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学生风采首页  学生园地  学生风采

S计划丨 学霸喷雾:奖学金获得者采访(第一期 本科生篇)

时间:2021-12-07

期中兵荒马乱?

新学期过去一半,参考文献落灰?

工作、学习和生活纷纷乱乱,无处安放?

本期“S计划”

带你走近本科生国奖得主的日常

听听他们的获奖的秘诀吧!

张毅凡

哲学学院2018级本科生

获2020-2021学年国家奖学金

曾获复旦大学新生奖学金二等奖


01.这一年中印象最深的经历是什么?


大概就是获得国家奖学金这件事。实话说,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能获得这项荣誉,以往的国奖得主在我眼里都是特别优秀的同学,相比之下我的经历和能力或许并没有那么突出。这次能有幸获奖,运气占了很重要的部分,而人大概总是倾向于对幸运的事情印象深刻。



02.请用一个词来描述你现在的学习生活状态?

平淡。我属于不太会主动去寻找新鲜事物的人。如果凭着机缘看到感兴趣的书,或许会随手翻看一阵子。除此之外不太会依照什么标准去读书;在生活上,除了要求自己尽量早睡早起之外也没什么太多的想法。


03.能否分享一个你喜欢的读书方法?

一个算不上技巧的“技巧”:用逐句注疏的方法和经典长时间、大面积地打交道。之所以说它不是技巧,乃是因为它并不能帮助我们以一种俯视的、综观的视角快速拆解某个思想并将其安顿在现成的体系中——所以,它既没有现成、可复现的“技”,也没有别出心裁的“巧”;相反,这种方式恰恰需要一种因任的姿态,周遍于字里行间,让经典自-行言说。当“笨拙地”沉浸在这一个个的点不断得以明晰的过程中,而不去刻意追索它们和某种“核心思想”的机械关联时,真正的要紧处就会随之现身。

当然,逐句注疏的方式或许仅在中哲阅读层面稍有操作性,但如果我们不仅仅着眼在具体程序的层面,那么这种方式所承当的理念或许还会有些许普适性。简要地说,就是要去区分现成一个文本“形式的起点”和“本源的开端”之间的差别。绝大多数的思想,其被写定为文本的过程与其实际发生的过程是有所不同的。前者往往是作者或编者在反思中精心编排的结果,呈现出一种明显的、理性的线索,仿佛是一段从低级到高级、从起点到终点的线性历程;后者则不然,尽管我尚且无力说出其发生的方式,但起码它并不与前者处在平行的地位上,而毋宁是说,它乃是前者得以可能的“本-源”(请注意这两个字各自的含义)。“源”并不仅意味着某条已经具形了的支流的起点(这仿佛是说,“源”无非就是既已被说出的思想的最低级形式),而更要求着一种融汇、聚集。在此意义上,它也是“开-端”(请注意“开”的动词义),即那个能够“开出”、“发生”者,这也就是“本”作为活生生的“树木之根”义。因此,它作为一种居间的可能性,总是超出于现成的东西,而使后者得以可能。于是,它既不是成形思想在线性序列上的起点,也不是凭借理智依着既成文本的线索所最终达到的那个终点——一言以蔽之,它并不是某个具体的“一”、不是某个个别的东西,而意味着一种“整全”,体现为无穷的多,同时寓于现成体系的开端、中途和终点之中。所以,读书除了要去厘清文本的全貌和要旨之外,更重要的是达成对“本-源”的理解。但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并不意味着对文本的轻视,而不过是要看到,一个文本除了有其经过知性安排而来的体系之外,更首先是“本-源”所开出的东西。下降到具体的读书实践中,我们就需要去除预先谋划的知性框架,而去因任、静候它的自-行展开。逐句注疏只不过是其中一种或许可能的方式,让我们不得不长时间地与种种细碎的、不能被某个现成体系笼罩的字句中打转,并受益于文言文所带来的与惯常语言的疏离感,客观地同某些先入为主的成见保持距离,从而在不经意间(但也许却是必然地)与“本-源”照面。


04.感兴趣的学习领域是什么?有最受触动的书籍或理论吗?

