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图书推介首页  图书资料  图书推介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总第27辑)

时间:2023-01-25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总第27辑)

图片


1

集刊信息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是由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丛刊,现已被收录为CSSCI来源期刊(集刊类),自2020年起每季发行。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以关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动态,加强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交流与合作,促进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发展为宗旨,立足于哲学,倡导从社会学、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人类学、心理学、美学和文艺批评等交叉学科的角度展开对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本刊第27辑已于2022年10月正式出版,共收录15篇学术论文、2篇翻译,并按类划分四个主题:“马克思主义经典解释”、“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种族主义批判”、“西方思想史研究”。本期推送将简介该辑目录与文章摘要。欢迎海内外学者向《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投稿,投稿邮箱:marxismreview@fudan.edu.cn。



2

目录

图片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解释

马克思的新面孔: 继 MEGA2 之后

[意]马塞罗·默斯托/著 陈曲/译 (3)

《神圣家族》中的“实体”概念 

周阳 (23)


马克思如何理解关于上帝存在的道德论证

文学平 (38)


马克思主义与报应刑论

[美]墨菲/著 姚远/译 (64)


图片

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论伯恩斯坦与卢卡奇的理论方法 

杨得雨 (93)

阿尔都塞对马克思实践观的“科学”辨析

李瑞艳 (107)

结构的历史主义何以可能?——以 A. 施密特对马克思历史主义的结构化改造为视角

陆凯华 (123)

非道德善的实现——以艾伦·伍德的黑格尔-马克思路径为线索研究

窦梓绮 (145)

论辩证法的当代形态——基于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视角

张吴奇 (161)

在镜像世界中无处安放的逻辑与灵魂——拉康精神分析学与辩证法

孙琳 (178)

资本积累结构金融化变迁及其内在逻辑

康翟 (196)

生命政治学视域中的疫情——从“例外状态”到“‘新’自由主义治理术” 

夏巍   高伦 (210)


图片

三、 马克思主义与种族主义批判

“黑人马克思主义” 能够拯救“种族资本主义” 吗?——论 21 世纪美国资本主义

程恩慧 (233)

资本主义批判的种族维度

张炯 (248)


图片

四、 西方思想史研究

起源、错位与对勘——《社会契约论》的 aliénation 难题及其可能解决方案

王艳秀 (267)

理性的距离——伽达默尔对启蒙问题的超越性思考

洪祖利 (287)

“双向运动”中的普遍性难题

张润坤 (311)


3

摘要

图片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解释

马克思的新面孔:继MEGA2之后

[意]马塞罗·默斯托 著

陈曲 译

(译者单位: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神圣家族》中的“实体”概念

周阳

【摘要】作为对黑格尔实体论的批判,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给出了自己的实体论,即“斯宾诺莎的实体”。在实体—属性层面,通过批判黑格尔的斯宾诺莎—法国唯物主义论,马克思强调了“斯宾诺莎的实体”的双重属性的相互排斥,这是“事情的差别”,它不能统一于实体的自我区别活动。在实体—主体层面,通过批判黑格尔的法国革命论,马克思指出,主体是实体的双重属性的对立的再二重化,它表现为“实践”与“理论”的区分。

【关键词】《神圣家族》;实体;德法之争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如何理解关于上帝存在的道德论证

文学平

【摘要】关于上帝存在的道德论证分为理论的论证和实践的论证两大类,它们认为,上帝存在是客观道德价值得以存在的最佳解释,或者上帝是弥补道德裂隙从而实现道德目标的保证。马克思受康德思想的影响,曾短暂地赞同道德论证,随后通过自己的探究对道德论证进行了彻底的批判。马克思否定了信从者的上帝是一切善的主宰,因害怕受到惩罚而行善并不是出于真正的道德,内在恐惧本身也是一种恶。基督徒真正信奉是天堂幸福的利己主义,因为基督教始终以“我”为其目标。基督教道德感化的秘密就是使人完全沉浸在幻想的彼岸世界,把精力集中于自己的唯灵论的“我”。关于上帝存在的道德论证只是证明了人的道德自我意识的存在,因而实际上是对上帝不存在的证明。

