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图书推介首页  图书资料  图书推介

王凤才 周爱民 等著:《如何阅读<为承认而斗争>》

时间:2023-10-11

《如何阅读<为承认而斗争>》


图片



书本信息

作者:王凤才 周爱民等

出版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8月

ISBN: 978-7-208-18392-6



作者简介

图片


王凤才,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心研究员,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法兰克福大学高级研究学者,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马哲史学会马恩文本文献研究会副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人选者,“批判理论研究丛书”主编,“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主编。


图片


周爱民,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



目录


序 001


导论 如何阅读《为承认而斗争》?001


第一篇 历史的当代化一一黑格尔的原初观念 019

第一章 为自我保护而斗争一一现代社会哲学的奠基 029

第二章 犯罪与伦理一一一黑格尔的主体间性理论新开端 042

第三章 为承认而斗争一一黑格尔“耶拿实在哲学的社会理论 066


第二篇 体系的再现实化一一社会承认关原结构 093

第四章 承认与社会化一一米德黑格尔观念的自然主义转型 100

第五章 主体间性承认形式一一爱、法权、团结 117

第六章 人格认同与蔑视一一强暴、剥夺权利、侮辱 150


第三篇 社会哲学展望一一道德与社会发展 169

第七章 社会哲学传统的轨迹一一马克思、索雷尔、萨特 173

第八章 蔑视与反抗一一社会冲突的道德逻辑 191

第九章 人格完整的主体间性条件一一形式伦理构想 211


结语 承认的理由——对批评性须疑的答复 228


参考文献 248

后记 251




后记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通过与风才近20年的相处与交往,特别是通过目睹他来到复旦大学后这十多年的经历,我对这一点越来越深信不疑了。


2004年9月,凤才以山东大学教授身份来复旦大学哲学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我和他的另一个合作导师俞吾金教授建议他利用自己的德语优势,开拓对法兰克福学派新一代领军人物霍耐特思想的研究。2006年6月,他依据第一手德文资料撰写而成的出站报告,即《蔑视与反抗一一霍耐特承认理论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转向”》于2008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共40万字。这是国内第一部关于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核心人物霍耐特思想研究的专著。此后,在凤才的引领下,“霍耐特研究成了国内学术界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研究,乃至整个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新的学术生长点和学术热点之一。博士后出站后,风才被引进到了复旦大学,成为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和哲学学院教授。2014年,他又以高级研究学者身份赴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暨哲学系,从事“从批判理论到后批判理论的研究,合作导师是霍耐特教授。至今,凤才已经在复旦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近20年了,并培养了不少优秀毕业生。


如果说,2004年博士后报告开题后,他实现了做学问的第一次飞跃;2006年正式引进到复旦大学后,他实现了做学问的第二次飞跃;那么2015年从德国回来后,他实现了做学问的第三次飞跃。从德国回来后,风才的学问越做越好,研究领域也不断地扩大,从霍耐特到整个后法兰克福学派,从后法兰克福学派到整个社会批判理论,从社会批判理论到当代德国马克思主义,从当代德国马克思主义再到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


欲问凤才这些年在学术上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只要浏览一下他撰写的著作就一清二楚了:“批判理论七部曲”:《批判与重建一一法兰克福学派文明论》、《蔑视与反抗一一霍耐特承认理论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转向》、《从公共自由到民主伦理一一批判理论语境中的维尔默政治伦理学》、《承认·正义·伦理一一实践哲学语境中的霍耐特政治伦理学》、《从社会哲学到批判理论》(即出)、《从批判理论到后批判理论》(即出)、《〈否定辩证法〉释义》(多卷本,待出)。


“马克思四部曲:《追寻马克思一一走近西方马克思主义》、《重新发现马克思一一柏林墙倒塌后德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趋向》(入选《2014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多重视中的马克思一一一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趋向》(上下卷)、《重新理解马克思一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阐释》(即出)。


另外,他还用了几年的时间,从德语翻译了“天书——阿尔诺的《否定辩证法》,并连续印刷了几次,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他已经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主编2套丛书(“批判理论研究丛书“2|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并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究》《世界哲学》《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凤才的学术成就已被学术界高度认可,如果说凤才是目前国内霍耐特研究、后法兰克福学派研究、社会批判理论研究、当代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首屈一指的学者,我估计是不会有人提出异议的。实际上,他在这些方面研究的影响力,正越出国界,在德国等许多国家已产生了影响。因而,他被评上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作为他博士后合作导师,后来又作为他的同事,我目睹了他这近20年的发展过程。我深切地感到,他取得这些成就决不是偶然的。除了他确实具有做学问的“慧根”之外,他的以下三个方面的素质实在太突出了:


其一,他做学问非常勤奋。对凤才来说,是没有什么节假日的,连春节也只是大年初一在家待一天,年初二也就来到了办公室。有时早上一起身,就从家里步行到学校,赶到学校去吃早饭,然后就在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以前他往往是一直工作到晚上才回家,最近一段时间,鉴于他也是快奔六十的人了,我与他妻子再三规劝他不能再这样拼了,他才稍稍放缓了一点工作节奏。


