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学院动态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动态

哲学学院2013年第2期简报

时间:2013-07-12

 

2013年第2期(总第39期)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2013年6月
※ 本期导读 ※
♦ 复旦大学“人文基金”学术交流讲座:莱维纳斯与犹太哲学
♦ 哲学学院举行新晋教授就职演讲
♦ 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哲学学院交流会顺利举行
♦ 哲学学院举行本科生教学改革工作会议
♦ 哲学学院获得2013年复旦大学教工乒乓球比赛团体亚军
♦ 2013年元数学与形而上学工作坊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举行
♦ 哲学学院2013届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毕业典礼隆重举行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圆桌研讨会举行
  
复旦大学“人文基金”学术交流讲座
“莱维纳斯与犹太哲学”
        2013年4月22日至25日,应孙向晨老师邀请,莱维纳斯作品集全球主编、法国巴黎第十大学的卡特里娜·夏利尔(Catherine Chalier)教授来我院做了主题为“莱维纳斯与犹太哲学”的系列讲座。夏利尔教授的此次来访属复旦大学“人文基金”学术交流项目,系列讲座的分主题依次为:斯宾诺莎与迈蒙尼德、声音与解释学以及希望的两种历史形式,讲座分别由汪堂家老师和孙向晨老师担任主持。
        夏利尔教授对于犹太哲学和20世纪法国哲学的历史源流和当代动向有着独到的见解,她的系列讲座充分展现了犹太哲学在历史中的形态及其内在张力,并且试图以一种超越于犹 太民族的方式展现出犹太思想作为人类思维方式的包容性与当代意义。在第一讲中,夏利尔教授分别以迈蒙尼德和斯宾诺莎为代表探讨了两种解读托拉经典的进路,前者为最著名的犹太解经家之一,堪称正统犹太思想的集大成者,而后者叛离犹太解经传统却为西方现代性思想的形成的关键人物之一。在斯宾诺莎与迈蒙尼德援引的释义资源中,存在一个重要的差异:斯宾诺莎以几何学式的思辨理性解释托拉,而迈蒙尼德以塔木德传统解释托拉。夏利尔教授分析指出,一个关键的区隔在于他们对于之前解释学传统的不同态度。
       在第二讲中,夏利尔教授通过介绍塔木德的经典研读方式展现出:被奉为犹太经典的塔木德,作为犹太思想的权威意义来源,与希腊哲学中的理性的起源有着相契之处,即强调对话。第三讲的主题则是希望,这对于犹太人而言有着独特的意义。夏利尔教授对于希望的解读是以人的存在为中心,在此意义上,犹太并不是一个民族性的标志,毋宁说它标志着人类在其生命的旅途中可以到达的存在境界,即:希望。
        此次人文基金系列讲座,吸引了我校学者与学生的积极参与,反响热烈。学院对于学术开放和国际对话的高度重视给夏利尓教授留下了深刻影响,她表示希望今后有更多机会与我院展开多方面的深入交流。
 
 
 
