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7日晚六点半,哲学学院2013级新生带着期盼,齐聚光华楼西主楼2401。大家纷纷带上纸笔,整理思绪,等待着哲学学院学术文化周讲座第二场《从哲学是什么出发》的开始。
主讲人孙斌副教授如期而至,同学们将讨论圆桌围得满满当当,讲座在大家的掌声中拉开帷幕。孙斌副教授以经典的陈述“不要迷信哲学”作为引语,进而阐发哲学人与哲学学科的关系、哲学于己之用以及如何利用哲学学习塑造自己的思想等相关问题。
首先,就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哲学,孙斌副教授指出,同学们习惯在学习知识之前用“什么是什么”式的句式思考,但是当我们问什么是哲学时,这种思考方式却失效了。我们永远也找不到作为“object”的哲学是什么,哲学不能作为独立的对象。孙斌副教授强调,我们必须抛弃名词化的思维方式,将“哲学”动词化。我们需要哲学地去运作生活,让哲学与自己产生关联,这才是认识哲学的根本方法。
那么,个人与哲学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怎样哲学地运作生活?孙斌副教授就此展开第二段论述。他强调,“个人的发展好坏与哲学学科没有必然联系,哲学能带给你的是认识你自己的方法,而人生的选择权仍然在你们自己手上。”在认识自我的生命道途中,哲学能教会我们空,此处之空更指动词的空出。“空出——打通——重构——分辨——选择——成长:这就是哲学地运作生命的过程。”只有成长的过程中出现“空出”这一个哲学环节,我们才能真正掌握人生选择权,有了从根本上实现自我的可能。
孙斌副教授通过列举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推崇的精神变化的最高阶段即“婴儿阶段”,向同学们解释人未定性的珍贵。他说:“未定代表着可能,可能性则意味着更多现实地实现。但是,在把可能性变为现实性之前,我们必须面临选择。所以,正确实现自我的核心就是做正确选择,而正确选择的根本是空出自我。”“空出自我使生命力量得以自由地创造。当意志能够从生命涌出,使不是另一个他的我成为主宰自己的主体时,我们才能清醒地辨认当下,完成记忆重构,进行合理选择,获得完全成长。”因此,孙斌副教授希望每一个哲学学院的新同学都能够像对待艺术作品那样去生活,如艺术品般的生命才有无尽的解释空间,才有无穷的生命力。至此,同学们对“不要迷信哲学”有了更深的领悟。
最后半个小时,在同学们的积极提问中,本次讲座又掀起了新一轮高潮。同学们不仅具体针对演讲中“去掉主宰,把握自我”、“如何面对选择的困境”等要点进行了发问,而且提出了自己当前对哲学学习的反思和困惑。当谈及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接纳哲学家的具体观点时,孙斌副教授说首先我们不能让具体哲学观点奴化自己的思想,我们需要的是学习哲学家的“perspective”,然后为己所用获得个人的敞开,忌做一个单向度的人。对于大家普遍对于哲学学习的方法上的困惑,孙斌副教授也细致地为大家指点迷津,他结合自己的经验谈到:“如果我们只从面上宏观把握哲学,那么我们便难以切入;如果我们只从点上把握,同样我们会失去学科的脉络支持。唯一正确的方法只有一个——读经典。”他鼓励同学们精读经典文本,在深入思考的同时触类旁通,形成自己的学术方法。
在本次讲座的最后,孙斌副教授对本次学术文化周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赞扬,他鼓励哲学学院的同学们通过参加导师讲座、开展读书小组等互动式学习方式体验学习哲学的快乐。本次讲座不仅仅起到了答疑解惑的启蒙效果,更点燃了同学们的学术信心和激情,我们相信通过新生学术文化周活动的开展,每一位哲学学院同学都能获得豁然开朗的体验。让我们共同祝愿哲学学院激荡哲思、追求真理的精神代代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