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热点轮播首页  热点轮播

【已结束】“战后法国思想与当代艺术理论的变动”学术研讨会

时间:2021-11-02





11月5日 

8:15-8:30    开幕式

9:00-10:30  第一场:激情、想象力与身体的当代

主持:沈语冰(复旦大学艺术哲学系)

发言:

吴琼(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瓦尔堡的幽灵学(线上)

朱雯琤(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公正对待弗洛伊德式福柯”:精神分析、家庭结构与时代精神

姜雪阳(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迪迪-于贝尔曼“图像的政治”:姿势、激情与想象力

刘娟(上海师范大学文艺学):拉巴特的模仿概念与主体之思——以荷尔德林的诗论为例

杜博文(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泉》与杜尚研究的新路径

公维敏(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从抵抗技术的身体艺术到身—机融合的赛博艺术

10:45-12:30  第二场:图像、符号及其逻辑

主持:孙斌(复旦大学艺术哲学系)

发言:

王志亮(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图像成为能指链(线上)

李睿康(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德布雷的图像学对皮尔斯符号学的修正(线上)

孙琳(南京大学艺术学院):从精神习性到符号形式的社会学——论布尔迪厄对潘诺夫斯基的法文译介和解读

余航(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后—表征:论利奥塔的“图形性”

吴虹(复旦大学艺术哲学系)、王春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能量的逻辑——培根绘画之道新探


林於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爱”与“存在”的对话——露西·伊丽格瑞“性别差异”问题新探

14:00-15:45  第三场:绘画、感知与现象学

主持:王春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发言:

Alexis Lavis(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Three Painters for Three Phenomenologists(线上)

张晨(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风景的凝视与身体的脸化(线上)

刘超(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从梅洛-庞蒂回到胡塞尔?——重思迈克尔·弗雷德艺术与物性论的现象学依据

王欣(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死亡与沉睡:绘画的“时间经验”

周振权(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胡塞尔与梅洛-庞蒂:论触感的双重性

贺婧(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基于“感觉”的绘画之“思”

16:00-18:00  第四场:电影的生与死

主持:王欣(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发言:

张献民(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凝视他者的凝视:49后法国在华拍摄的纪录片的内容和视角读解

张璐(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文理学部):不纯性与电影的衰败——巴迪欧的马克思主义审美现象学批判

周厚翼(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思想—影像”机制的重建与危机——德勒兹论战后欧洲电影的主体性变革

黄浩立(清华大学艺术史论系):重要的不是推翻与重建:德勒兹对当代新媒体艺术批评实践的潜在与可能

周颖南(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另一种电影部署:影像装置的跨媒介性与知识谱系

梁曦诺(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僭越与禁忌:巴塔耶否定思想研究(线上)


11月6日 

8:00-10:00  第五场:解构与解放的速度

主持:梁嵩(华东师范大学)

发言:

蒋苇(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艺术与社会: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的两种建构

杨娟娟(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后结构主义“反美学”的跨学科和解构实践

任淼冉(西南大学文学院):从视觉思维论后结构主义的视觉幽灵与空间理想

周彦华(四川美术学院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管理你的情感!”——后结构主义之后与劳伦·伯兰特的公共情感研究

郑兴(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速度的阴影:维利里奥的“竞速学”艺术批判论

朱恬骅(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维利里奥美学转向中的技术体验与技术经验

蒋斐然(中国美术学院):被误解的情境主义国际及其收编问题(线上)

10:15-12:15  第六场:艺术的僭越、终结与新实践论

主持:郑兴(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

发言:

孙浩展(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对阿尔都塞认识论的辩护(线上)

何健毓(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艺术“终结”后的时间错位——论雅克·朗西埃的艺术观(线上)

刘乐(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为变革而生——蓬皮杜艺术和文化中心与新博物馆理念的形成(线上)

周婉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监控与直播——论徐冰《蜻蜓之眼》的两种观看方式(线上)

梁嵩(华东师范大学):解放的艺术及其叙事:雅克·朗西埃对“艺术现代性”的重写

王曦(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当代艺术危机与艺术的实践论转向

杨然(四川音乐学院):社会参与式行为影像的陌生化效应

12:15-12:30  闭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