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学生风采首页  学生园地  学生风采

S计划丨 学霸喷雾:优秀毕业生采访(第一期)

时间:2021-05-10

 滴滴!大学这站公交车即将到站……回顾过去几年,你是否也感怀岁月蹉跎?本期“S计划”带你走进哲院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的日常,听听他们如何回顾自己校园生活吧!

#沈雪

1716本科班班长

校学生会优秀学生干部

多次获得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等荣誉

曾赴美国加州大学交流

 Q1:如何平衡学习与工作及学生工作收获?

 做学生工作带给我的东西有很多,一些工作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和统筹能力的提升自然是其中一部分,但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它锻炼了我多线并行处理各项任务的能力以及抗压能力。大二的一段时间,我想尽可能地参与到更多的活动中,体验不同部门的工作和氛围,除了负责学院团学联秘书处之外,我还是校学生会两个部门的成员。学工的事务加上日常的课程学业,使我经常处于连轴转的状态。因为喜欢学生工作,甚至我不会觉得很累,只有一种忙碌而充实的快乐。另一方面,虽然做学生工作的初衷是兴趣和热爱,但当各个部门的任务加上课程的ddl一齐压来的时候,还是有很大压力。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减少了部分学生工作,只保留了我最感兴趣以及对我提升最多的部门。如此一来,效率和专注度都有所提升,时间规划变得合理,也同样增强了我做事的条理性以及思路的清晰度。因此,在事情繁多或是压力很大的时候,让自己慢下来可以更好地对当前的情况并对未来作出更合适的判断。

 除此之外,学生工作带给我的最好的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使我真切地感觉到可以有那么多不同的优秀。跟他们在一起,似乎做什么事情都很有趣,什么样的难题都能跨越。

 Q2:谈谈学期交流的经历及收获?

 参加交流活动是比较临时,甚至说是头脑一热的决定。当时想要感受国外的学习生活,也有对自己英文水平及独立生活能力等方面的顾虑,但还是赶在退缩前报名了。

 我去的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学校位于一个几乎四季阳光明媚、适合度假的城市,学校旁边就是大海,以至于学校的图书馆有一个“享誉盛名”的豪华海景厕所,以可以边上厕所边赏海景著称。短短三个月的交流生活带给我太多新奇而难忘的体验:坚持听有着浓厚法语口音的教授讲授的专业课,从只敢在课后提问到第一次壮着胆子在教授的office hour请教论文;艰难地阅读英文文献,昏昏欲睡时仍要继续查单词;某一天在图书馆自习时,手机突然响起了山火警报,那场山火持续了几天,学校还为此特别放假;烦躁时我会去海边,吹着海风听着海浪沿着沙滩来回散步,眺望太阳一点点下沉;万圣节雕刻南瓜灯、感恩节吃火鸡大餐、学期结束前痛苦但最终拿了A+的英文论文写作、学期结束后的纽约深度游……种种种种,都是我在交流前不曾想象到的。每一天都开展着不同的故事,它们带给我不同的收获,在我过去较为固定的生活模式中打开了一个缺口。如果可以,我想不断接触更多的东西,创造更多的经历,尽可能地丰富自己。不畏惧于尝试陌生的东西,像是在拆惊喜礼物盒,让看上去日复一日的生活不再是一成不变,而是被点缀得异彩纷呈。

 Q3:分享一下实习工作经历及经验?

 将精力投入到实习主要是在大三大四阶段,那时候也正是我一点一点规划未来的时期。本着对新闻传媒方向的兴趣,我试图往这一领域尝试和摸索。回顾我的实习经历,我曾在中新社担任过摄影记者,跟踪报道过超强台风和国庆70周年系列活动等新闻主题;之后又在世界500强公司IBM的运营部门负责新媒体运营,撰写文案、运营公众号,帮助推广通信行业企业的服务。

 最近的一份实习是在全球第三大市场研究集团-益普索的social intelligence & analytics,参与负责社媒商业洞察工作,包括不同的行业洞察、品牌研究、消费者线上行为和人群画像分析等。在半年多的实习工作期间,我基于消费者视角与品牌视角对社会化媒体热点事件做动因分析,研究消费者行为,挖掘品牌营销与科技、文化、大众娱乐IP结合的行业发展新趋势和机遇,撰写多份行业观察报告。我参与的项目覆盖了美妆、护肤、餐饮、健康、医疗等各大行业,这让我逐渐培养了对这些行业中相关讯息的熟悉度和敏锐度,也让我收获了诸如信息检索、数据查找及分析能力。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觉得个人能力固然重要,因为现在很多工作成果和任务都以全英文的形式呈现,但更重要的,是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如何与同事、leader进行良善而有效的交流,并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清晰地表达,换句话说,就是与不同的人进行沟通的能力,我认为不论是在职场中还是生活中,这都是不可忽视的。

 Q4:大学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及是否有遗憾?

 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大概是回顾整个大学时期,都没有做过什么让自己后悔的事情(除了在大一开学前办了一张健身卡,都快毕业了还一次都没有去过)。在我自己看来,我在复旦度过的这四年没有很多缺憾,都是无比快乐和精彩的时间。接下来最想实现的愿望就是顺利毕业,顺利开启我在复旦的研究生新阶段。总之,希望一切顺利!

#曾鑫坤

曾获国家奖学金、社会实践单项奖学金

多次获校级A类优秀社会实践项目

社会实践优秀负责人

曾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交流

 Q1:做社会实践的初心是什么?