 
哲学学院举行新晋教授就职演讲
        2013年5月14日下午2:00,在光华西主楼2501举行了本年度第二场新晋教授就职演讲,由王金林教授做题为“论‘革命的流血性’——重思人的解放”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主任冯平教授主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史哲学部副主任,原哲学研究所所长、原《哲学研究》主编李景源研究员点评。
        冯平教授首先对王金林老师晋升教授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对李景源老师的到来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对王金林老师的演讲充满了期待。
        接下来是王金林老师激情四溢的演讲。王老师讲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无产阶级的普遍性问题,指出在马克思的理论中无产阶级的普遍性在于无产阶级代表着是整个社会的普遍利益,而这个问题在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中之所以重要,在于它要解决解放者的问题。但是到了当代,无产阶级的普遍性已经无从谈起,甚至无产阶级曾经的革命性也日益丧失,以至于齐泽克用“无实体之主体”、奈格里用“多众”来取代无产阶级的概念。第二个问题是分工奴役问题,马克思对这个问题的处理从最初的消灭分工到减少社会必要劳动到缩短工作日,分工奴役问题在当代呈现为韦伯式理性化“铁笼”或海德格尔式技术的“座架”。分工奴役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如果这一问题不解决,人的解放不可能完成。第三个问题是关于“革命的流血性”,王老师首先回顾了20世纪血流不止的共产主义运动史,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卢森堡、考茨基、托洛茨基和卢卡奇对这个问题的争论以及科耶夫、齐泽克、查尔斯·泰勒、悉尼·胡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重点介绍了马克思的相关思想,指出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之要义在于揭示:人的资本存在方式并不是天经地义的,超越资本是可能的,但是对于如何超越资本存在方式,尤其是对于如何消解分工奴役,意义有限。最后,王老师认为,一方面,人的解放是可能的,一部人类史可以理解为一部人类解放史,即从诸如血缘、宗教、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等各种依赖性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人的解放也是不可能的,一部人类解放史同时也是一部人类异化史,或者进入各种新的依赖性中,或者以新方式表现各种旧的依赖性。
         短暂的茶歇后,进入了李景源老师的点评阶段,李老师首先充分赞赏了哲学学院新晋教授演讲这一形式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然后高度肯定了王金林老师对马克思相关思想的个性化理解以及理论勇气,指出了这一论题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用自己渊博的中国革命史知识对王金林老师的演讲进行了补充和点评。
        在自由提问环节,汪行福、张庆熊、孙向晨、郝兆宽、邹诗鹏、王新生、黄翔、刘放桐等诸位老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王金林老师的报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由于时间已经超过3个多小时,大家最终在意犹未尽结束了本场新晋教授就职演讲。
        2013年5月21日下午2:00,在光华西主楼2501举行了本年度第三场新晋教授就职演讲,由丁耘教授做题为“生生与造作——论哲学在中国思想中重新开始的可能性”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吴晓明教授主持,由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张祥龙教授点评。
        吴晓明教授首先代表学院对丁耘晋升教授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指出丁耘教授试图通过本次演讲对“是否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中国哲学’”这一论题提出新的见解,这是一项艰难而富有意义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随后的演讲中,丁耘教授着力指出了无论是试图汇通中西以重释中国哲学的牟宗三、还是冀望超克西方哲学之二元论传统的海德格尔,在对亚里士多德“四因说”的运用和解读方面都不约而同地借助强化动力因之作用从而实现对哲学本身之阐释的彻底性,但依旧未能克服二元对立的理论难题。要克服这一难题,通过中国传统儒家义理学说与亚氏学说的参照和对话,恰能提供一条可行的路径,这一路径最终归于“生生”之循环往复,于始生终成、返本开新的过程里实现已发未发之合一,即“二元归于一道”。
        丁耘教授完成演讲后,张祥龙教授结合其对中西哲学之比较研究对丁耘教授的演讲进行了细致而专业的点评。在自由提问及公开辩论阶段,丁耘教授则对提问和辩论进行了认真和诚挚的回应,讨论气氛热烈而活跃。
       最后,历时3个小时的演讲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而本年度哲学学院新晋升教授就职典礼和就职演讲系列活动至此落下帷幕。今后哲学学院将继续开展这一活动,努力提升新晋升教授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并为学院构建“现代学术共同体”努力发挥重要作用。
 
 
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哲学学院交流会顺利举行
        2013年5月14日下午,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哲学学院调研交流会在光华楼西主楼2401会议室准时召开。出席本次调研交流会的有,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邵强进、教师代表魏洪钟、郁喆隽、分团委书记吕哲,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魏宏、教师代表张艳芬、分团委书记陆耀峰,以及分别来自复旦、上大的20余名学生。会上,师生就两校哲学学院的学生培养、学术氛围、学生工作、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了恳切的交流。
交流会伊始,党委副书记邵强进老师对上海大学哲学系师生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表示,两校哲学学院在过去的几年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通过这种座谈会的形式,两校哲院加强了交流,促进了学院建设整体工作质量的提高,对于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魏宏老师首先向我们展示了上海大学哲学系在过去一年中,在学生培养和学生工作上所取得的成就,并就哲学大类招生、就业落户情况等问题,了解了复旦哲院的现状。邵强进老师做出了一一解答。其后,就哲学学院本科学生课外培养平台建设、专业能力培养,导师在学生成才中发挥的作用,学生活动文化品牌建设等问题,双方进行了交流。我院郁喆隽、魏洪钟两位老师对于培养学生学术能力、强调基础学科的重要性的间接,引发了在场师生的共鸣。团学联分团委书记吕哲介绍了哲学学院特色活动Sophia人文节、学术文化周等,上海大学各位老师对我们所推广的高品质的校园哲学氛围十分感兴趣,热情地向我们发出了去上大开设讲座的邀请。之后,全体与会人员观看了我院往年129的微电影视频,进行了合影留念,并一同参观了哲学学院的资料室。
        本次交流会增进了两校哲学人的友谊,同时也促进了两院学生培养、学生工作经验的交流,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学生交流,将学生工作和学生活动提到更高的层次上。
 
