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选择10位不同职业的人登上诺亚方舟去开创新纪元,你会选择谁?在做出选择之前,你是否思考过这10种不同职业的人将会以怎样的方式相处?又会形成怎样的社会?12月8日下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郁喆隽老师在延续诺亚方舟话题的基础上,从问题入手引出了“思想实验”这一哲学概念。何谓思想实验?类比我们熟知的物化实验,“思想实验”即是开脑洞,运用想象力在头脑中打造一个理想化的实验环境来进行的科学研究。随后,郁喆隽老师便抛出了一个接一个的“思想实验”,开启了上海市复旦中学哲学特色班的第三期头脑风暴。
思想实验一:黑白屋里的玛丽
众所周知,人类主要通过五种感官获取外界信息。如果一个人从小一直住在黑白色彩的屋内,且学习了关于色彩的知识,当她第一次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认识到色彩的感觉,她是否算学习到了新知呢?那她先前是否学习了关于色彩的所有知识呢?这就是郁喆隽老师给我们讲述的第一个思想实验“黑白屋里的玛丽”——来源于Frank Jackson于1982年所著的著名论文“Epiphenimenal Qualia”,其本是反驳物理主义关于“所有感觉都可以以第一属性来描述”的理论。其中涉及重要的概念——感官的性质分类:第一属性和第二属性的区别。所谓第一属性,就是不会因人而异的性质,如物体的质量、长度等;所谓第二属性,则是无客观标准的特性,比如榴莲的味道。而色彩其实介于第一与第二属性之间的灰色地带。我们知道红色的客观性质(其波长等),同时红色也会带给不同人主观上喜庆或是躁动等等的感受。那么是否所有感觉都可以如物理主义者所说归为第一属性?是否所有感觉都可以用语言来描述?玛丽所通晓的关于色彩的知识又是否等同于红色的感觉?在一系列问题探究的同时,郁喆隽老师又抛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假设:玛丽从书本上可以知道香蕉是黄色的,但如果在她第一眼看见香蕉的时候,我们给她一只涂成蓝色的香蕉,那么她会不会从此认为蓝色就是她所认为的“黄色”呢?
思想实验二:缸中之恼
这是一个有趣的思想实验,名为“缸中之脑”。假设有一位顶尖聪明的邪恶科学家,将你的大脑取出泡在营养缸中,并连接到计算机上,通过电脑传递的电信号,在你的脑海里制造一切可想象的感觉印象,比如你正在读这段文字。这一著名而又令人毛骨悚然的实验,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如何自证自己是人类而非缸中之脑?假如我们是缸中之脑我们是否能够反抗?在郁喆隽老师的点拨之下,我们认识到先天与后天缸中之脑的区别。没有任何常识基础的先天缸中之脑,相比于经历过真实人类社会环境的后天缸中之脑,其主要弱点在于缺乏质疑能力。如此下去,那位邪恶的科学家便可以肆意妄为的在其中打造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不同的新型空间模型。因此,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拥有质疑和批判的精神,不盲从错误的“权威”,才能让科技真正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发挥作用。
思想实验三:体验机
缸中之脑在那位邪恶科学家的操控下,可能过着痛苦或是幸福人生。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有一台体验机,只要接上便能让你体验快乐,你愿意体验吗?这便是另一著名的思想实验——诺奇克的“体验机”。如果这台机器真能像缸中之脑那样,让你体会快乐且真假难辨,你会选择使用它来获取快乐吗?其实,我们的现实社会中,早已出现类似“体验机”的存在了。不说沉浸式的模拟游戏设备,手机就是一个潜在的“快乐体验机”。但我们从“快乐机器”中获得的快乐是否与努力付出、自我实现后体会到的快乐有同等的价值呢?
最后,郁喆隽老师以我们熟悉的《庄子•秋水》中的故事 “濠梁之辩”为例,提出了其背后的哲学意涵。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惠子对庄子何以感受游鱼的快乐而提出质疑: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反问: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如此辩论,涉及到哲学中的他心问题:意识的第一人称”和“唯我论”。在一个个几近颠覆已有认知的思想实验中,我们对于哲学中的“认识论”有了深入的理解。在一个个不同观点的思想碰撞中,我们的思考驰骋在推理与想象、反思与重构之间,如何才能捍卫我们所认知的正常世界?又该如何才能提出有效的论证来证捍卫我们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