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讲座会议首页  新闻中心  讲座会议

讲座预告 | 邹诗鹏:价值观与命运——基于对象性理论的探讨

时间:2015-11-23

交往的世界实际上也是价值观的互动世界

人人都需要为自己的价值观负责

价值观的养成则尤须诉诸于对象化与社会化

哲学所具有的批判、反讽、反身、对象性、实践感

对于价值观的养成又会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11月24日(周二)
18:30-20:00 东辅楼103
邹诗鹏教授
与你共探讨

讲座提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感性以及感性世界,但总是把感性及感性世界当作“中介”,即通过感性及感性世界来联结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具体与抽象、人与自然和社会。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特别注重对象性的存在。整个世界自从确立了对象性的存在,就不再是抽象的自然界了,而成为了现实的、包含有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的自然界,是真正的自然界。这个对象性的存在,才真正展现出人的本质力量。


价值观乃个性向社会世界的开放,具体落实为个体的行为与人格模式。交往的世界实际上也是价值观的互动世界,价值观的养成尤须诉诸于对象化与社会化。


我们所要讨论的价值观于青年时期形成,但人在青年时代常常不容易觉察到价值观的重要,成年意味着价值观的成熟,但同时也意味着难以改变自己已经身体化的价值观。在社会大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影响价值观塑造的因素纷繁复杂,如何从对象性理论的角度如何来理解价值观与命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