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学生风采首页  学生园地  学生风采

S计划丨 学霸喷雾:奖学金获得者采访(第一期 本科生篇)

时间:2021-02-25

期末复习缺乏动力?

翻书马冬梅、合书马乌梅,无法心无旁骛?

常常觉得难以平衡工作、学习和恋爱?

本期“S计划

带你走进本科生国奖、上奖得主的日常

听听他们的获奖的秘诀吧!

# 01

陈辉强:2017级国奖获得者、学年GPA3.69、孔子爱好者 

你认为最能代表你的标签是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不好回答,因为我不太希望自己身上有什么标签。“标签当然一种固定印象,它是帮助他人更快地了解自己的途径,但是它也有一种成见的可能性。如果一定要有什么标签的话,那我希望它是对我想成就的一种状态的表达——

大学四年,引领你前行的人?

这个对我而言毫无争议,何益鑫老师。大二才遇到何老师对我来说实在是一种大遗憾。最初上何老师的课,只是觉得何老师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很贴合,所以对何老师有一种好感;之后,和何老师越接触也是越觉得何老师越亲切。如果不客气一点说的话,我觉得温柔敦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等等形容都很符合何老师。

毕业后想要在哪些学术方面取得突破

毕业后当然是继续学业。本科前几年一直自认为是偏向中国哲学的,但是越到后期越发现自己,走向了一种偏颇。哲学就是哲学,我自己却强硬地给它们分开了。所以在今后的时间里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缺乏的东西补上。

谈谈

现在回顾写作出来的两篇东西,发现当初写作时心太大,但水平却有限。“望道时写作的主题是,写的时候就意识到太复杂,涉及到了很多面向,但是我却不能很好地去统合它们。最终只能匆匆截断,还是留下了很多的遗憾吧;另外一篇更是反应了自己的错误的,当时写作它时还是比较幼稚,很多东西是比附和累积,可是讲出来的东西却不一定能让人信服。

但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自己的一种探索。写这些东西不是因为要去申请某些东西或者是其他外在附加的,写作时我还是比较纯粹的,就仅仅是感觉到它们所处理的问题与我切身相关。如果不去尝试解决这种切己的问题,或许我就会一直处在一种“日常的平均状态里了。

# 02

姚晨萱:2018级国奖获得者、学年GPA3.69、梦想出一册写作集

你认为最能代表你的标签是什么?

我可能是一个“感性意识流的人,很喜欢和别人交谈,尽管有时候这不在语言的形式上发生。交谈的感觉有时是理智上忽闪的灵光,有时是感性上涌入的共情,当它在微妙的时刻发生的时候,向我显现为一种难以捕捉的意识流。

所以我还挺享受同各种各样的人聊天(尽管有点社恐)、走出去实践的,会打破原来的想象,带来一种构建新的生活图景的探索感。如果更高追求的话,“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是一种向往且持续欲求的境界。

如何平衡学生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如果想着要如何去“平衡它们,就会很痛苦。学生工作或学习哪一方让你觉得毫无收获并且只有消极劳累的话,应该先从它们自身内部调整解决。所以要先确认两者在自己这里是否可以兼容,从长期规划上作出取舍,然后才到实际操作的层面

其实我自己做的学生工作并不算很多,就我的经验来看,就是老生常谈的调整心态加提高效率。现在回头看,会觉得那些感到辛苦、感到繁琐的瞬间,或许就是成长的契机吧。当然这不是苍白的自我安慰,学工的锻炼让我更有责任,不仅收获成就感,也得以与许多人深入交流、互相鼓励。然后也要减少比较,先专注于自己眼前的生活和事务,理解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充实且乐趣与艰难并存的,尽可能地避免会导致焦虑的因素;先搁置起情绪全身心投入,而后澄清意义纾解情绪。最后,如果可能的话,在学工与学习之间找到相互调剂的点,提高效率,把注意力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让任何一方绑架~(比如,我有时会觉得做完学工,学习热情和欲求异常高涨或者刚下课去开例会,动脑和打字都会变快。)

