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哲学教育实践基地首页  教育服务  哲学教育实践基地

哲学入门丨陈佳:艺术意境与理想

时间:2022-03-30

2022年3月1日,复旦中学哲学特色班迎来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陈佳老师,继续与同学们讨论美学的相关话题。

这一学期美学课堂的主题为“艺术意境与理想”,陈佳老师先与同学们交流了宗白华老先生《美学散步》中关于中西诗画的讨论,围绕“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一文,引出了一个核心美学观点:绘画技法不仅仅是画面整体意境表现的要求,更是对“艺术的美与真”这一价值理想的人文表达。


01 中西画法比较



陈佳老师例举了17世纪荷兰风景画家梅因德尔特·霍贝玛《米德尔哈尼斯的林荫道》和北宋郭熙《早春图》的两幅画作,引出了宗白华对西方绘画透视法与中国“三远法”的空间技法比较。

西方绘画特别偏重于形式的追求,讲究透视、解剖等法则,运用几何学、光学等作为科学依据,把人体解剖、空间透视等运用于具体的绘画中,以求造型的逼真、物象的真切、形式的美感。西方绘画的色彩要求从造型、透视和光学上都要做到和自然一致,并要求绘画达到确实的立体效果,强调物象的现实性。西方绘画通过光线的变化来描绘色彩的变化,强调在光的影响下相同色彩的微妙变化。


较于西方风景画,而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技法便是古人认知事物的重要体现。“高远”即是将自己置身低处,看什么都高大雄伟、气势磅礴,视平线往往处于画面的下端,以此法描绘崇山峻岭最为合适了。“深远”如同借给观者一双千里眼,能看到万水千山,视平线则多处于画作的上端,画面的进深很大,造成一种空间深远的意境。“平远”则视平线多处于画面耳朵中间或者中部偏上的位置。通过墨与水的结合,利用浓、重、淡、清等变化着的墨色体现物体上光影的变化。



02 艺术理想:美与真



陈佳老师将达芬奇与齐白石的同样以蟹为主题的两幅画作加以比较,前者偏重素描写实,后者则是水墨写意,强调西方古典艺术理想是追求目睹的具体实在的具象,以艺术的“内容”融合于和谐整齐的“形式”,是他们的理想。两大原则是模仿自然,以雕刻艺术的特性为最高原理;形式和谐,即艺术的形式美,基于建筑美的和谐、比例、对称平衡等。

中国水墨画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较大,注重内心意念和意境,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表达高远的思想。因而中国传统艺术很早就突破了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片面性,创造了民族的独特的表达方式,使真和美、内容和形式高度地统一起来。艺术并不是模仿自然,因为它自己是一段自然的实现。中国画的画面,是想象中的空间,是表现一种精神世界,一片山水就是一片心灵境界,是一个重现人的心灵境界的想象。中国绘画更重视描出“生命神韵”。

通过陈佳老师对中西绘画美学比较的建构,有助于同学们对这两种伟大艺术的融汇对比,进一步去发现中国古代、近现代绘画美学思想和西方绘画美学之间的汇通点。陈佳老师指引同学们寻找了美,或者说接触了美的力量。诗也好,画也罢,美的无限的丰富的内涵却是不断待我们去发现。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上海市复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