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7日下午,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北欧系主任、乌拉尔语系研究专家高晶一教授来复旦大学做了题为《汉乌拉尔共同语源与汉语言民族的两大来源》的专题报告,讲座由哲学学院、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暨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联系主办,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李辉主持,讲座地点在光华楼西主楼哲学学院会议室2401举办。哲学学院邹诗鹏教授、黄翔教授,科技考古研究院沈岳明教授、王辉教授、郑建明教授、生膨菲研究员、张梦翰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王弘治教授、刘泽民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李嘉弘讲师等以及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文博系一批研究生等参加了本次活动。
高晶一教授采用语源学中等韵对应、简单比正等方法,借助《说文解字》、《玉篇》等材料,考察了汉语与乌拉尔语系的共同来源,认为两种语言有大量的共同用语,并指出乌拉尔语系可能是神农时代从汉语中迁出的一支,进而否认了包含在乌拉尔语系中的匈牙利语与叶尼塞语系之间的关联。高晶一教授认为这一结论得到了语言学、民俗学、遗传学和考古学的四方面佐证。进而在考察汉藏语系的关系时,高晶一教授认为汉语是在炎帝神农氏族语言基础上接纳黄帝轩辕氏语言的强势融入而形成的,在这其中作为底层俗语的神农语与乌拉尔语系同源,作为高层雅言的轩辕语与现代藏缅语同源。除此之外,高晶一教授还借助语源比正等方法考察了匈牙利语与匈奴的关系,并认为汉语与叶尼塞语的比正关系支持了夏与匈奴的源流关系。
讲座结束后,在场学者分别从跨学科以及相关视域做了讨论发言,大家肯定了高教授的研究,也提出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李辉教授指出语言学的研究对理解中原地区民族的不断重组、汉藏的两次分化等复杂的民族融合过程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支撑,也提醒研究中宜注意避免失于简单的类型学比较。邹诗鹏教授基于文明互动的观点,认为此项研究有益于改变西方文明渊源研究中有意撇开亚洲文明的偏见及其研究传统,并认为研究应将文明的“源”与“流”作应有的区分,防止将“流”直接当成是“源”。黄翔教授从科学哲学研究方法中两种独立假说的论证效用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沈岳明教授指出在考察丝绸之路时,研究中匈语系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这其中也需要借助考古学的研究来支持语言学的结论。除此之外,与会学者还进一步就文化仪式和图腾崇拜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这项研究,对于理解中华文明特别是汉语传统与匈牙利乌拉尔语传统的可能渊源提供了可能的思路。目前,复旦大学正筹备在匈牙利开办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