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大概我所感兴趣的就是这个“”。

很难说“最”受触动的书籍或理论是什么,因为一方面我读的书实在太少了;在读过的书里面也不敢说已经窥得全貌。如果单凭我仅有的、零星的感受而言,或许《庄子》最为特别。在那里,一方面有着或许是传统中国哲学中最为形而上的思辨(这也反映在后世的诠释当中);另一方面则透露出难以掩盖的高蹈气质,与人活生生的存在,与生命、精神紧密相关。这两种面向微妙、融洽地被《庄子》包容在其中,实在是很有意味的一件事。从我目前尚能够及的能力而言,如果要去反思形而上学到底想要把握什么的话,《庄子》或许会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05.你会去做时间规划吗?

我很想做,但是实在是不擅长,或许是因为不够自律吧。比如最近在以作注的方式学《庄子》,本想着每天能读个两三段,然而往往哪天坐在桌前,觉得实在没想法就不学了。但关于时间,有一点很关键,就是千万不要熬夜拥有健康的身体不光是从短期来看,还是为未来考虑都是极为重要的事情。


06.在你的日常中,哪些事情是每周必要的?哪些是你不会花时间去做的?

留点时间放松身心是必要的,比如经常出去走走,看看时节的变化,听听鸟叫之类的;不太会花时间去做的事情,大概就是“写”规划了,因为觉得每天的心态都会不同,所关注的重点也会不一样。其实我一直都挺佩服那些能够一丝不苟地完成自己计划的人,但关键是他们在完成计划的同时对自己的目标有着清晰的认识,我觉得这是很难的。我曾经也模仿优秀的同学做过计划,把任务平均分配到每一天,但渐渐地我就只关注于今天是不是完成了定额的任务,而不去想是不是真的有所收获和进步。带着这种自欺,最后得到的结果自然也很不好。所以,关键也许不在于“写不写”规划,而是心中的自觉是否清晰且明白。

王妤宁

哲学学院2019级本科生

获2020-2021学年国家奖学金

复旦大学与伯明翰大学哲学、神学与宗教学院联合培养项目学生

01.请用一个词来描述你现在的学习生活状态?

颗粒感。如果允许我用这么奇怪的词的话。它意味着和这个世界产生摩擦,意味着新鲜的、厚重的、凸凹不平的经验,意味着平滑和稀薄的反面。也许和我刚刚出国交流,正在适应一个全新的环境有关。另一个词是清朗置身异国他乡,我从我原来的社会关系中连根拔起,在意的东西少了,耳旁的喧嚣少了,内心的声音就慢慢浮现了出来。好像能摸得到自己的形状了,语词和灵感也不会因为神经堵塞而融化在内心的混沌中。挺喜欢这样的状态的,希望可以持续久一点。 

02. 能否分享一个你喜欢的读书方法?

每个人有各自的方法,所以就不具体分享了。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特别的,就是我喜欢和朋友一起读书。在读一些经典文本的时候,我会和同学连麦,这可以使我保持一个相对敏锐和活跃的状态,提升读书的效率(这学期在伯大上Nick Adams老师的课,他也要求大家在阅读课堂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找study partner一起)。此外我会和班里的好朋友们组读书会,这学期我们一起读的是韦伯。很神奇的是,大家因为出国交流分散在三个相隔很远时区,所以为了聚在一起,总有人起早有人贪黑。作为组织者,因为害怕辜负参会的同学,每次读书会前我就会提前做很多准备,这也是对我自己的鞭策

03.你会去做时间规划吗?

