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研究(第四辑):心智的生命观》
主编:刘放桐、陈亚军
副主编:孙宁、周靖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2月
ISBN: 978-7-5760-3382-3
主编
刘放桐 陈亚军
副主编
孙 宁 周 靖
编委会(按姓氏笔画排列)
王成兵 冯 平 朱志方 刘放桐 江 怡 孙 宁
孙有中 孙向晨 张庆熊 张志林 张国清 陈亚军
陈 佳 陈 波 郁振华 尚新建 顾红亮 童世骏
编者引言
/ 孙宁 /1
试论认知科学中的实用主义元素
/ 江怡 / 1
塞拉斯的“两种映像”及其说明观
/ 成素梅 / 13
心智的生命观:从实用主义到预测心智
/ 李恒威 / 28
习惯:杜威和预测心智的相遇
/ 叶菲楠 郁锋 / 51
论生成认知的实用主义路径
/ 何静 / 65
延展认知科学的实用主义解析
/ 黄侃 / 76
信念、隐念与行动
/ 王球 / 88
“认知意义谜题”与皮尔士的指称理论
/ 王健 / 100
对认知科学中概念性心理事件的实用主义研究
/ 戴潘 / 116
戴维森与罗蒂论真
/ 戴益斌 / 136
认知实用主义问题
/ 让﹣米歇尔·怀尔 撰 黄远帆 胡扬 译 / 150
无大写表征主义的自然主义
/ 休·普莱斯 撰 周靖 译 / 182
我们是生灵:具身性、美国实用主义与认知有机体
/ 马克·约翰逊 蒂姆·罗勒 撰 金石 译 / 202
实用主义、真理紧缩论及技艺
/ 拉里·希克曼 撰 曾誉铭 译 李庚堃 校 / 236
本辑《实用主义研究》的主题是实用主义与认知科学的互动。关于认知科学中的实用主义转向,国内外学界已经有了很多讨论。在“第一代认知科学”的框架下,人的思维被理解为受形式规则支配的抽象程序。这个模型认为,认知是在头脑中发生的对形式符号的计算过程,这些在脑内得到处理的“表征”与身体结构、身体能力和环境因素没有任何关联。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这一认知主义(cognitivism )的研究纲领开始逐渐受到质疑,计算表征主义和形式主义的诸多局限也开始逐渐暴露。在此基础上,围绕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 )、延展认知(extended cognition )、嵌入式认知(embedded cognition )和生成认知 ( enactive cognition )展开的“第二代认知科学”方案也逐渐成形。
应该在身心复合体和环境构成的复杂系统中理解人的认知活动,这一直以来都是实用主义者强调的核心要义。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新一代的认知科学和实用主义之间存在如此多的亲缘性。我们可以看到,新一代的认知科学家不断从实用主义者那里汲取思想资源,而实用主义的理论也因为当代认知科学的新发展得到了实质性的补充和拓展。被收于本辑的各篇论文试图从事实上和学理上挖掘实用主义与认知科学的亲缘性,在此基础上探索让双方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江怡在《试论认知科学中的实用主义元素》中探讨了实用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进入认知科学的过程及影响,并着重讨论了认知科学研究中的实用主义元素。他指出,在认知科学研究中采用实用主义方法,是当代科学家反思认知科学发展面临的困境并努力寻找出路的结果,也是认知科学家与哲学家共同合作,探究认知性质和内在机制的结果。
成素梅在《塞拉斯的“两种映像”及其说明观》中探讨了塞拉斯(Wilfrid Sellars)对“两种映像”的划分以及对哲学目标的规定。她指出,尽管塞拉斯的观点具有促进哲学反思的作用,但把人类概念思维的社会、伦理和价值维度留给常识映像,把认知与说明维度留给科学映像的做法,有可能会加深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分离。并且,塞拉斯对理论实体的本体论地位的论证方式有可能会陷人理论家的困境。
李恒威在《心智的生命观:从实用主义到预测心智》中指出,心智的生命观认为,认知(感知、观念、思想、推理)与行动是一个内在统一的整体,它们一起形成了一个最终服务于生命的认知﹣行动循环。我们可以以心智的生命观为枢轴,探讨实用主义的认识论与当代认知科学中的具身认知、生成认知,特别是与预测加工理论在思想上的联系。
