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热点轮播首页  热点轮播

【已结束】关于相对频率的争论有科学价值吗?

时间:2021-11-19


题解



科学家通过发展理论来解释自然现象。有些自然现象是一次性的(比如恐龙的灭绝),而有些自然现象会多次发生,比如物种的形成。对于多次发生的自然现象,有时候单一的理论并不能解释该现象的所有个例,因此会出现多个理论共存的局面,其中每个理论只能解释部分的个例。该情况下,科学家常常会争论谁的理论可以解释更多的个例,这样的争论被称为“关于相对频率的争论”。比如,内陆板块中火山的形成更多地是由地幔柱理论解释还是由板块理论来解释?John Beatty (1997)系统地讨论了这种争论在生物学领域发生的情况,同时质疑了这种争论的科学价值和正当性。Karen Kovaka (2021) 认为,虽然关于相对频率的争论常常无疾而终,而且有时候这些争论并不围绕着任何有趣的科学问题,但仍然是有认知价值的:(1)关于相对频率的争论可以促使科学家澄清某种理论的解释范围;(2)关于相对频率的争论可以帮助我们揭示一些不具备完全决定性的研究案例。在这次报告中,我试图论证:(a)这两种认知价值的取得并不需要依赖关于相对频率的争论的发生,因此Kovaka并没有论证这种争论的必要性;(b)关于相对频率的信息有时会具有实用价值,但即使在该情况下,也没有进行争论的必要。



主讲人



张明君,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讲师,宾夕法尼亚大学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生物学哲学(重点关注生态学和演化生物学)、科学哲学、公众理解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