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科研动态首页  学术研究  科研动态

“结构主义过时了吗?”学术研讨会回顾

时间:2021-11-30

2021年11月26-27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利徐学社举办的“结构主义过时了吗?”跨学科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光华西主楼2501举行。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魏明德教授、徐英瑾教授、Eberhard Guhe教授、谢晶副教授、杨睿之副教授,复旦大学历史系张巍教授从结构主义哲学、语言哲学、心灵哲学、印度学、数学哲学、历史学、古典学等不同的领域,发表了关于结构主义的主题发言,并深入探讨了结构主义在今天人文社会学科中的意义,研讨会以研究生工作坊的形式结束。

26日上午,魏明德教授先做了开场发言,介绍了研讨会内容大纲以及对会议成果的期待。谢晶副教授做首场发言《关于结构主义的那些故事》,介绍了从列维-斯特劳斯(Lévi-Strauss)、徳贡布(Vincent Descombes)、卡斯特罗(Vivero de Castro)三种结构主义的叙事复旦大学历史系张巍教授在第二场发言《结构主义的早期希腊思想研究》中回顾了“巴黎学派”古典学的思想来源,以古希腊神话研究为例分析“巴黎学派”对结构主义(人类学)方法的运用及其争议所在,并从更为广阔的早期希腊思想研究的图景(包括神话、宗教、诗歌和哲学)评价了结构主义作为一种人类学方法的持久生命力。

26 日下午,魏明德教授带来了第三场报告:《修辞与数术:淮南子的文本构成》。他以淮南子为例,对中国古代文献的编纂辑有无内在规律可言,“中文结构修辞”的模型的建构、中文经书句子的构成的对偶特性(binarity)、以及数字与文本的构成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考察,从微观到宏观地讨论了以一种结构主义的方法重新理解中国古代经典的意义和问题。徐英瑾教授带来了第四场报告:《心灵哲学中的功能主义与结构概念》。他指出英美心灵哲学的发展在思想渊源上与结构主义虽没有直接的历史交集,但当心灵哲学发展到功能主义阶段之后,其对于心灵本质的看法,在精神气质上已经非常接近于结构主义。心灵哲学的这种理解方式深刻地影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而人工智能专家明斯基关于“心灵之为社会”的隐喻实际上了加强了功能主义与结构主义之间的上述类似性。

27日上午,Eberhard Guhe教授的第五场报告《Structuralism in Classical Indian Philosophy》以遮除理论(apoha-theory)为例,讲解了印度哲学中的结构主义元素,进而从知识论和本体论的角度介绍了印度哲学中以Din ̇n ̄aga与Naiya ̄yikas两个相对立的学派所代表的结构主义与本质主义的两种倾向。杨睿之副教授做了第六场报告:《数学哲学中的结构主义》,介绍了数学的结构主义作为当今数学哲学的主流立场的兴起的背景,分析了数学结构主义的核心立场并介绍结构主义的主要细分流派。

27日下午的研究生工作坊中,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张娟以对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花寨乡的人类学调查为例,特别以其中的迁坟仪式作为分析,展现了村庄中圣俗交织的日常实践。哲学学院张世一在对东北地区满族萨满教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介绍了西伯利亚意义上的萨满教的结构与中国儒家礼乐结构在清代以后的满族萨满教中的冲突与融合。哲学学院金舜华从对穆斯林朝圣手稿的研究出发,引入了图像学的视角与方法,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穆斯林朝圣手稿中体现出来的“包围与秩序”、作为世界之轴的克尔白以及圆圈作为一种“绕行天房”的行为与想象的分析。魏明德教授、谢晶副教授对三位同学的报告进行了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