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哲学教育实践基地首页  教育服务  哲学教育实践基地

哲学入门 | 王球:人心难测——心灵是什么?

时间:2021-07-21

课程回顾

Question1:心灵哲学是什么?

心灵哲学即philosophy of 心灵,构想出的合乎逻辑的想法皆为可能。因此,你脑子中所想到的,你脑子中所想不到的,在心灵哲学中都有存在合理性。

Question2:心灵哲学头号难题:how to build a mind?

这个问题可就难说了,让我们从笛卡尔讲起。

笛卡尔的二元论成功将mind(thinking)和body(extending)分开,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在当时鼠疫肆虐、宗教改革的背景下,造成了人们世界观的崩塌和新科学的出现。那么新科学(例如数学、物理)和mind(宗教)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Question3:首先,感官经验是否绝对可靠?

俗语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然而,你有没有想过,如果眼睛对你进行了系统性的欺骗呢?如果一切都是假的,就像梦一样?因此笛卡尔认为,感官经验并不可靠,并不能作为他所寻求的真理。只有理性知识才可靠,而由此看来,数学语言应该是较为客观描述的语言。

Question4:那么,数学知识是否就绝对可靠呢?

 7加5一定等于12吗?三角形内角和一定是180度?你或许有无数个理由说它们是真理,但你是否想过,如果有一个无所不能的恶魔在操控你,使你不得不相信这是真的?你或许会说,哪来的什么恶魔?然而,即使你在这现实中找不到这样一只恶魔,只要这种设想不违背逻辑,它就是可能的。可见,数学经验也未必就是可靠的。

Question5:那么不可知领域的宗教知识是否可靠?

如果你是一个无神论者,那你会说:“这还用问?肯定不可靠!”然而,在笛卡尔的年代,人们对宗教的信仰还是比较坚定的。于是,笛卡尔同样提出了上文的“恶魔”假设,以此证明,宗教知识也不可靠。

Question6:那么究竟有什么是不能怀疑,最为可靠?

 一系列的怀疑之后,你是不是感到世界观有些崩塌了?难道这世界没有一点值得我们相信的?其实不然。有一件事是不能怀疑的,那就是“我在怀疑”。如果我怀疑“我在怀疑”的真实性,那本身就是一种怀疑,一种二阶怀疑。因此,怀疑“怀疑”是不成立的,怀疑本身是可靠的。

Question7:心灵的性质?

以上述思考为基础,笛卡尔提出了那句我们耳熟能详却往往只能“不明觉厉”的名言:“我思故我在”——I think, therefore,I am.你会怎么翻译这个句子呢?心灵是基于思考,或者说是基于怀疑之上的,没有怀疑,一切都有可能是虚无的。

Question8:那么,开篇提到的笛卡尔二元论又有什么用?

怀疑完一切,你又产生了疑问:既然世界都不一定真实,数理化也不一定就是真理,那我为什么还要学?再一次,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产生了碰撞。于是,笛卡尔干脆将二者彻底分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区别开mind与body的二元论。与thinking紧密联系的mind由宗教分管,而与时空有关的body用科学去度量。这样的互不干扰的模式使科学摆脱了宗教束缚,得以发展。因此可以说,二元论为科学发展铺平了道路,哲学与科学,看似毫无关系,实则相辅相成。

图片

Question9:如何看待身心交互作用?

还记得你为什么看到这些文字?当你看到这篇文章,你想浏览它,这是你的意志,也就是mind,而当你真正做出点开它并一字一句阅读的动作,那就是你的body在动了。这个时候,mind与body这被分开的二者又有了联系,就是所谓“身心交互作用”。如果二元论是正确的,这又该如何解释?

一时摸不着头脑?我们来看看哲学家们的看法和他们所受到的质疑。

1.笛卡尔:松果腺是整合我们各种感官经验的器官,因此也是身心交互的场所。

“松果腺作为人体大脑中的一种器官,你说它是身心交互场所,那它算二元论中的mind还是body?”“都算?”“那就不符合二元论了呀!”

2.偶引论:每当你想做某事,上帝都会微小地介入你,帮助你把你的mind化为body的行动。

3.平行论:上帝创造人类时就设计好了一切,使mind与body就像两个钟表,它们运转情况相同,但相互之间并无联系。

“作为理性的人类,我们能相信上帝?相信奇迹?”“上帝介入是否违背物理因果闭合原则?是否违背质能守恒定律?”

正如你所见,尽管不同的哲学家提出了不同观点,但它们无一例外都受到了质疑,它们有的自相矛盾,有的不符合科学理论。身与心,究竟是怎么交互的?

Question10:还有什么解释心灵的观点?

在二元论无法完美解释身心关系的情况下 另一位哲学家赫胥黎提出了副现象论:所有意识状态都由分子运动产生,与欲望、心灵无关,也就是说,心灵不过是身体的副产品。

图片

Question11:立不立志向使人有动力?心灵改变了行为?

我们都听过这样的故事:某人从前懒懒散散,突然某天立下大志,他要考上名校!于是,为了达成目标,他从九点起床变成了每天六点起床,从整日打游戏变为了寒窗苦读……如果说心灵不过是无用的副产品,那它为什么会改变我们的行为?

Question12:为什么要进化出心灵?

我们都知道从猿进化成人的过程中,我们的尾巴退化了,因为它是无用的。那么如果心灵也是无用的,那它为何依然存在?

Question13:我比任何人都知道我是怎么想的?(行为表现和心灵)

就这样,赫胥黎的理论似乎也并不合理。

那么是否还有其它观点呢?有。

当你去拔牙的时候,你对医生说:“啊!我好疼!”医生却说:“不,你不疼。”

你会怎么想?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疼不疼?于是我们思考:我们是否有这样的特权,比别人都知道自己的想法、感受?凭什么我说我疼我就是疼的呢?于是哲学家提出逻辑行为主义心灵理论:疼不疼自己说了不算,你得呲牙咧嘴,哇哇大叫,才是疼了!这就是说你的心灵根本不通过语言表达,而要通过表情动作表达。

可是,质疑无处不在。如果一个勇士,受了重伤也没有一点反应,难道他就不疼吗?

读了这么多,你会惊讶的发现,你依然不知道body与mind的真实关系!似乎每个结论都有其不合理之处。然而,这也正是哲学之魅力所在。我们学习哲学,不是为了像考试时那样精确回答每一个问题,而是不断对已有的答案提出质疑,再思考。这样,即使你最终也没能得出天衣无缝的答案,但你对世界的认知在不知不觉中又进了一步。或许,这就够了。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复旦中学”