲学的出路在哪里?我实在回答不上来,因为有太多可能了。海德格尔曾提到一种“常人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我们先行为自己描绘出什么是可能而且容许去冒险尝试的东西,并排挤着任何挤上前来的例外。而在我看来,哲学最重要的出路,就在于让我们打破这种状态,寻找自己无限的潜力和可能性。哲学所提供于我们的,是拒绝人云亦云的独立思考,是对现行标准答案的大胆质疑,更是审视当下自我、批判现实生活的思考空间。
本科三年的实践让我有信心说,哲学从来不是替我们寻找出路的工具,而是始终在引导我们真诚面对自己、连接自我和世界的明灯。
最后,感谢在我的大学四年中,能有哲学相伴。也希望能与在座的所有同学共勉,在这条漫漫求索的哲学路上,不负韶华,学有所成,永葆生活的热情与思考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