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3日下午,复旦大学祁涛老师结合德国著名哲学家本雅明的代表作《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以“从哲学的视角理解视觉”为主题,与哲学班的同学们展开了一个又一个充满趣味与想象的话题探讨。
· 油画到照片
祁老师先向我们展示了两幅肖像,一幅是油画作品,而另外一幅是摄影作品,随即抛出了疑问,这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在老师的步步引导下,同学们发现油画作品需要的创作时间比摄影作品所需要的时间更长,所以它所凝聚的时间和表达的情感是带有跨度和创作者主观情感的。如同油画中贵族女郎微仰下巴略带高傲的神情,并不一定是那一瞬真正的停滞,而可能是作者在创作时间内为其染上个人色彩的。而摄影作品中的女郎眼神幽深不可测,如同她代表的国家一样蒙着神秘面纱。它只是零点几秒的时间内由相机记录下的一瞬,是事件发生所在时空的真实记录,不夹带加工后的痕迹。
· 从照片到时光机
在此之后,老师又向我们抛出了“在旅游地点拍照的意义何在?”这一话题。这是将经验转化为一种“纪念品”的形式,可以将当时的体验和感受汇集于照片中收藏留念,这也是很多人乐于在旅行中时常举起相机留下瞬间的原因。
这些讨论,都牵引我们思考视觉时代带给我们的冲击,尤其是感知方式,我们曾经用手来进行操作,现在只需要用眼完成。科技的发展使得我们感知改变的趋势越发强势。VR的高速发展给了我们感受虚拟立体世界的奇妙机会。高清,数字化的保存下,我们可以脱离实质载体看到微生物的运动和动物的奔跑。技术帮助我们突破自然肉体极限,进行原来难以完成的事情。
但是图像的不断发展使得文字时代渐行渐远。我们现在用网络上的地图来观看千里之外的日本的街景,代替了文字的描写,这会带来什么影响呢?我们不禁思考起新时代机械化产物的特性。而这些问题与疑虑,早在本雅明的时代就已经被提出。祁涛老师带着我们在这些问题思考的过程中渐渐走近了本雅明和他的思考及著作。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复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