叶菲楠和郁锋在《习惯:杜威和预测心智的相遇》中探讨了习惯在古典经验论和实用主义中的概念演变,以及习惯在预测心智理论中的意义。他们指出,杜威与预测心智的认知科学进路共同反映了对理性与经验、认知与情感、思想与行动二分的突破。习惯概念具有联结认知科学和实用主义的枢纽性作用。
何静在《论生成认知的实用主义路径》中探讨了认知科学的“实用主义转向”。她认为,这一转向一方面关注行动在认知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强调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认知观与古典实用主义的认知观的切近。她还指出,第二代认知科学中的生成认知理论与皮尔士的符号心智观在许多方面形成的呼应,不但揭示了生成认知理论的实用主义路径,更展现了古典实用主义在认知科学研究中的当代效应。
黄侃在《延展认知科学的实用主义解析》中探讨了认知哲学的发展历程,指出延展认知科学可以通过实用主义的解析找到适合自身的解释基础。身体和世界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它在时间上发生变化和变形,认知主体不仅存在从年幼到年长的认知形态变化,也存在认知主体在面对一个认知装置时发生的智能形态学上的变化。
王球在《信念、隐念与行动》中讨论了“隐念”概念。他澄清了批评者针对隐念理论所持有的一般性误解,指出隐念实在论的真正困难在于难以为它配置一种恰当的信念理论。即便如此,从工具主义的视角看,隐念理论仍然有着广泛的解释效力和实践价值。
王健在《“认知意义谜题”与皮尔士的指称理论》中考察了“认知意义谜题”及其解决方案,并探讨了早期分析哲学与皮尔士指称理论的关联。他指出,尽管可以较好处理相关语用实例问题,然而符号学实效主义的这一解释并非仅仅增补了语用学的维度,其实效主义的根本价值不在于确定具体指称对象,而是一种以行动条令为核心的行动主义语义学新理论。
戴潘在《对认知科学中概念性心理事件的实用主义研究》中讨论了认知科学哲学中一个核心争论,即概念性心理事件是局限在个体身体内部(主要是大脑,具身认知则认为还应包括身体),还是应该扩展到个体之外的环境与社会因素之中。他指出,对于概念性心理事件的实用主义考察认为,概念性心理事件不能在亚个人层面或者非个人的环境与社会层面找到实现它们的载体。相反,概念性事件依赖于基于社会规范的推论活动,这种推论活动产生了概念性内容,以及它们的随附基础。
戴益斌在《戴维森与罗蒂论真》中探讨了戴维森与罗蒂关于真之理论的分歧,即真之理论是否能够被纳入实用主义阵营。他认为,罗蒂误解了戴维森。罗蒂在否认真之符合论之后,认为真之问题不再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议题;但戴维森认为,符合论的终结不代表传统哲学问题的终结,哲学仍然需要向我们展示我们如何能了解和谈论并非由我们自己制造的客观的公共世界,了解真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联。
本辑还收录了一些国外学者的重要论文。其中,休·普莱斯 ( Huw Price )在《无大写表征主义的自然主义》中探讨了自然主义的概念内涵以及与之相关的表征主义问题。他指出,为了评估自然主义的哲学前景,我们需要弄清楚在那些可能被认为与科学相关的领域内哲学的任务是什么。他的最终结论是:反对当今流行的自然主义,也反对非自然主义,而是赞同另一种不同的自然主义,即无表征主义的自然主义。
马克·约榆逊( Mark Johnson )与蒂姆·罗勒( Tim Rohrer )在《我们是生灵:具身性、美国实用主义与认知有机体》中从实用主义视角探讨了从低阶到高阶的具身认知问题,并尝试指出在具身经验和思想之间,并不存在一种本体论上的断裂。人类是活的生物,我们在思考的时候就在行动,可能与环境和谐或失衡,但我们的想法从来都不在环境之外。通过我们的身体感官,环境以特定的形态进入我们的思想,从我们与世界的坚定不移的具身互动中塑造我们最为抽象的推理。
拉里·希克曼( Larry Hickman )在《实用主义、真理紧缩论及技艺》中探讨了杜威的技术理论对实用主义的贡献。他指出,较之于新实用主义所认为的真理和哲学都已缩水的观点,杜威强调有正当理由的可断定性,不同于新实用主义者,詹姆士和杜威就都不是真理贬值主义者。他还指出,杜威提出的关于技术文化批判的理论向我们表明,古典实用主义者的观点对于解决21世纪的现实问题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要特别感谢各位作者对本刊的信任和支持,让这个研究专题能顺利结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