【关键词】理论的道德论证;实践的道德论证;内在恐惧;利己主义;道德感化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与报应刑论

[美]墨菲 著

姚远 译

(译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


图片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论伯恩斯坦与卢卡奇的理论方法

杨得雨

【摘要】在伯恩斯坦与卢卡奇关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本质与方法的争论中,分别潜藏着以“分析”与“综合”为主要特征的两套理论方法,也正是由于理论方法的对立,理论内容的矛盾才成为可能。伯恩斯坦基于“分析”的理论方法,使马克思主义主要部分,历史观与政治革命理论分隔开来,并针对各理论内容的特点,采取专门的理论方法予以修正。卢卡奇则用“综合”的理论方法使辩证法的理论批判直接规定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与专政的政治道路,从而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内容上的整体性。

【关键词】伯恩斯坦;卢卡奇;理论方法;历史概念;辩证法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阿尔都塞对马克思实践观的“科学”辨析

李瑞艳

【摘要】作为法国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创始人,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读〈资本论〉》《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等著作和文章中,基于马克思实践观的基本思想,对实践的基本内涵和理论形态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划分和界定,对理论实践和意识形态实践进行了别样探讨,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独创贡献。总体上看,这一实践观具有一种理性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内在倾向和本质特征,一方面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却以马克思主义实践的革命性的缺失为代价。因而,阿尔都塞的实践观仅仅是一种“理论的革命学”而非“实践的革命学”。

【关键词】实践观;理论实践;意识形态实践;科学性;革命性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


结构的历史主义何以可能?

——以A.施密特对马克思历史主义的结构化改造为视角

陆凯华

【摘要】上世纪60—70年代,以阿尔都塞、普兰查斯为代表的“结构”的马克思主义者对葛兰西所代表的历史向度的马克思主义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批判。在这一背景下,德语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予以回应的同时,也展开了对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学说的新一轮反思。在这一背景下,以A.施密特(Alfred.Schmidt)为代表的当代学者试图调和历史主义与结构主义这两种对立的解释路径,继而为马克思主义本身增添新的理论活力。在施密特看来,马克思主义不可丧失其历史向度,但对其历史向度的表述完全可借助于一种“结构”的方法,即建立一种描述社会生活图式变迁所需的“否定的总体性”。A.施密特由此对马克思《资本论》方法中的历史主义进行“结构化”改造,提出了对叙述方法与研究方法之间关系的新阐释,即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的话语体系亦能兼容“结构”的要素。在此基础上,一种结构的历史主义在理论上是可能的。

【关键词】A.施密特;历史主义;结构;历史编纂学;否定的总体性;历史性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非道德善的实现

——以艾伦·伍德的黑格尔-马克思路径为线索研究

窦梓绮

【摘要】伍德提出区分“道德善”与“非道德善”是融贯地理解马克思规范理论的前提,这一区分的哲学参照在黑格尔的伦理思想中。伍德主张黑格尔和马克思的伦理思想在元伦理学层面上是一种历史化的自然主义,在规范伦理层面上则是一种自我实现的理论。以此为线索,能够阐明马克思伦理思想蕴含的双重维度。其一,马克思继承黑格尔对“道德善”的批判,揭示其社会历史性并说明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善”本质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意识形态。其二,马克思同黑格尔一样在静止的、抽象的善之外为新的规范可能性开辟了空间,即探究能够历史地安放人的自由和自我实现的社会情境;不过,马克思并不认同黑格尔的伦理国家理论,主张只有人类社会或真正的共同体才能使人自由并实现自身。黑格尔和马克思的伦理学的真正关切不是找到某种知性的规范基础,而是能够实现人的自由的真实生活。

【关键词】道德的善;非道德的善;意识形态;人类社会;伦理;生活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论辩证法的当代形态

——基于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视角

张吴奇

【摘要】詹姆逊认为,伴随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发展,辩证法理应调整其存在形态。与“体系说”、“方法说”的辩证法不同,“空间辩证法”再现的是当代社会生活关于本质与现象、形式与内容的矛盾对立与其统一可能;因而在理论构成上,辩证法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方面以揭示“共时性”、“历时性”与“矛盾性”三方面的“非同一性”原则为特征,另一方面则以明确“生产方式”的结构性关系的“总体性”立场为内核;而《资本论》之所以被詹姆逊视为切中现实的辩证法典范,是因为马克思便是通过分析人类生存空间的碎片化,以及抽象空间对自然空间的同一化来把握当代社会的总体性危机,进而完成对资本主义统治方式及其反抗条件的揭露与说明。

