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德国犹太人、文学评论家、文艺批评家、美学家、哲学家、翻译家、批判理论家本雅明诞辰130周年,2021年12月18日,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编辑部联合主办的第六届“批判理论论坛”成功举办。本次论坛采取线上腾讯会议模式,有120人左右参加会议,来自全国高校近20位专家发言。
开幕式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王凤才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哲学院副院长张双利教授致辞。张双利首先肯定了本雅明思想的多面性和深厚性,指出其现代性批判、语言观和认识论、辩证法以及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都是学界的研究焦点,其次肯定本次论坛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探讨这些问题的重要意义,最后介绍本次论坛背靠的两个平台,即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的刊物《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的发展与改革情况,以及王凤才教授创办的“批判理论论坛”;并邀请学界同仁为办好国内外马领域的这一引领性研究刊物和论坛做出自己的贡献。
论坛分设四场讨论。第一场由吴猛主持,常培杰评论。王才勇通过分析《德国悲悼剧的诞生》《单向街》《柏林童年》等文本,突显贯穿本雅明思想贯彻始终的批判性维度。尹树广认为本雅明思想的重点在于哲学而非神学,并提出本雅明是“柏拉图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构想。吴琼通过解释本雅明如何对《西斯廷圣母》进行了理论误置,强调本雅明未能成功缝合“艺术作品在技术复制时代”和“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这两个问题。王凤才揭示了本雅明思想星丛中的四种思想张力,并着重分析本雅明是一个弥赛亚主义者,但并非彻底的犹太神秘主义者。第二场由尹树广主持,王才勇评论。夏莹聚焦于如何恢复有想象力的意象以把握真理的问题,探讨本雅明的意象“认识论”及其当代性。孙斌考察了本雅明语言形而上学,指出本雅明以面向上帝的语言概念来批判资产阶级唯名论的语言概念。常培杰在剖析本雅明思想发展的基石与纽带的基础上,以阿本关系为透镜来展示本雅明的“辩证意象”。吴昕伟在对本雅明的“纯语言”概念进行概念溯源和意义探究的基础上,力图指出当代语言哲学研究的新道路。祁涛阐发了本雅明对正统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历史领域的不足的批判、对历史可感知性和物的重要性的突显。第三场由王春明主持,赵千帆评论。夏巍强调本雅明通过抓住机械复制技术引发的艺术嬗变中所蕴含的革命潜能,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和大众的“感性意识”的救赎。姚云帆在总结理解本雅明时间学说的形态学进路和生存论进路的基础上,探讨本雅明“作为宗教的资本主义”中的时间正义问题。胡国平提出本雅明“拱廊街计划”对空间和技术的思考有一种“玻璃乌托邦”想象,即本雅明认为新技艺构造的玻璃建筑消除了内外、公私区隔以及对物的强制性。郭广通过分析本雅明的“游荡者”在现代都市里既身在其中而又超乎其外的辩证意象,来阐释本雅明对现代性的批判与抗争。第四场由胡国平主持,姚云帆评论。赵千帆以本雅明对自身工作领域和研究进路的定位为基础,探究在本雅明与施密特的思想交错中建构一种政治美学的可能性。马欣具体阐发了本雅明在关于口传文学、印刷文学以及艺术史和文化史的书写的诸经验概念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周爱民关注本雅明对法与暴力关系的研究,并介绍门克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在法的暴力解免问题上对本雅明的挑战。王馨曼以作为阿甘本批判思想的关键要素之一的姿势论为抓手,讨论阿甘本与本雅明思想的亲缘关系。
闭幕式由吴猛主持,王凤才做会议总结。首先,王凤才概括了本届论坛的四个特点,即复杂的思想史星丛、宽广的跨学科视野、具体的思维意象、开放的比较视角;也就是既有深厚的文本根据,又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实现了学术性、思想性和现实性的统一。然后,提出了今后本雅明研究七个可能的方向,并说明今后两年“批判理论论坛”的主题,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再次以文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