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复旦大学人才工程(二期)队员,他是博士生讲师团讲师、副团长,他是哲学学院17级硕士生班辅导员、支部书记,他是哲学学院研究生团学联指导老师。
一路走来,在众多经历背后,真实的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田博毅
一、“多方向”的锻炼与成长
辅导员、博讲团讲师、研委会委员、青年智库青年研究员、中国校园戏剧之星、毕业生之星、国奖学霸……田博毅如此丰富的经历令所有人赞叹:他究竟是如何身兼数职而做好每一件事的呢?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22岁的他获得了“中国校园戏剧之星”的称号,但殊不知他从七八岁就开始接受了艺术教育的启蒙,从朗诵班开始,一路锻炼实践,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经历了许多艰辛挫折,也是因为话剧艺术与复旦结缘。
田博毅在《哥本哈根》中饰演“海森堡”
他坦言,业余演员想要塑造出不“尬”、能引起共鸣的角色着实不易。大学里的几个角色让他下了很大功夫,他的首个角色是黑色幽默剧中的一位政府部长。“他们说我之后演什么都有第一个角色的影子”,他笑道。另一颇具挑战的尝试是出演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男主角,“很难入戏,整个角色和本人相差太大,那个时候想尽了各种办法帮助自己进入角色。”
田博毅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饰演“罗密欧”
最具挑战的是获得了中国校园戏剧最高奖的复旦剧社原创大学生参军题材话剧《天之骄子》。田博毅饰演的主角杨文广是一个从不理解父亲到勇担军人使命的军二代,在第二版剧本中不幸“牺牲”。同学们看到的往往是台上有着出色表演的田博毅,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和剧社的伙伴们为了这部作品付出的努力。在有限的场地演出宏大的场景,只能依靠舞蹈增强艺术感染力。然而,没有基础的他当晚病倒,医生诊断他为排练强度过大、呼吸不当导致急性肺气肿、鼓膜发炎、急性咽炎。
“特别痛苦,就要比赛了,嗓子说不出话,满脑子想的都是排练,不过一想到同学们看到这个作品后的样子,一切苦都是值得的。”为了梦想全力以赴的这两年,他有后怕,却没有后悔,“是复旦教会我怎样做好一件自己认为对的事,更何况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身后有那么多热爱艺术的同学们和我并肩战斗。”
这部投入主创人员大量心血的作品,从排练到展演花了两年有余,剧本更是改了再改,成为中国首部以航母为题材的话剧作品。
田博毅在话剧《天之骄子》中饰演“杨文广”
田博毅的生活是如此丰富而精彩,他是话剧舞台上全情投入的演员,是学院资料室里埋头钻研的“国奖”学生,是学工团队的工作狂人,也是活跃在竞技场上的体育达人。
众多经历之下,是“集中精力做好每一件事”的信念使他不断挑战新的领域,练就更多过硬本领。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看着眼前这位已经有6年党龄的“学生党员”,谁曾想他与党竟缘起于童年的趣事。“我的母亲说我小时听到雷锋同志他们的事迹后总会忍不住去模仿他们的做法,见到优秀的人就会主动对标看齐,母亲告诉我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党员,优秀、主动帮助别人那是我对党员的第一印象,那时候心中就想自己也要成为那样的人”。
1999年,少年先锋队入队仪式上的田博毅
从第一批入队、到第一批入团、再到第一批入党,孩提时代的想法被潜移默化地强化,“做先锋”成了他当时的目标和信念。然而,在复旦的这几年让他逐渐开始自我反省:学生干部极易沉溺于名誉的获得感,如果只注重提升个人能力,很容易就变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先锋”只是个称号,党员的担当体现在为群众做的实事,哪怕只是一件件小事,脱离了群众就等于架空了自己。
要为同学做实事,他和同学们一直在行动。为了优化本部的照明条件,他和复旦青年智库调研团队一起将邯郸校区的路灯一盏一盏检查过去,排摸了363个路灯点;为了让东区艺术教育馆的设施能全面升级,他和剧社的伙伴们全力以赴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他还组织支部同志制图、做方案,逐个排摸,提供了北区地下室升级利用方案等等。他说,这些都是小事,却正需要我们把细致做到极致,落到实处,为同学做事永远要冲在最前面。
北区路灯亮度情况分级图示
本科时形势与政策课做“三农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梳理”,研究生又带领团队走访基层做“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党建情况的调查”——中国的农民问题持续吸引着田博毅。深入基层的过程总不是一帆风顺的,从选定地点到开展调研,其间种种挫折不足为外人道。也正是深入基层的经历让田博毅认识到,农村的情况远非身处象牙塔的大学生能够想象的,连上门走访也满是学问。