 社会实践于我而言,恍若象牙塔外的田野,充满着现实的气息,是我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本身是一个很有实干精神和充满好奇心的人,希望从实践中不断充实和锻炼自己,增长见识和能力,感悟最真实最实在的社会现状,并为能够做出一些改变而努力。

 Q2: 在社会实践中有何体会和收获?

 很多社会问题和社会现实,我们都可以通过一些自媒体和网络渠道获知,我们也时常针砭时弊,但是往往缺乏实在的认知和体会,精准扶贫也好,乡村振兴也好,义务支教也好,只有真正做过了,在实践的过程中认真去感悟和仔细观察了,才能真正发现一些问题所在,也会对自己以往的认知产生反思。我认为,当爱好能产生一定价值的时候,这个爱好就是值得坚持的。

 Q3:学期交流期间有何印象深刻的事及收获?

 最深刻的就是曼大学生节时,我在学校的一个草坪边上摆地摊卖画,后来也在日常晴天摆过几次,向国外友人兜售自己的拙作。其中,有一个外国友人因为没有现金,甚至徒步前往几公里外的取款机取现金来买我的画,当时真的特别感动,后来我也用这笔卖画钱去了约克、利物浦、湖区、谢菲尔德、爱丁堡、伦敦等城市穷游,探索了一些神奇的地方,有种独闯天涯的感觉,交了许多新朋友,了解了不同文化的差异,也感悟到了世界之大,自我之渺小

 Q4:如何权衡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

 学习和社会实践是可以相互促进的,二者都是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许我们会花大量的时间在学习上,获得理论和学术上的提升,但纯粹知识的学习难以真正地锻炼我们,也无法让知识鲜活起来。而在社会实践中,我们能够不断检验和发现真理,不断思考社会问题和增进对自己的了解,加深对当下社会的认识,真正地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也会对什么是值得过的人生有所体悟。在我看来,时间总是有的,学习无法侵占所有的时间,尤其是寒暑假。做个社会实践项目,往往能收获一段难忘的经历,充实自己的生活和眼界,调剂枯燥的学习,甚至能给学习增添一些灵感和素材,况且现实的社会实践其实是本更大更厚的书,需要我们好好品读。

 Q5:大学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及是否有遗憾?

 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应该是我始终保持着一颗积极向上和热情的心吧,尽管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挫折,但幸运的是,都挺过去了。而且事实证明,无论是对身边的人,对身处的社会,还是对更加远大的国家民族未来,我还能做得更好,也需要做得更多。接下来最想实现的愿望就是,在复旦法学院的硕士学习阶段能够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理论素养,顺利通过法考,不断前进。

# 陈仕伟

于《哲学动态》等杂志发表论文5篇

曾获国家奖学金、复旦相辉奖学金

毕业后拟就职于同济大学哲学系

 Q1:对分析哲学的兴趣何来?对此有何心得?

 我本科就读于武大国际班,从学伊始接受的就是分析哲学传统的训练,后保研至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师从张志林教授,继续从事分析哲学传统下的知识论与知觉哲学研究。严格来说,分析哲学学习一开始可能并不那么吸引人,它需要学习一定程度的数理逻辑,需要阅读相当体量的英文论文,需要完成必要的论证写作训练……这些工作比之于大众心中哲学“应有的样子”相去甚远,它没有谈玄说理,亦没有人生感悟,有的只是对哲学问题的剖析与清楚明白的论证。非分析传统的哲学工作者可能会认为分析哲学不过是一些微末伎俩,缺乏深刻的洞见;而分析传统的哲学工作者则会声称即使再深刻的洞见也应当以论证的方式清楚明白地加以呈现。

 就本人浅显的学习心得而言,反对者的批评并非全无根据,当前英美分析哲学杂志中的确存在一定量的文章,其论证技巧有余,而问题却异常琐碎甚至于无聊。但这并不意味着分析哲学自身的进步意义受到损害,它某种程度上完成了哲学自身的“祛魅”,哲学工作者并非依靠天启和顿悟进行“忽悠”,而是基于概念和论证踏实地推进着认识世界的工作。所以,或许对分析哲学(或者说哲学)的兴趣,是在经历一番“痛苦”之后才会真正生发。不是因为对哲学感兴趣而做哲学,而是做了哲学之后才对它感兴趣。

 Q2:博士期间有何学术经验? 对有志于学术的同学有何建议?

 精读书,善交流,勤写作。

 没有特别的建议,但是老师有句话一直铭记在心,“当你无法说清楚的时候,你大概也没有想清楚”,所以哲学学习最开始要做到的或许是真诚地直面自己。哲学是有基本功的,多读书,多交流,尝试清楚地阐明和论证自己的观点,少谈感悟。

Q3对未来的哲学研究及教学工作有何期待?

 未来作为一名哲学工作者,我希望自己能够沉潜静气,围绕自己的学术兴趣做一些真正有深度的研究。哲学的名山事业非一日之功,要想真正地做哲学而非浅显地谈论哲学,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好在学术并非一件急于求成的事,而是一生的志业,所以可以慢慢走,不必去赶早集。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希望自己能够真正做到“传道授业,教书育人”。教师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之为天职(vocation),在他人生命进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是一件神圣的事,所以也应当更审慎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Q4:大学最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接下来最想实现的愿望是什么?

 自在地读书。

 继续自在地读书,并以此为毕生的志业。

 光华大道的悬铃木又浓绿了,希望即将离校的毕业生,为大学时光挂上完满的句号,勇往直前。也祝愿在校学子:步履不停,继续耕耘。

采访 | 张鹏霄

制图 | 王小蝶

排版|张鹏霄

责任编辑丨王小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