 
 
 
哲学学院举行本科生教学改革工作会议
        为贯彻落实学校进一步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战略目标,切实深入开展和推进本科生教学培养改革,哲学学院于2013年5月19日召开了本科生教学改革工作会议。哲学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各学科点负责人,以及中青年教学骨干等近2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哲学学院分管本科生教学工作副院长郝兆宽老师主持。
        会议开始,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老师首先介绍了召开本次教学改革工作会议的背景,指出学校目前正在推进的本科生教学改革,是学院进一步提升本科生教学质量和本科生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契机。他希望与会教师能够对本科生的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的探讨,集思广益,以便更好地实现对本科学生的优质教学和良好管理。
        之后,郝兆宽副院长重点介绍了学院目前本科生教学上存在的“主干课程碎片化、课程名目繁琐化、教学内容随意化和教学管理自由化”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并向与会教师介绍了经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教学指导委员会多次讨论后形成的“本科生培养方案调整计划(草案)”。
        随后,与会教师针对草案的各项内容,围绕基础课程与进阶课程及研讨型课程如何配置和衔接、各学科间专业壁垒如何打通、各阶段课程如何侧重、教学听课与助教等制度如何强化、本科生专业分流如何进行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纷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所在二级专业学科的特点等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哲学学院党委书记袁新老师作了总结发言。他指出,希望通过全院教师的群策群力,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本科生教学培养改革方案;方案的制定要以有利于本科生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管理水平的提升为宗旨,要体现本科生教学的基础性、系统性和规范性,但同时又要考虑到教师学术研究领域与本科生教学之间的关系,从而最终实现“育人为本”之大学根本理念。
        本次会议结束后,哲学学院还将以多种形式继续就本科生教学培养改革这一问题进行广泛和深入的研讨。
 
 
 
 
哲学学院获得2013年复旦大学教工乒乓球比赛团体亚军
        2013年复旦大学教工乒乓球赛根据单位人数,以100人为界,分为甲乙两个大组。哲学学院组队参加乙组比赛。参赛队由魏洪钟老师领队,男队员有:王金林、郝兆宽、林宏星、王新生老师;女队员有:高雅洁、叶晓璐、张辉老师。5月21日下午以2:0胜社会发展学院:5月28日下午以2:1胜力学系;2:0胜分析测试中心;最后以0:2负于现代物理所,获得团体亚军。实现了哲学学院在复旦大学教工乒乓球比赛中奖牌零的突破。
 
 
 
 
2013元数学与形而上学工作坊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举行
        2013年6月15日,首届元数学与形而上学工作坊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举行。来自纽约 城市大学的Joel David Hamkins教授、四川大学数学学院张树果教授、南京大学现代数学研究所的喻良教授、南开大学数学系的丁龙云教授与尹志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陈翌佳教授、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的王玮副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数学系的李玮博士以及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郝兆宽副教授与杨睿之博士参加了本次工作坊。
        工作坊由张树果教授主持。郝兆宽教授做了开场发言。有6位学者分别提供了50分钟的学术报告。Joel Hamkins教授报告了集合论多宇宙观的有关研究进展;丁龙云教授提供了有关交运算Borelness的研究综述;尹志博士讲解了他对等价关系研究的最新成果;喻良教授介绍了强Pi 1-1 Martin-Löf随机性;王玮副教授介绍了对Ramsey定理各种变种的反推数学研究;王玮博士介绍了她在高阶递归论中的工作。工作坊设自由讨论阶段,期间主要讨论了由杨睿之博士提出的数学哲学问题。
       通过本次工作坊的工作,来自各地数学、哲学、计算机界的逻辑学者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学术讨论,形成了许多有趣的想法。相信随着后续跟进与合作的深入会有一系列相关成果面世。
 