【关键词】詹姆逊;辩证法;空间;非同一性;总体性;《资本论》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在镜像世界中无处安放的逻辑与灵魂

——拉康精神分析学与辩证法

孙琳

【摘要】自黑格尔创立辩证法以来,辩证理性便已成功地使逻辑(逻格斯)与灵魂(努斯)统一。拉康在传承马克思对黑格尔批判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语言的精神分析学,批判在新的资本场域中由符号网络交织起来的镜像世界中无处安放的逻辑与灵魂,反思被同一性、普遍性、必然性掌控的时代症候。其要点在于批判思辨辩证法中主体与自我的虚假幻象、实体与自我意识的内部差异以及现实与自我反思的同形异构等,通过精神分析学指出镜像世界中的主体被意识形态询唤的事实。拉康的精神分析学对辩证理性的批判建立在原质与原乐、症候与征兆等精神分析范畴上,以此寻求时代病症的解药。拉康在马克思唯物史观基础上发展了马克思诸多关键论断,无论是对超对象的对象世界的剖析、剩余价值理论的新解,还是对社会征兆的透视,以及通过社会主体自身力量来拯救镜像世界中被异化的逻辑与灵魂的思想,都与马克思唯物史观保持着灵魂一致。

【关键词】拉康;马克思;黑格尔;精神分析学;唯物史观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资本积累结构金融化变迁及其内在逻辑

康翟

【摘要】金融资本的崛起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最为深刻最为显著的变化之一,这一崛起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积累结构的金融化变迁。一方面,资本积累的金融化意味着金融部门取代非金融部门,成为拉动整体资本积累的主引擎。金融部门的积累并非建立在实体经济繁荣的基础上,而是日益陷入了自我循环的金融游戏之中。另一方面,资本积累的金融化也意味着非金融企业在投资决策和积累战略方面将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首要目标,并日益深入地卷入金融市场追逐短期利益。资本积累的金融化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价值取向等等,当经济领域强调投机优先于投资、市值优先于利润之时,必然也会带来日常生活本身的金融化。

【关键词】资本积累;金融化;股东价值最大化;投机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生命政治学视域中的疫情

——从“例外状态”到“‘新’自由主义治理术”

夏巍   高伦

【摘要】阿甘本指认新冠疫情只是意大利政府“发明”的流行病,意大利政府旨在借病毒之名宣布例外状态,以至于“社会隔离”中的公民退化为丧失政治伦理维度的赤裸生命。此观点在西方学界引发了轩然大波,批评者们指责阿甘本未深入考察疫情现实便将其糅合进自己的生命政治学中。事实上,阿甘本的疫情观并非只是偶发性理论,而是其生命政治学的必然走向。他试图从主权和生命的结构性矛盾阐释一切政治现象,然而以预先准备的概念体系统摄现象实情只会脱离社会现实本身。理论反思必须回到社会现实本身,如果要从生命政治学视域反思新冠疫情,就必须结合“新”自由主义治理术这一现实前提,唯有如此,才能充分理解疫情防控上“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新冠疫情;生命政治学;阿甘本;例外状态;“新”自由主义治理术

(作者单位:夏巍,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伦,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图片

三、马克思主义与种族主义批判

“黑人马克思主义”能够拯救“种族资本主义”吗?

