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学术TOP首页  学术TOP

新书速递 | 李定生《中国哲学论文集》

时间:2024-03-27

《中国哲学论文集》

图片

作者:李定生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年月:2023年12月



简 介

本书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退休教授李定生先生的中国哲学论文集,精选了先生自6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的一系列中国哲学学术论文,兼含两篇纪念哲学史家、书法家王蘧常先生的文章。全书主要关注早期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思想家,包括老子、孔子、荀子、文子、庄子、韩非子、董仲舒等,及思想学派如道家、儒家、黄老之学、稷下之学等,对思想家文子的研究尤其深入。文章条分缕析,多有创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反映出历史在一代学人思想中留下的印记。



作者简介

图片

李定生,1930年生,江苏金坛人。1950年江苏省镇江师范毕业,1956年由中共镇江市委统战部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1961年毕业后留校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从事中国哲学史教学与研究。现为王蘧常研究会顾问。代表著作有《文子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华要籍集释丛书》)并收入《荆楚文库》。



目 录

总序 // 001

前言 // 001

老子思想三论 // 001

孔子哲学思想批判 // 009

不能拿矛盾调和论冒充“光辉思想”——也谈方以智的“合二而一” // 025

论荀子的哲学思想 // 034

荀况的“人定胜天”思想 // 043

《老子》是一部兵书 // 047

评《水浒》投降主义路线的理论基础 // 057

我国地震史上的两条路线斗争 // 066

中国哲学史上的阴阳五行学说 // 074

《老子》唯物论 // 079

对“克己复礼”的辩解 // 091

文子道论 // 093

帛书《系辞传》与《文子》 // 123

文子其人考 // 126

董仲舒与黄老之学——儒学之创新 // 138

庄子故里 // 145

论韩非《解老》和《喻老》 // 148

韩非读过《文子》——谈《文子》的年代与原始道家的关系 // 159

先秦哲学史改写有望——读《稷下学研究》 // 173

文章道德,照耀儒林——追思王蘧常教授 // 177

蘧草:史与诗的画 // 190



前 言(略)

《中国哲学论文集》,是选了一些发表过的文章,按时间先后次序成集。文章是我从事中国哲学史教学和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心得,记录了我一些历史的印迹和认知过程,冀对年轻学者能有所启示。文集编辑过程中,由于我眼疾,视力差,又不善电脑,因此,书稿错误之处甚多,给编审增加了困难,很抱歉!感谢哲学学院领导,安排中国哲学博士生助我阅读校对书稿。博士生涂文清同学,花了大量的精力,校改了书稿,方能付梓,特致谢忱。


李定生

2023.6.17



总 序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思想之光,代代相传。在复旦哲学走过一个甲子之际,“日月光华•哲学书系”“日月光华•哲学讲堂”应运而生。这既是过往思想探索道路上的熊熊火炬、坚实基石,以砥砺后学继续前行,亦是期许未来学术反思的灿然星辰,以哲学之力去勘探人类精神应有之高度与广度。为此我们当勤力不殆。


“兼容并蓄”是哲学成长的传统。复旦哲学系建系伊始,胡曲园、全增嘏、严北溟、陈珪如、王遽常等诸位先生学识渊博,其来有自,奠定了复旦哲学的根基。他们不独立门户,不自我设限;不囿于教条,不作茧自缚;而是以思想和问题为导向,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由此造就了六十年来复旦哲学的特色。诸位奠基先贤始终秉持开放而专业的态度,强调严肃的学术训练,打破学科壁垒,追寻思想脉络,力图以真切而深邃的思考达致生活之本真,捕获时代之真精神。


“时代担当”是哲学不变的使命。自改革开放以来,以思想深入时代,对时代的根本问题做出积极的求索,是复旦哲学另一鲜明特色。真正的思想探索和学术研究理应紧紧抓住与时代血脉相连的命题,提炼精华,不断对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做出回应。优秀的学者须有冷静的观察和深刻的反思,但这并不等于将自己封闭在无根的象牙塔中,而是真实切入时代命题的必备前提。切问而近思,人类的根本命题始终激荡于胸!


我们将以开放和虚心的态度来传承这些特色。“日月光华•哲学书系”不但收录了复旦哲院教师以往的代表作,也以面向未来的姿态吸纳复旦哲学人的最新力作。我们希望这一书系成为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容括从复旦求学毕业、在复旦从事教学和研究,以及到复旦访问讲学的学界同仁的优秀著作,成为推动汉语哲学界不断发展前行的引擎。“日月光华•哲学讲堂”,则希望将国内外学者在复旦所做的系列讲座整理成文,编撰成册,努力展现他们思想的源初轨迹,推进其理论贡献。以“日月光华”为平台,以学术为标尺,使国内外学者的优秀成果在共同的学术园地上得以生动呈现。这必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需要敞开的思想姿态、精准的学术眼光以及异乎寻常的努力与坚持。我们希望把复旦哲学“扎根学术、守护思想、引领时代” 的精神风格融入这两套丛书;我们期许他们不但能透彻地刻画出思想本身的发展历程,还将在更为丰满的历史背景中探索思想的作用。唯有如此,我们的“书系”与“讲堂”才能超出一般丛书的范畴,真正成为时代精神的捕获者、诠释者、推动者和反思者。


思想薪传在任何时代都是无声的、艰辛和困苦的事业,隐于“日月光华”这一个美好愿景背后的深意尤为紧要:思想的守护与传承是“旦复旦兮”的意涵所在,精神的催生与创新是生生不息的事业。“书系”与“讲堂”的出版并不是书目的简单累积,也不是论题的无序叠加,而是思想的流动和生长,是已有思想激发新思想的创造过程,是不断厘清思想限度、拓展思想疆域的漫漫求索,是幽微星火燃成日月光华的坦荡大道。在几辈学人的共同理想和不懈坚持下,既往的成果已然成为了沉甸甸的责任。由此,在决定“书系”与“讲堂”的名称时,我们选择将我们的理想标示出来,以此自勉,并期望人类趋向光明的理想,终将启迪人类的智慧,并照亮那条崎岖不平却让人甘之如饴的精神道路。


是为序。


孙向晨

二〇一六年九月于复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