 
 
 
哲学学院2013届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毕业典礼隆重举行
        2013年6月24日下午,在光华楼主楼13楼报告厅隆重举行了哲学学院2013届毕业生典礼。2013届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共聚一堂,学院部分教师和部分学生家长也出席了典礼。本次活动还特别邀请到哲学学院系友、国家检察官学院党委书记胡卫列。毕业典礼由院党委副书记邵强进老师主持。
        开场前,毕业班学生代表的抒情小合唱《哲院的意义》带着全场师生回忆了学院生活。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隆重开幕!
        首先由孙向晨院长致辞,孙院长寄语毕业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以哲学为伴,拥有美好灿烂的前程。
        接下来王新生副院长和郑召利副院长宣读了全体2013届哲学学院毕业生名单。本科毕业生翁晨、硕士毕业生陈晓星和博士毕业生林青代表同学们抒发了毕业感言,回顾了他们在哲院、在复旦走过的道路并向学院致谢。一句“我们理应有这种自我和他者的自觉,在人云亦云的时代中,表达我们内心的独立原则”既代表了学子们对复旦、对哲院精神的领会,也代表即将奔赴前程的他们对未来道路的信心。
        教师代表张庆熊老师和本科生导师王志伟老师为毕业生送上美好祝愿。老师们用幽默智慧的话语,表达了对学子的期望和祝愿。相信虽然校园生活已经结束,但哲学的思考与老师们的关怀将长久地陪伴每一位学生。
        学院党委书记袁新老师宣读了2013届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上报研究生院优秀博士、硕士论文推荐和哲学学院院长奖的获得名单。本次院长奖评选突出了学术和实践,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班共有五名同学获奖。 
        在孙向晨院长为获奖学生颁发院长奖证书后,刘放桐、俞吾金、孙承叔、张庆熊、朱宝荣老师一起为李主斌、王俊淇、林青、徐勋英、徐艺萍五位院长奖得主颁发了证书和精美礼品。
        毕业生拨穗礼环节隆重而有序。孙向晨院长、袁新书记、俞吾金老师、张庆熊老师将硕士和本科毕业生的帽穗从右侧拨到左侧,标志着大家已经顺利完成相应阶段的学习,获得学位。
        今年哲学学院的毕业典礼也邀请了86级本科系友胡卫列学长作为杰出系友回到母校。胡卫列学长与同学们一起回顾了自己在复旦,在哲学系的求学路,同时也以自己的工作感悟勉励毕业生们在工作岗位上做好每一件事,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敢于思考和突破。学院授予胡卫列“杰出系友”称号并赠送了校名纪念品。
        三个毕业班的同学为学院送上满怀感情的纪念品,学院孙向晨院长、郑召利副院长和王新生副院长向毕业班辅导员田文娟、林青、郁喆隽赠送了纪念品,对他们几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
        毕业生们向全体到场教师献花致谢,感谢老师们在学院学习和生活的关心和指导。随后全体毕业生一齐向家长鞠躬,感恩父母的付出和支持。
        最后全体师生齐唱复旦校歌。令人激荡的歌声传递出学院团结的精神,学生朝气蓬勃的面貌和师生收获成果的喜悦。祝愿哲学学院的明天更好,祝愿全体2013届毕业生前程远大!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圆桌研讨会举行

