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杰,复旦大学哲学学院2002级本科、2006级硕士,山东青岛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下派四川乐山马边彝族自治县小谷溪村驻村第一书记,2021年4月被授予“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5月11日还接待了国家民委组织的湄公河国家驻华使节代表团,分享减贫事业的中国智慧和经验。
2021年1月,为了让身处校园的党员同学感知祖国大地上发生的扶贫奇迹,复旦大学哲学学院20硕(研1)党支部邀请了柴杰系友做一次线上分享。柴杰系友所分享的驻村主持脱贫工作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推动着支部党员思考一个根本问题:如何通过哲学学习赋予我们自身一种独特而有力量的方式,让我们作为党员能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并能够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中,拥有变革生活的力量?
带着这个问题,复旦大学哲学学院20硕(研1)党支部六人于今年五一期间千里赶赴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小谷溪村,在走访柴杰系友的同时调研我国脱贫攻坚的生动缩影和实践样本。在扶贫大地这部理想信念最新的生动教材之中,实践团成员们认认真真学习了一次校园里所没有的党课。
柴杰所在的驻村扶贫队形成了抓党建促脱贫、新建村小并成立教育基金、发展集体经济等工作思路,取得了优异成绩。就如柴杰在某次深夜讨论完工作后所说的,“组织把我们放到这里,完成组织交办是一回事,能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有所作为又是另一回事”,中国共产党人就是有敢于改变现实的巨大魄力和过硬能力。“鸡血,一定要像打了鸡血一样去干”,在接受校友会采访并总结基层扶贫工作的关键时,柴杰曾如此说道。
优异成绩背后是一个个难以言说的委屈,但柴杰曾经分享过一个真实事件:一位小谷溪老人曾经拉着柴杰的手为他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发自肺腑、感人至深。柴杰说他在复旦读书的时候就入党了,对于党史中群众感党恩的故事也读过,但是当自己帮助过的群众真心实意地对自己和党表示感激的时候,他心中涌起了从未体验过的幸福感。
柴杰在校期间当过公务员讲师和工程硕士讲师、在投行里做过兼职、开过公司,这些丰富的经历和能力培养使得他在面对扶贫工作时更有底气。聊到如何从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气干部变成一个典型的“大嗓门”干部,柴杰仍然从以前读过的书中汲取智慧,告诉走访成员“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要讲人民群众听得懂的话,不然事情就没法做起来,这是我党早就形成的工作作风。在柴杰看来,人文情怀必须要有现实的载体,“不要当一个小知识分子,以为学点东西就可以教化人民”,必须要融入到人民当中去。柴杰提醒在校的师弟师妹们要“有视野、有激情、有能力”,启发走访成员反思在校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小谷溪村本地的干部队伍也做出了巨大的奉献。目前小谷溪的村支书和副支书都是90后,是外出务工的返乡干部,是柴杰和驻村工作队“挖”回来的。在与副支书交流中走访成员了解到,他之前的工作是高空作业——搭架子,工作辛苦、风险还大,但是收入高,每月过万,而村委会副书记的收入只有两千多。走访成员问他为什么答应回来,他说他被柴杰的愿景打动了:他跟我讲,在外务工虽然收入高,但是赚多少用多少,存钱不多,主要是本领还没有提升。而我还年轻,在村里跟着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工作,不仅能学本事、长文化,而且为家乡做实事有成就感。他并没有后悔当初的决定,仍然是干劲十足。驻村扶贫队秉持让干部“流血流汗不流泪”的宗旨,支持他们的工作,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柴杰说道:“我们乡村干部的收入很低,主要干部每个月大概只有两千块钱,非主要干部就更低了。如何让干部们能够养家糊口、过上相对稳定的生活,这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如果他们个人在家庭生活、医疗、孩子上学等方面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会尽力帮他们解决”。
在小谷溪小学开展社会实践的时候,老校长杨进也与大家聊了许多。杨进同时担任小谷溪小学和小谷溪所在的镇中心小学两所小学的校长。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山里的孩子有灵气,相比同龄人,他们对生活的艰辛有更多的了解,对外面的世界和未来有更多的期望。从他们的眼神里、同他们的交谈中,走访成员们感觉到孩子们懂得感恩,也懂得生存和生活需要奋斗,他们值得更美好的生活。为了把孩子送出祖祖辈辈都局限在其中的大山,平时杨进校长就“驻扎”在小谷溪小学,他将自己的育人工作概括为“静待花开”。走访成员们很难想象守候20年如一日是怎样的艰辛与忍耐,但当他们走进村小旧址,了解到几乎当地所有小学的校长与副校长都是杨进的学生时,他们恍惚间知道了答案。
柴杰今年的扶贫工作结束后就要返回原单位,他介绍了小谷溪目前的发展状况:干部队伍年轻有干劲,茶产业发展有了一定规模,湖羊养殖业即将开始,文商旅综合体建设正在进行中,新的教育基金即将成立,等等。从柴杰的介绍中,走访成员看到了他对小谷溪未来发展的信心。当走访队伍离开的时候,柴杰正在准备迎接东南亚五国参访团来小谷溪参访的活动,这对于小谷溪过去的工作是莫大的肯定。希望柴杰系友能够在小谷溪站好最后一班岗,希望小谷溪有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