“我们提一袋米、一桶油给走访的老表,能帮助解决点实际问题,驻村书记却让我们少带点。当时并不明白这是为什么?直到离开后,我看到别家村民会上门看我们带去了什么,还在说昨天村长带来的人才给了一桶油,是不是村长昧了东西,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的出于好意的行为竟然会给基层工作带来这么多的不便。”这段真实生动的《马向阳下乡记》让田博毅有了对中国农村的一些情况有了真实了解,也令他意识到做基层工作是多么的不易,他自己也觉得现在通过社会实践见到的只是中国极小的部分,想认识整个中国是什么样,路还很长远。
田博毅在江西省赣县区五云镇夏潭村党员家中(右三)
十九大以来,作为博讲团讲师,他更是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优势,面向部队、社区、学校等积极宣讲十九大精神20余场,希望以自己的学科知识帮助更多的老百姓学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让理论讲百姓话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尤其是面向青年讲,既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他说宣讲过程中收获最大的不是宣讲覆盖了多少人,而是自己发自内心懂得了“拜人民为师”的道理,在这方面他坦言需要进步的空间还极其巨大。
他说,能力与责任是相适应的,要立大志、做大事,不要想着自己将来会如何如何,干得实,将来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一路的实践告诉他一个道理,也正如总书记所说:这种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人生得出的理想与信仰,就会坚定不移。为同学服务、为人民服务,他一直在路上。
三、拒绝空想努力实干的“哲学人”
很多人不能理解,对中国问题兴趣颇深的田博毅为何选择了西马,他直言:“具体的学科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如何用哲学的眼光看待世界、改变世界。”大一时,他秉持着成绩是敲门砖的观念埋头考试,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只知道取得优异的成绩。脱离这个状态离不开哲学的帮助。
本科四年的哲学学习逐渐培养起了他的问题意识,并促使他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把目光更多的放在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如何切实的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上。在学术上,他受到导师张双利教授的启发,明白要在阅读学术思想著作的同时,思考怎样能切中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让问题的落实掷地有声。
田博毅带领支部同志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小南河村做社会实践(右二)
他说,“极少数的哲学家站在宏大背景下思考世界;而很多哲学系的学生都是哲学人,以基本的学术训练为基础,继之投入到各个社会领域之中。”
当然,努力实干的田博毅也曾遇到过迷茫的时刻。他感谢哲学,时刻提醒他为什么披星戴月——“不说为社会做多大的贡献,至少人要活得有意义。如果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的人多了,社会就危险了。”每个健康的人都会经历迷茫,自我治愈的能力才是走向健康的根本。大多数迷茫源于缺乏实践的勇气,所以要拒绝空想,勇敢踏出第一步。
2011年,入党宣誓仪式上的田博毅(右四)
回顾在复旦这几年,田博毅也有遗憾。他坦言:“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有许多想读的书还没有读到,有许多想研究的问题还没来得及动手,”但他并没有过多的沉湎于遗憾,“遗憾未必是坏事,有功夫为遗憾而伤怀的时间,说不准就完成了几件憾事,重点不在于有多少事还没做完,而在于做完的每件事是否都是踏踏实实落到实处的。”
“唱高调容易,做务实的事难;想问题容易,把问题解决好难。”田博毅用实际行动告诉如何承担起新时代青年党员肩头的重任,和青年站在一起,把平凡之事落到非凡之处,一同成长。
后记:《人物》栏目旨在将优秀的“纸片人”,通过访谈,呈现出丰满的“立体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