        2013年6月29日,由上海市伦理学会、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协办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光华西主楼2401顺利举行。
        此次会议邀请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陆晓禾老师,华东师大哲学系赵修义老师,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季桂保,上海市教委周增为,上海财经大学鲁品越老师,华东师范大学社科部余玉花老师,上海市委党校哲学室黄力之老师,上海社科院中马所曹永鑫老师,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赵司空老师,上海财经大学马教部马拥军老师,复旦大学社科部徐蓉、陆炜老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陈学明、丁耘老师,复旦大学中文系白钢老师等知名专家和青年学者出席。会议由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吴新文老师主持,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老师出席并做会议致辞。
        在为期一天的研讨会上,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价值观的性质与建构、当下中国核心价值观建构的境况等主题展开讨论。会议指出:提出核心价值观不只牵涉中国人的心灵秩序如何安顿,更关系到中国将具有怎样的精神面貌,在自由主义占主流的社会环境下研究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无疑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教学科研
·本学年哲学学院共有72名本科生毕业,其中哲学专业31名,国学6名,武警班35名。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哲学学院共有硕士、博士毕业生总计65人参加毕业答辩,其中博士研究生27人,硕士研究生38人,均顺利通过。哲学学院于2013年6月6日下午3时召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学位申请情况。本次共有硕士、博士毕业生共67人申请学位(其中初次申请66人,二次申请1人)。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经投票讨论,建议授予博士学位28人,另有1人因论文发表情况未符合申请学位要求,申请被否决;建议授予硕士学位38人。相关结果已报送至研究生院学位办,待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最终决定。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已公布,我院共获3项青年基金项目和2项规划基金项目,具体如下:
姓名
院系
课题名称
项目类别
项目批准号
杨睿之
哲学学院
当代集合论哲学及其对数学基础研究的影响
青年基金项目
13YJCZH226
林宏星
哲学学院
差等秩序与公道世界——荀子公正观研究
规划基金项目
13YJA720011
李若晖
哲学学院
道之言:由“名”之分析建构老子哲学
规划基金项目
13YJA720008
刘增光
哲学学院
明代《孝经》诠释的转折与演进
青年基金项目
13YJC720026
鲍永玲
哲学学院
隐喻认知理论视野下的德国启蒙思想研究
青年基金项目
13YJC720002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已公布,我院共获2项青年项目和3项一般项目,具体如下:
项目名称
负责人
工作单位
项目类别
批准号
自然语言的智能化处理和语言分析哲学研究
徐英瑾
复旦大学
一般项目
13BZX023
牟宗三《心体与性体》研究
杨泽波
复旦大学
一般项目
13BZX050
杜威道德哲学的基本意蕴及其当代意义
汪堂家
复旦大学
一般项目
13BZX057
当代视域中的马克思财产权理论及其价值研究
张守奎
复旦大学
青年项目
13CZX008
“心灵—行动”哲学视野下的进化心理学研究
王 球
复旦大学
青年项目
13CZX026
 
学 工
·2013年5月4-5日,2010届研究生在辅导员郁喆隽、林青的协调和组织下,带着家人、带着朋友、带着同窗之谊远赴浙江天目山和浙西大峡谷游玩,为三年的同窗之谊以及毕业季再续念想。
 
博士后
·2013年5月23日晚上6:30-9:30,在光华西主楼2509举行了本学期第三次博士后沙龙,本次沙龙的主题为:“齐泽克意识形态思想探要”,由李明主讲,张守奎点评。
·2013年6月13日晚上6:30-9:30,在光华西主楼2509举行了本学期第四次博士后沙龙,本次沙龙的主题为:“《孟子》末章诠释与理学道统论”,由刘增光主讲,张天杰点评。
·2013年6月25日下午,在光华西主楼2409和2410举行了博士后中期考核和出站报告,参加中期考核的有:刘增光、鲍永玲、张中、奚颖瑞、李明和高来源;出站报告的有:李金鑫和张守奎。
 
 
 
 
 