——论21世纪美国资本主义

程恩慧

【摘要】近年来,国外左翼学界关于种族资本主义与黑人马克思主义的探讨逐渐开始流行。那么,资本主义是否具有天生的种族特征,黑人马克思主义真的能够拯救种族资本主义吗?答案是否定的。资本主义从来都是“种族资本主义”,是种族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合谋。21世纪美国资本主义同样表现为“种族资本主义”,对内通过释放个体暴力掩饰体系暴力,对外通过战争与军国主义实现种族剥削。“黑人马克思主义”试图用种族话语代替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分析和经济分析,既不能实现21世纪马克思主义话语的更新,也拯救不了垂死的21世纪美国资本主义。

【关键词】种族资本主义;美国资本主义;双重暴力;黑人马克思主义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资本主义批判的种族维度

张炯

【摘要】资本主义批判的种族维度如今在一些特定事件的激化下凸显出来。种族主义内置于资本主义之中,资本主义的发展促成了种族主义,后者反过来又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西方殖民主义历史的笼罩下,有必要扩大现代性概念及其范围的解释,在区分现代性主体与现代主体的基础上,关注殖民世界走向现代性的路径。反殖民的解放事业或多或少陷入了“西方”拜物教,并牵连到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公平对待。马克思主义与反种族主义的关系是复杂且尴尬的,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双方都对资源的整合性研究作出了努力。在资本主义批判的主旨下要使反种族主义理论化,还需要认识论意义上的交互融合,需要挖掘有色思想家的理论资源,需要在种族与阶级的辩证关系上作出更符合时代内涵的解释。

【关键词】种族;资本主义批判;后殖民主义;现代性;马克思主义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


图片

四、西方思想史研究

起源、错位与对勘

——《社会契约论》的aliénation难题及其可能解决方案

王艳秀

【摘要】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指出了经由契约所建立的文明社会存在一个本质的矛盾:文明的发展与人类的异化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面向而不是两个阶段。为了摆脱异化困境,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第一卷第六章提出一个“化圆为方”的悖论重重的方案。阿尔都塞通过对“社会契约”进行图式化分析,发现这系列悖论由连续相关的内在理论错位构成。但阿尔都塞认为这系列错位在现实面前退无可退。本文尝试把《社会契约论》与“二论”联系起来,提供一种阅读卢梭的新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在方法论上表现为三维的空间构造理论;在历史观方面,通过向起源的回溯给予偶然性和可能性充分考量,探索非线性的历史建构范式的可能性。

【关键词】异化;社会契约;错位;阿尔都塞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理性的距离

——伽达默尔对启蒙问题的超越性思考

洪祖利

【摘要】以往的启蒙之所以存在诸多的问题,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把握理性的距离。理性距离的丧失,使得我们忽视了理性的界限,伽达默尔恰恰洞察了这一点,并且提出了第三次启蒙。把握理性的距离,既是启蒙的需要,同时也是理性自身的需要。伽达默尔对于启蒙问题的思考是在第一次启蒙和第二次启蒙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三次启蒙不仅仅是对它们的继承,更是对它们的超越。因为伽达默尔把握了理性的距离,所以第三次启蒙才具有了超越性。伽达默尔之所以能够把握理性的距离,是因为他把启蒙问题放在了实践哲学的高度。只有把握了理性的距离,理性才能从它自身出发并返回自身。理性的距离既是伽达默尔对启蒙问题追问的出发点,同时也是它的落脚点。

【关键词】启蒙;理性;距离;伽达默尔;实践哲学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哲学学院)


“双向运动”中的普遍性难题

张润坤

【摘要】在卡尔·波兰尼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双向运动”的探讨中,我们能够发现一个关于“普遍性”的问题,在波兰尼的语境中这意味着是否能够在现代复杂社会(complex society)中找到社会整体的利益,并以之为基础来重构为资本主义所败坏的社会。本文首先讲述了在双向运动中普遍性之被遮蔽的问题,讨论了黑格尔意义上的“具体的普遍性”在现代世界中无法得到落实的问题,以及考察了由马克思所揭示出的无产阶级的普遍性在波兰尼的时代要如何被重新看待的问题。在波兰尼所提供的双向运动的框架中,反向运动可能会带来“资产阶级的普遍性”,后者既可能是“形式的普遍性”,也可能是“反动的普遍性”。在如此条件下,波兰尼借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和卢梭的公意概念和民主思想进行了理论发挥,提供了全局观和社会主义民主的观点,试图以社会主义的方式重新构建现代复杂社会中的普遍性。而波兰尼对普遍性问题的研究,不仅有着理论上的洞见,而且对我们今天重新理解新自由主义及其危机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关键词】双向运动;具体的普遍性;脱嵌;公意;全局观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