我不会做非常细致的时间规划,也没有什么方法。最多罗列出要做的事情,接下来凭感觉判断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我时常有一些完美主义,习惯在一件事情上投入比预料中更多的热情(和怀疑),完成的一件事的时间总是比预计更长,所以我需要尽可能保持灵活。但我的朋友说我是个能把自己规划得很好的人,也许就效果来看,我虽然不做“时间规划”,但有规划时间的能力:这也许意味着带着目标感去做事情,能够分清轻重缓急,觉察自己的状态,等等。

04.在学习之外,你投入较多的兴趣爱好有哪些?

没有什么很酷的兴趣爱好,课余做的事情无非是读闲书、写作、语言学习,好像挺稀松平常的。学法语和古希腊语、每学期在校媒写两三篇稿子、往脑子里倒古诗词(最近在啃李贺的集子)。此外也许值得一提的是会每天写点自娱自乐的小东西,书评影评诗歌散文或者日常生活观察,其实觉得只有这个时候自己是活着的。写完之后,像是抖落了这个世界落在自己身上的灰尘。




朱天勤

哲学学院2020级本科生

获2020-2021学年国家奖学金

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象棋男子个人(高校组)第六名

01.这一年中印象最深的经历是什么?

当然是和哲院的同学们一同夺得足球院系杯亚军喽!“鸮鹰振翅,虽败犹荣”,这次比赛为刚入大学的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触动,我和队友们在不被看好地情况下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决赛,虽然最终留憾但收获满满。对生活的热情在这次比赛后被点燃,也学会了坦然接受失败让我能以更好的姿态面对接下来的大学时光,迎接更多的挑战。

02.能否分享一个你喜欢的读书方法?

我是一个比较懒的人,平时阅读也仅会划线来辅助记忆;但我觉得重要的是时不时停下来思考书中的内容,也要多回看前文的关键点,等真正理解了再翻篇。另外,我个人看书比较杂,喜欢逛旧书店,对于各种领域的奇书都会翻一翻,希望对于世界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对于人类文明有更鲜活的认识。

03.会去做时间规划吗?

对我来说大学的学习生活是一件相对自由的事,比如当我读一篇文章时,经常会因为发现了吸引我的点而放下手头做的事,探索一个全新的领域。所以我现在不再把时间机械地切割成几块,而只会确定每天有哪些必须要做的事,在做完这些事后给自己留下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

04.参与过哪些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

寒假里,我和同学们考察了崇明岛建设镇,这个时间段正好处于崇明岛花博会的筹备期。我们走访了当地的种植基地、加工厂、民宿等,并和当地的村民、企业家及政府官员都有深入的交流。在结束了行程后,我和同学们对于村庄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这些见解并非单纯针对经济的发展,更是融入了对于人性和土地本身的思考。

暑假里,我回到家乡,在区团委挂职锻炼一个月。我受邀参加了未来青年人才培养政策的建言献策,从人之为人的根本出发,和区团委的同事们深入探讨了怎样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挂职之外,我和学长一起走访了绍兴更多的基层部门和奋斗于其中的青年,书写了研究报告,对于青年人该怎样回应时代的呼声做出了自己的解读


05.在学习之外,你投入较多的兴趣爱好有哪些?

我真的很爱看电影,有段时间基本上每天看一部,有人说“电影将人的生命延长了三倍”,电影很好地填补了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无聊,让我能以更多元的视角了解这个世界,也为理论化的哲学学习之外提供了一些直观的素材。

我也很喜欢逛各种展览,虽然对于艺术没有深刻的见解,但直面大师的作品带来的震撼感和崇高感实在让我沉醉其中。

另外一大爱好便是运动,特别是各种球类运动让我痴迷,我经常和朋友们一起约球,也会看各种球赛。运动对我来说是一种释放激情和缓解压力的方式,能让我在学习之外寻得一个具有不一样挑战模式的环境,感受生命最原初的活力,也收获了宝贵的友谊。



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累积

而是能力的创造

以勤勉,以坚持

脚踏实地,日积月累

读书没有捷径

国奖从不简单

后续将推出硕博奖学金获得者采访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