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哲学教育实践基地首页  教育服务  哲学教育实践基地

第三届复旦大学中学生暑期哲学课堂开幕

时间:2021-07-12

2021年7月11日上午,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主办,复旦中学承办的“第三届复旦大学中学生暑期哲学课堂”开幕式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袁天凡报告厅成功举办。来自人大附中、首师大附中、北京101中学、长沙雅礼中学、杭州外国语学校、杭州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武汉外国语学校、河南省实验中学、陕师大附中、复旦附中、华师大二附中、交大附中、复旦中学等全国各地近70所中学的150名中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长宁区教育局局长熊秋菊、长宁区教育局基础教育办公室主任朱淑敏、复旦大学基础教育集团主任黄金辉、复旦附中党委书记郭娟、复旦中学校长李秋明、复旦中学党总支书记夏晓娟、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林晖、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洁,复旦大学、复旦中学、复旦二附校相关教师代表出席了本次开幕式。开幕式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助理徐波副教授主持。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教授致欢迎辞。孙向晨教授代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对参与夏令营的全体同学表示热烈欢迎,对长宁区教育局与复旦中学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2020年以来,在长宁区和复旦大学签署的区校共建复旦中学的框架下,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与复旦中学精诚合作,共同推进哲学教育在中学课堂落地生根。今年4月,在长宁区区委书记王岚和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周亚明的共同见证下,双方签署了共建哲学教育基地的框架协议,并初步建立了以哲学课程、师资培训、实践活动三者为基础的中学哲学教育体系。孙向晨表示,哲学教育贯穿于小学、中学、大学、社会教育系列过程。借助暑期哲学课堂这一契机,希望大家潜心学习,学会哲学思考,形成更广阔的哲学视野和哲学世界,成为真正有头脑的人,不忘哲学教育初衷。

长宁区教育局局长熊秋菊女士充分肯定了复旦大学和复旦中学共建哲学教育基地的重要意义。她认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和复旦中学联手开展的“长宁区复旦中学哲学教育基地”系列实践探索了创新教育理念与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打造出复旦中学、长宁教育品质特色哲学课堂,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了基础,体现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开展哲学教育的教育情怀和社会责任担当。同时,她还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能够感受长宁区的历史风貌和人文情怀。

复旦大学基础教育集团主任黄金辉先生表示,哲学教育基地创建以来,成果丰硕,是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创新实践举措,促进了复旦大学优质学科和师资资源的协同共享,扎扎实实提升了复旦系基础教育学校的办学品质,激发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同时展现了哲学在基础教育中的独特魅力。

复旦中学校长李秋明先生围绕复旦中学和复旦大学的历史渊源,充分肯定两校深化合作的教育意义、社会意义,认为哲学暑期课堂的开展标志着两校积极探索大中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的又一创新实践,有利于实现大学中学学科衔接、联动发展,促进国家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他表示,复旦中学也将在课堂教学、主题讲座、学生后勤等方面提供全力支持,为后续哲学课堂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随后,先验之维创始人刘学良和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助理徐波分别介绍了往届暑期哲学课堂开展情况和本届暑期哲学课堂师资安排。最后,孙向晨和李秋明共同宣布第三届复旦大学中学生暑期哲学课堂正式开幕。

开幕式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张汝伦教授为全体同学做了题为《哲学的批判视野》主题讲座。张汝伦指出,哲学不容易定义,但哲学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是每个人基本的存在方式,这是哲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根本不同。哲学真正的生命在于批判和反思,而这也是东西方哲学的共有特征。但哲学意义上的批判不同于否定,而是更接近“明辨”概念,因为只有反思和批判才能让“熟知”变为“真知”。最后,张汝伦引用古今中外哲学家的名言,结合自己的教学、生活经验,勉励同学们一定要在学习生活中始终保持反思批判的态度和哲学思维方式,不轻信所谓的“常识”,多看书多学习,不拘泥于记住基本的知识,坚持批判性和创造性,保有理想信念,珍惜大好年华。

中学生暑期哲学课堂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推广哲学教育、走进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9年起开始举办。第一届、第二届主题分别为“认识你自己”“科学与哲学”。本届暑期哲学课堂为期6天,以“为学与成人——儒家哲学智慧探秘”为主题。7月11日至15日哲学学院张汝伦教授、郭晓东教授、林宏星教授、何俊教授、吴震教授将分别在复旦大学和复旦中学讲授5场中国哲学专题讲座,徐英瑾教授、沈语冰教授、徐波副教授、祁涛副教授将带来4场通识讲座。同时,中学生们还将在助教团队带领下,进行“生活世界中的哲学思想”主题讨论和论文写作训练。在7月16日于复旦中学举行的中学生哲学论坛和闭幕式上,中学生们将通过论文交流,展示哲学学习和思考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