20134月-6月哲学学院学术讲座一览(学术会议除外)
 题
主讲人
嘉宾简介
时 间
地 点
The Theological Politics Question According to Maimonides Spinoza
Catherine Chalier
法国巴黎第十大学哲学系教授,国际著名莱维纳斯学者
2013.4.22
光华西主楼2401
郑玄《论语》注研究
华喆
北京大学儒藏中心博士后
2013.4.23
光华西主楼2401
Levinas’s View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Bible
Catherine Chalier
法国巴黎第十大学哲学系教授,国际著名莱维纳斯学者
2013.4.23
光华西主楼2509
Getting More out of Mathematics than we Put in
Mark Steiner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哲学教授
2013.4.24
光华西主楼2401
Revolution Hope and Jewish Hope
Catherine Chalier
法国巴黎第十大学哲学系教授,国际著名莱维纳斯学者
2013.4.25
光华西主楼2401
舟水与夷夏:中国现代化的动因问题
张曙光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前任院长
2013.4.25
光华西主楼2501
Epistemic Grace
Shane Gavin Ryan
爱丁堡大学哲学系博士
2013.5.3
光华西主楼2401
Husserl on the Source and resolution of cultural difference in the life-world
Thomas Nenon
美国曼菲斯大学哲学系教授、大学副教务长
2013.5.13
光华西主楼2509
论“革命的流血性”——重思人的解放
王金林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2013.5.14
光华西主楼2501
天人合一:实证、论辩与创构
刘笑敢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2013.5.14
光华西主楼2401
中西文化对“孝”的不同态度及原因
张祥龙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教授
2013.5.20
光华西主楼2401
生生与造作——论哲学在中国思想中重新开始的可能性
丁耘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2013.5.21
光华西主楼2501
Why the future is not like the past?
Ahti-Veikko Pietarinen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哲学系教授
2013.5.21
光华西主楼2501
Scenario Planning Ⅱ:Black Swans and Fat Tails
Ahti-Veikko Pietarinen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哲学系教授
2013.5.22
光华西主楼2501
“Victory is in sight”
Ahti-Veikko Pietarinen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哲学系教授
2013.5.23
光华西主楼2501
康德的“共通感”概念
周黄正蜜
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候选人
2013.5.23
光华西主楼2401
艺术作为孕育思想的经验——通过“一个经验”的“完满”看杜威的艺术哲学
陈佳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博士
2013.5.23
光华西主楼2401
保罗·利科的确信概念
佘碧平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2013.5.24
光华西主楼2509
从伦理的演化到演化论理学
徐英瑾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2013.5.24
光华西主楼2509
世界语境下的阴阳与中国哲学
王蓉蓉
美国洛杉矶罗耀拉大学哲学教授,亚太研究主任
2013.5.24
光华西主楼2401
儒家世界主义
艾文贺
香港城市大学教授
2013.5.24
光华西主楼2401
作为德性伦理学家的孔子与亚里士多德
艾文贺
香港城市大学教授
2013.5.24
光华西主楼2401
日本朱子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吾妻重二
日本关西大学教授
2013.5.25
光华西主楼2401
台湾儒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潘朝阳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2013.5.26
光华西主楼2401
Patterns and Categories in the Xunzi: A Western Debate over Confucian Metaphysics
Dr.Kurtis Hagen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SUNY Plattsburgh
2013.5.27
光华西主楼2401
“进步儒学”论社会批判与尊重之价值
Stephen Angle
Chair,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Wesleyan University
2013.5.28
光华西主楼2401
Ritual, Motivation, and Self-Cultivation in the Xunzi
Dr.Kurtis Hagen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SUNY Plattsburgh
2013.5.29
光华西主楼2401
Xunzi’s Relevance Today: World Order, Use of the Military, and the Role of Intellectuals
Dr.Kurtis Hagen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SUNY Plattsburgh
2013.5.30
光华西主楼2401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古代哲学:苏格拉底的贡献
John Cooper
Henry Putnam讲席教授,普林斯顿大学
2013.5.30
光华西主楼2401
马来西亚——2013年选战与宗教-族群政治
王琛发
马来西亚华人学者
2013.6.15
光华西主楼2501
量子力学诠释与自由意志问题
唐先一
中国科学院自然与社会交叉科学研究中心客座学者、复旦附中物理教师、IB国际课程教师
2013.6.23
光华西主楼2501
Models, Fiction and Duhem
刘闯
佛罗里达大学教授
2013.6.26
光华西主楼2401
本期编辑:叶晓璐      审核:邵强进       信息截止日期:2013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