上一学年我很幸运地和好朋友在同一个部门共事,也日常一起上课学习。有一个步调一致的同伴,可以互相陪伴倾诉和鼓励,或许是很好的方法。

如何理解

优秀一词,于我理解,并非由瞬间时刻被确定的特征与表象,而是包含过去、现在、未来的潜质。优秀既肯定了过去的事实,也体认了未来的潜能,是一种长时间的素养。从此义而谈,优秀是发展、进步、持续的,需要持续不断的超越自我的意识和与之相配的刻苦毅力。所以我认为很难说优秀是一个已经达到的状态,或者被作为一种标签。

可能每个人心里对优秀的模样有不同的想象,我自认为距离优秀还有很远的距离。但我还比较喜欢这种有距离的状态,不必被外部既定的标准和定式的框架所限制,慢慢走慢慢做,也有可能在意想不到的领域投入尝试、留下一些痕迹。我觉得,来自外部的对“优秀的承认绝不是唯一值得追求的,也并不重要,引导我一路的还是自洽且保持向善前进的趋势吧。并且,感觉身边有很多美好且有趣的人,但他们都不需要用优秀来标榜自己,却开阔了我许多关于美好图景的想象与憧憬。

下一步想要在哪些方面取得突破

最近面临升学的选择,还有很多迷茫的地方。说突破不敢,希望自己能找到一个坚定且愿意热忱投入的方向,然后一步步踏实地前进吧。但往近一点说,我还挺享受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事件的,比如说走就走的旅行、着手读一本从未接触过的领域的书、走在路上对某一刻场景莫名感动...希望这种不确定性多多降临。务实一点的话,想重拾鸽了无数次的运动计划,努力写好眼前的论文,然后多思索、勤记录,留下一些可以翻看的文字。

# 03

王妤宁:2019级上海市奖学金获得者、学年GPA3.80、灵魂常常抽离环境

你认为最能代表你的标签是什么?

自我怀疑,以及随之而来的韧性。这看起来很矛盾,但确实是这样的。

在自己投向自己的目光中,我发现我没办法给自己找到标签,尽管他人眼中的我可能有很多张标签。所以我也恐惧在他者投来的目光中那个被标签化了的自己,无论从绵延的人格中抽取哪一个断面并把它定格下来,我都感觉到它将立即脱离我,成为我不再能够掌控的东西。于是面对诸如“最能代表你的标签是什么?这种带有表演性质的自我抒写,久久难以落笔。但还是想为这种怀疑辩护。它源于一次又一次对自身和世界的发问,出自对理想中的某种原型(尽管我说不出它是什么)的坚信。虽然我自己常常消极、有时虚无,但它不是消极的和虚无的,它使人拥有在保持初心的同时不断调整航向的灵活,以及随之而来的长久的韧性。

社会实践中最重要的收获是什么,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最重要的收获是“对自己的再定位

实践是寻找平衡的一种尝试。在一种生活状态中不假思索地向前疾驰了一段时间之后,再面对自己时,会有一种不安感,比如有一个学期我一直在埋头读书,但在某个时候我突然发现自己专业的理论和术语开始变得面目可疑。后来在周报和青年的经历、以及一些社会实践经历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系,它把我从原来的生活状态中拉出,但不是拉向另一个极端,而是与两种状态都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一种更冷静也更宽广的视角去思考自己喜欢、擅长、能够、应当做什么,去思考以何种姿态在生活中安放自己,以何种位置在世界中安放自己。理想的状态则是发现无论是对自己的专业还是对实践的经历,都基于对自己和世界的进一步了解而有了更坚实的信心

对自己有怎么样的治学要求?

精确和真诚。精确,既包括智识上的穿透力,也包括表达上的切中肯綮、不枝不蔓。真诚,既包括对他人真诚,也包括对自己真诚,后者永远是前者的前提,它意味着警惕表现欲、表演欲,以及对赞赏、荣誉和头衔的渴望,意味着“为学由己。它其实更像是一种修养上的要求。这些在我看来很重要但是又极难,就算不能做到,也应当悬为准的。

下一步打算在哪些方向上取得突破?

其实最想要取得突破的方向和上一个问题是一样的(笑)。还有一个想要突破的地方是自己的“完美主义,它虽然可以督促我把事情做好,但有时高自我要求也会带来沮丧。希望它可以成为温柔的而非苛待的、不怕犯错的、勇敢的完美主义

学习从来不是知识的“堆放

而是能力的创造

以勤勉,以坚持

脚踏实地,日积月累

读书没有捷径

国奖从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