其二,他做学问非常专注。凤才对学问非常敬畏,做学问极其专心。古人曾经用“坐不窥堂”来形容做事之专心,风才正是“坐不窥堂者。只要他一进入写作或者阅读的状态,就可以排除一韧干扰。从而他脑子里除了装着学问外,不会再有其他什么东西了,包括金钱在内。有一次,出差回来(在机场)为应急我向他借几百元钱,他竟然摸遍全身也找不到。


其三,他做学问具有“团队意识。无论是为人还是为学,凤才都比较宽容。有容乃大,这样他就可以把学问做大。尽管许多课题是他自己完成的,但对于大型研究课题,他善于把相关的研究者吸收进来。不但他的学生愿意跟着他干,而且连原先没有交往的相关研究者也乐于与他合作。最近几年,他成功地做成了两件事:一是开了全国性的“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论坛”以及“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二是开创了“批判理论论坛,以及“批判理论研究丛书”。《如何阅读〈为承认而斗争〉》一书,就是由他牵头,国力众多学者参与的一部著作,这也充分反映了凤才做学问的“团队意识


本书基于第一手资料,对霍耐特的代表作《为承认而斗争》(2003年德文扩充版)进行深度解读。这一著作正是由凤才提出总体框架、基本思路和具体问題,由十位作者共同完成的,然后由凤才和他的高足周爱民统稿。


我发现,本书的作者基本都是长年致力于研究批判理论、霍耐特思想的专家,均发表过相关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有的已经出版了霍耐特研究专著。凤才把他们组织在一起。为了进一步保证解读的质量,统一全书的解读风格和大致内容,凤才结合多年的专业研究和学生的学习反馈(为复旦大学本科生专门开设了《为承认而斗争》解读课程),先是为每章拟定了若干需要回答的问题,全部问题百个左右。这些问题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对文本中特定概念的理解,二是对文本中某些复杂的论证结构的理解,三是对文中涉及的哲学、社会理论背景知识的理解,四是对特定章节内容写作意图和整体作用的理解。凤才提出这些类型的问題,其宗旨是十分明确的:一方面是希望项目组以这些问为线索去进行解读,以保证全书作为深度解读的定位,即致力于澄清专冂的术语、论证结构,以及特定内容在霍耐特整个理论体系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希望解读者能进一步补充书中提及的一些重要的背景知识。我认为,本书达到了风才提出的这些宗旨。


纵览全书,我认为,涉及霍耐特的代表作《为承认而斗争》的大部分关键问題都得到了相应的问答。例如,任彩红负责的第一章解读内容补充了黑格尔对康德道德哲学的批判,补充了为自我保护而斗争的社会冲突模型,即马基雅维利与霍布斯的社会哲学,这些构成了霍耐特去重解另类社会斗争的理论动机,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霍耐特承认理论的理论意图。在洪楼和陈良斌负责解读的第二章和第三章,既有对关键术语的拓展理解,也有对黑格尔早期思想的进一步挖掘。洪楼突出解读了“犯罪”现象包含的主体间的承认关系,尤其还详细补充了对黑格尔《伦理体系》的介绍,有助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霍耐特对早期黑格尔承认学说的借用方式。陈良斌以阐述承认的具体内涵和其在耶拿早期精神哲学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为线索,详细梳理了霍耐特对黑格尔耶拿实在哲学的重构;通过对黑格尔部分的补充说明,他同时也指出了霍耐特解读存在的问题,例如,对耶拿手稿最后的“结构部分较少涉及,对“结构部分的“阶级”“政府,以及“艺术、宗教和科学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避而不谈。任远负责的第四章则突出讨论了米德的社会心理学对青年黑格尔承认学说的重构。除了以拟定的四类问题为线索展开解读之外,本书还借鉴吸收了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例如,在宋建丽负责撰写的第五章积极利用了英美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赵长伟、王凤才负责的第六章则借鉴了《蔑视与反抗》一书中的“社会承认关系结构霍耐特一王凤才图表;杨丽、王凤才负责的第九章借鉴了王风才在《从形式伦理到民主伦理一一霍耐特的伦理概念》一文中的观点,去进一步阐述“形式伦理”概念的具体内涵。另外,李猛负责的第七章详细讨论了马克思、索雷尔、萨特的有关理论与“为承认而斗争”构想的关系;赵长伟、王凤才负责的第八章则以“蔑视与反抗为线索,分析了社会冲突的道德逻辑。周爱民负责的部分则处理了《为承认而斗争》(2003年德文扩充版)新增加的“承认的理由一一一对批评性质疑的答复,这是国内学术界还不太关注的问题。


显然,《如何阅读〈为承认而斗争〉》一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可以帮助读者全方位地深度解读霍耐特的代表作《为承认而斗争》,而且通过这一解读可以促使读者进一步正确和深刻地把握霍耐特的整个思想体系,甚至可以促进读者进一步正确和深刻地把握整个后法兰克福学派,甚至整个社会批判理论。我相信本书的价值会着本书的推出和流传得以充分地体现。在此,除了借机总结一下我的学生和同事凤才的学术成就之外,则是郑重地向读者推荐此书。


是为序!


陈学明

2022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