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学院动态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动态

哲学学院孙向晨院长致辞全文:哲学是一项自我解放的事业,这将伴随着我们每个学生的终身

时间:2018-09-14



各位新生同学,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年是我们学院历史上新生最多的一年,本科新加入哲院的有85位(包括转入二年级的),硕士研究生有59位,博士生有44位,另外还有10位英语硕士项目的留学生。在这里,我代表学院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按中国人的传统,人丁兴旺是件好事情。哲学学院虽然在校内外的声誉很好,但在学校一直是个小院系。我想我们今年能有这么多优秀学生报考复旦哲学学院,可能与去年教育部公布的学科排名有关,我们和北大并列A+学科。这个成绩是我们学院历代师生共同努力的成果,在给我们带来欣喜的同时,也带来了招生上实实在在的进步。今年也是哲学为第一或第二志愿的同学人数最多的一年,大概超过了百分之四十。对于有些院系的同学来说,这个比例太低了。但以中国现实环境对于哲学的认知程度来说,这已经是很大进步了。长线学科在全世界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虽然很多同学并没有将哲学作为第一志愿,但这完全没有关系,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学习,同学们很快就会对哲学有更深入的理解。别的学科大家可能在中学就会有所了解,有所认知,但对于哲学大家了解的机会并不多,这确实需要一个过程。每年我们都有很多优秀的同学从别的院系和别的大学转入我们专业,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每年迎新大会的讲话对我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尤其是我们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都在一起。大家知道,在学校,每次开学典礼本科生与研究生都是分开进行的,因为本科生与研究生的诉求和愿景都有着绝大的差别。在这里,我们大家都聚集在一起,在新的学习起点上与我们的老师见见面,相互间有个了解。这是学院很久以来就建立起的传统。所以尽管大家的诉求可能不太一样,但哲学让我们聚拢在一起,哲学是我们共同的核心概念。哲学作为一个学科,存在于大学的院系中,我们每个同学也都在这样一个院系和专业中学习。但哲学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哲学还是一项自我解放的事业,这将伴随着我们每个学生的终身。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我们都有共同的任务;无论你将来从事哲学事业,还是从事其他行当,在这一点上也都是共通的,这正是我今天要讲的内容。

大家可能对哲学有着不同的理解,甚至有着不同的定义,但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哲学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如果我们是学经济、物理、化学等学科,大家头脑中可能会有比较清晰的学科形象;但如果是学哲学,可能这个形象可能就会复杂一些了。这一点尤其需要对我们的本科生讲清楚,绝不能用我们平时学习其他学科的心态来学习哲学。最糟糕的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学习,记住所谓的考点、知识点,然后以点算分来推进我们的学习。中国的中学普遍是以这样的方式来考察学习成效的。如果以这样心态来学习,对学习哲学则是大忌。哲学训练本质上不是去学习一种现成的知识,我们学习很多哲学家的思想,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康德、胡塞尔等等,这些哲学家的思想固然帮助我们加深了对世界的理解,但不能说这就是唯一正确的哲学;我们更多地是要学习他们从事哲学的方式,理解世界的方式。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未来的学习更多的是要把握哲学训练的特点。

哲学训练的特点我大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第一,哲学训练根本上是为了使我们有能力反思我们理解的前提和预设。哲学学习与其他常规学习的状态有所不同。它不是去学习一种现成的知识体系,而是努力跟随哲学家的道路去反思我们理解世界的前提。这种对于“前设”的反思是一种基本的哲学素养。在接下来的哲学学习中我们要反复训练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当你们毕业时,除了提交研究某位思想家或某个哲学问题的毕业论文之外,更要想想自己在“反思前设”这个能力上是不是有所进展。如果能始终意识到哲学训练的这个根本特点,那么我们学习哲学才算有了真实的收获,这种能力将会是伴随我们终身的能力。

第二,哲学的这种反思能力依靠的是对“自我”的坚守。在某个意义上,哲学是一门非常“自我”的学说,决不人云亦云。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反映的也是这样一种立场:未经“我”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未经“我”批判的思想,是不能接受的;未经“我”判断过的学说,都是存疑的;决不盲目崇拜。对于哲学家来讲,生活中很多说法在未经“我”批判地思考之前,都必须“悬置”起来。这样的哲学训练凸显了“我”的高贵精神价值。但哲学又告诉我们,这时你所坚持的那个“我”并不一定就是真正独立思考的“我”。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我们更多地会是沉浸在芸芸众生之中,你以为的“我”更多的只是在为别人代言,只是他人的化身。在你以为“我”在反对权威时,反映的可能只是另一套流行看法而已。要真正能够凸显这个独立的“我”是非常艰难的。当我们努力反思究竟有哪些思想是真正属于我自己时,我们常常是经不起考验的。很多时候你坚守的并不是真正的自己,只是“常人”而已。因此敢于坚守“自我”,首先要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本真的“我”。在此基础上的“反思”才是值得信任的。

第三,要找到那个真正能思的“我”,决不能封闭自我,不能固执自我,而是要培养自己“倾听”的能力,真正学会“倾听”他人。很多时候,我们听到他人讲话,但听进去的只是自己想听的内容;听进去的只是自己能听的内容。真正把握“他人”的想法其实需要哲学训练。理解“他人”意味着我能够理解他人理解事物的框架,理解他理解事物的前设。只有这样,我们才真的学会“倾听”他人,才能理解自我与他人的差异。也只有在这个前提下,你才能够真正理解自己的特点,“我”的确立是建立在对他人差异性的理解之上的。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懂得如何在这种差异的前提下与他人宽容相处。这是我们大学生活中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事情,在未来的人生中也是如此。哲学训练必须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否则,对“我”的坚守同样是一种盲目。

总的来说,哲学作为一种自我解放的训练有三个要求:对于前设的不断“反思”,对于独立“自我”的坚守以及对于他人的真正“倾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在哲学体系和现成知识之外,哲学还是一项自我解放的事业。经过哲学训练,能够有这种哲学素养的同学,在我看来就是最优秀的学生。进入哲学学院所需要的考分在复旦可能不是最高的,但我们的学生始终是最优秀的。他们看上好像并不多么特别,但经过哲学训练之后,他们是一群能够自我解放,自我放飞的学生,是能够把自己所有潜力和能量最大限度发挥出来的学生,是决不人云亦云的学生。我相信经过四年或三年在复旦的哲学学习,我们每一个同学都会是最优秀的人,无论你未来从事哪一种高尚的事业。

祝愿大家在复旦、在哲学学院能够度过美好的年华。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